高朝茹 1,2 , 楊逍 1,2 , 劉利娟 2,3 , 王月 2,3 , 朱靈 2 , 周金華 1 , 劉勇 1,2 , 楊柯 2
  • 1. 安徽醫科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合肥 230032);
  • 2. 中國科學院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合肥 230031);
  • 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 2300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膿毒癥患者中性粒細胞(PMN)的趨化遷移能力減弱,導致細菌清除率下降,加速了膿毒癥病程的發展。對膿毒癥患者PMN的趨化性進行量化,有助于表征膿毒癥患者的免疫健康狀況。微流控芯片具有試劑消耗低、近生理環境、遷移過程可視化等優點,被廣泛用于細胞趨化性分析。目前,采用微流控芯片進行PMN趨化性的研究,主要受限于細胞分離操作繁瑣和微流控芯片通量低。本文首先設計了一款慣性細胞分選芯片,利用白細胞(主要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和紅細胞在螺旋微通道中運動時,會受到不同大小慣性力和迪恩阻力的作用,而移動至螺旋微通道的不同位置聚焦這一基本原理,實現兩大類細胞無標記分離。隨后,本文設計了多通道細胞遷移芯片,構建了微流控PMN慣性無標記分選及趨化性分析平臺,慣性細胞分選芯片分離出白細胞群后注入多通道細胞遷移芯片,可在15 min內完成PMN對趨化肽(fMLP)的趨化性測試。其余細胞,如單核細胞運動緩慢、淋巴細胞需要預先激活與增殖培養,而不會發生明顯趨化遷移現象。本研究招募的膿毒癥患者(n = 6)和健康志愿者(n = 3)測試結果表明,膿毒癥患者PMN的趨化性指數(CI)和遷移速度(v)明顯弱于健康志愿者。綜上,本文構建的微流控PMN慣性無標記分選及趨化性分析平臺可以作為細胞無標記分選及遷移研究的新工具。

引用本文: 高朝茹, 楊逍, 劉利娟, 王月, 朱靈, 周金華, 劉勇, 楊柯. 微流控膿毒癥患者中性粒細胞慣性無標記分選及趨化性研究.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3, 40(6): 1217-1226. doi: 10.7507/1001-5515.20230400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低環境壓力下超聲造影劑微泡高頻次諧波散射特性的實驗研究
  • 下一篇

    血糖調節和糖尿病干預的神經調控技術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