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張洋, 趙永杰, 杜瑞, 劉穎, 孫廣超. 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4): 432-437. doi: 10.7507/1002-1892.20231202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跟骨骨折屬于臨床常見跗骨骨折類型,其中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發生率較高,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1],主要表現為跟骨部位腫脹不適、劇烈疼痛、淤血瘀斑[2-3]。而跟骨是一塊結構復雜的跗骨,骨折分型多種多樣,通過手術完全復位難度較大,且周圍軟組織較少、血運較差,治療過程中易出現骨折畸形愈合,影響跟骨寬度[4]。臨床多使用鎖定鋼板治療,與普通鋼板相比,其具有更強抗壓能力,可以更好地治療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減少螺釘松動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進一步恢復肢體功能[5]。但單純應用鎖定鋼板不能對跟骨骨折塊進行有效加壓,術后發生距下關節面寬度增加,撞擊腓骨長短肌,產生疼痛,影響患者距下關節活動度[6-8]。為更好地恢復跟骨幾何位置關系,很多學者將跟骨寬度作為跟骨骨折術后療效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9]。有文獻報道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跟骨骨折,能夠更好地恢復跟骨距下關節面寬度,從而減輕對腓骨長、短肌腱鞘的壓迫[10],有效避免腓骨肌腱撞擊綜合征,并增加距下關節活動度。為深入探究其改善跟骨寬度的效果,現回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采用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并與同期采用單純鎖定鋼板治療患者進行療效比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患者納入標準:① 臨床診斷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② 單側閉合性骨折;③ 影像學檢查未發現其他部位骨折;④ 骨折前雙下肢無軟組織感染。排除標準:① 陳舊性骨折,病理性骨折;② 既往發生踝關節骨折;③ 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耐受性較差者;④ 有骨質疏松癥及關節炎等疾病者;⑤ 既往曾受重大外傷;⑥ 未遵從醫囑者。
2019年3月—2022年4月共128例患者符合選擇標準納入研究,其中65例采用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研究組),63例采用單純鎖定鋼板治療(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側別及Sanders分型、致傷原因、受傷至手術時間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手術方法
患者于持續硬膜外麻醉聯合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下取側臥位,于跟骨足背外側與足底皮膚交匯處行L形切口并切開皮膚全層,緊貼跟骨外側壁向上、下方游離皮瓣至外踝下,解剖腓骨長、短肌,向兩側牽拉,顯露距下關節及跟骰關節,掀起跟骨外側壁骨塊,探查距下關節及跟骰關節。牽引恢復跟骨的高度、長度及寬度,糾正跟骨內翻,復位距下關節面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透視見側軸位及Broden位位置滿意后,研究組首先使用空心螺釘加壓固定,后使用鎖定鋼板及鎖定螺釘固定;對照組使用鎖定鋼板及鎖定螺釘固定。再次透視見骨折復位滿意,內固定確實,沖洗止血關閉切口,敷料包扎。
1.3 術后處理及療效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術后均行抬高患肢、加壓包扎、冰塊冷敷消腫處理;術后24 h拔除引流管,48 h后開始漸進性足趾和踝關節屈伸功能鍛煉;出院后每月復查跟骨側位及軸位X線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期間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指導患足負重功能鍛煉。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11]。術前及術后12個月采用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包括總分、疼痛評分、功能評分、力線評分)[12] 評價患者足部功能恢復情況,并于X線片上測量各影像學指標,以手術前后差值進行統計分析。影像學指標[13-14] :① 跟骨寬度:平行于距下關節面且經過跟骨長軸中點的跟骨兩側壁連線的長度;② 跟骨高度:丘部頂點與跟骨下側緣連線(平行于跟骰關節面)的長度;③ 跟骨長度:跟骰關節面的中點與跟骨后結節頂點連線的長度;④ B?hler角:跟骨前后關節突連線與跟骨后關節突和跟骨結節連線所形成的夾角;⑤ Gissane角:跟距關節前后關節面之間的夾角。見圖1。

a. 跟骨側位X線片 1:跟骨長度 2:跟骨高度 ∠α:Böhler角 ∠β:Gissane角; b. 跟骨軸位X線片 3:跟骨寬度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measurement of calcaneus related indicatorsa. Lateral X-ray film of the calcaneus 1: Calcaneal length 2: Calcaneal height ∠α: Böhler angle ∠β: Gissane angle; b. Axial X-ray film of the calcaneus 3: Calcaneal width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正態性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四格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隨訪至術后12個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出現1例和2例切口愈合不良,均經換藥后順利愈合。術后12個月,兩組間比較跟骨長度、跟骨高度、Gissane角及B?hler角手術前后差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跟骨寬度手術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AOFAS評分總分手術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分析示,研究組疼痛和功能評分手術前后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力線評分手術前后差值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2、3。




a~c. 術前CT示距下關節面骨折塊分離(箭頭);d~f. 術后2周CT示骨折塊復位良好,距下關節面平整(箭頭);g、h. 術后12個月側位和軸位X線片示骨折愈合良好
Figure2. A 44-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Sanders type Ⅱcalcaneal fracture of right ankle caused by falling from height in the study groupa-c. Preoperative CT showed separation of subtalar articular bone fractures (arrow); d-f. CT at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good reduction of the fracture block and a flat subtalar joint surface (arrow); g, h. Lateral and axial X-ray films at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good fracture healing

a~c. 術前CT示距下關節面骨折塊分離(箭頭);d~f. 術后2周 CT示跟骨骨折塊間仍有較大間隙(箭頭);g、h. 術后12個月側位和軸位X線片示骨折愈合良好
Figure3. A 45-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Sanders type Ⅱ calcaneal fracture of left ankle caused by falling from height in the control groupa-c. Preoperative CT showed separation of subtalar articular bone fractures (arrow); d-f. CT at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he calcaneal fracture fragments (arrow); g, h. Lateral and axial X-ray films at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good fracture healing
3 討論
3.1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特點及治療策略
跟骨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易致殘,對軟組織破壞嚴重,是最為常見的跗骨骨折[15-16]。跟骨骨折中以SandersⅡ、Ⅲ型最為多見,多為關節內骨折,跟骨骨折塊常有明顯移位,且傷及跟骨后關節面,解剖復位難度較高。因此,對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常采用手術治療[17]。傳統L形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可充分暴露跟骨骨折部位和距下關節外側,直視下復位和放置鋼板。鎖定鋼板因療效確切常作為骨折部位內固定材料[18-19],然而單純應用鎖定鋼板無法對距下關節面骨折塊進行有效加壓[20]。因此,本研究對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療效進行探討,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3.2 兩種術式療效比較
外踝下方頑固性疼痛是跟骨骨折術后常見并發癥[7]。這種疼痛主要是因跟骨寬度增加后對腓骨長、短肌造成較強壓迫,并且伴隨著踝關節屈伸活動,腓骨長、短肌腱鞘被反復摩擦,最終引起腓骨長、短肌肌腱炎。張英澤院士團隊通過腓骨長、短肌腱鞘造影方法證實了這一觀點,并提出了相應參考標準,率先為這一假說提供了研究依據[21]。還有研究者發現,在腓骨長、短肌腱鞘造影下,跟骨骨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腱鞘受壓和跟骨增寬現象[22]。目前在跟骨骨折治療中,很多學者提出在傳統鎖定鋼板上使用加壓螺釘、空心螺釘或普通加壓鋼板來改善跟骨寬度[23-25],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本研究患者均采用經典L形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及相同復位臨時固定方式,同時對研究組患者加用空心螺釘以改善跟骨寬度,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跟骨寬度手術前后差值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AOFAS疼痛評分手術前后差值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鎖定鋼板基礎上使用加壓螺釘可以更好地改善術后跟骨寬度,減輕患者疼痛。
跟骨骨折術后患者常有距下關節活動受限現象,最主要原因是距下關節面跟骨寬度的變化,其變寬往往會導致距下關節活動度降低[26],使跟骨內翻、外翻角度減小,影響跟骨活動范圍。本研究結果亦顯示研究組AOFAS功能評分手術前后差值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距下關節活動度與跟骨寬度有一定關聯。陳舊性跟骨骨折患者也常有距下關節活動受限的現象,陳舊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常會導致跟骨外側壁膨出,跟骨距下關節面寬度增加,影響距下關節活動度。目前,切除跟骨膨出外側壁是治療陳舊性跟骨骨折的常規方法[27-28],其原理也是通過縮窄跟骨寬度,從而增加距下關節活動度[29]。
跟骨增寬是跟骨骨折常見并發癥。跟骨寬度已作為患者術后療效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30],其和距下關節活動度與腓骨肌腱撞擊綜合征息息相關[31]。張英澤院士曾詳細介紹了腓骨肌腱撞擊綜合征的病理機制和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腱鞘造影技術探究跟骨寬度增寬后腓骨長、短肌腱鞘的受壓狀況[32]。本研究中,研究組跟骨寬度手術前后差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單純應用鎖定鋼板相比,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更有效地改善跟骨寬度。另外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長度和跟骨高度手術前后差值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手術方式均可取得較好臨床療效。
3.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① 隨訪時間較短且病例數較少,仍需延長隨訪時間并擴大隨訪樣本研究。② 本研究僅對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進行了總體分析,未對不同類型跟骨骨折進行分層比較,可能造成結果偏倚。后續研究將會對不同類型跟骨骨折進行探討,并對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進行分層比較。③ 跟骨內固定物可能會影響影像學指標測量結果,后續研究將收集患者拆除內固定物后的影像學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綜上述,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不僅可以減小術后跟骨寬度,減輕患者疼痛,還可以恢復距下關節活動度,臨床效果較好。
利益沖突 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課題經費支持沒有影響文章觀點和對研究數據客觀結果的統計分析及其報道
倫理聲明 研究方案經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科研倫理委員會批準 [【2023】倫審字(LW-204)號];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作者貢獻聲明 孫廣超:研究設計及實施,對文章內容作批評性審閱及修改;劉穎:提供研究資料;張洋、趙永杰、杜瑞: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分析及文章撰寫
跟骨骨折屬于臨床常見跗骨骨折類型,其中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發生率較高,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1],主要表現為跟骨部位腫脹不適、劇烈疼痛、淤血瘀斑[2-3]。而跟骨是一塊結構復雜的跗骨,骨折分型多種多樣,通過手術完全復位難度較大,且周圍軟組織較少、血運較差,治療過程中易出現骨折畸形愈合,影響跟骨寬度[4]。臨床多使用鎖定鋼板治療,與普通鋼板相比,其具有更強抗壓能力,可以更好地治療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減少螺釘松動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進一步恢復肢體功能[5]。但單純應用鎖定鋼板不能對跟骨骨折塊進行有效加壓,術后發生距下關節面寬度增加,撞擊腓骨長短肌,產生疼痛,影響患者距下關節活動度[6-8]。為更好地恢復跟骨幾何位置關系,很多學者將跟骨寬度作為跟骨骨折術后療效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9]。有文獻報道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跟骨骨折,能夠更好地恢復跟骨距下關節面寬度,從而減輕對腓骨長、短肌腱鞘的壓迫[10],有效避免腓骨肌腱撞擊綜合征,并增加距下關節活動度。為深入探究其改善跟骨寬度的效果,現回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采用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并與同期采用單純鎖定鋼板治療患者進行療效比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患者納入標準:① 臨床診斷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② 單側閉合性骨折;③ 影像學檢查未發現其他部位骨折;④ 骨折前雙下肢無軟組織感染。排除標準:① 陳舊性骨折,病理性骨折;② 既往發生踝關節骨折;③ 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耐受性較差者;④ 有骨質疏松癥及關節炎等疾病者;⑤ 既往曾受重大外傷;⑥ 未遵從醫囑者。
2019年3月—2022年4月共128例患者符合選擇標準納入研究,其中65例采用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研究組),63例采用單純鎖定鋼板治療(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側別及Sanders分型、致傷原因、受傷至手術時間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手術方法
患者于持續硬膜外麻醉聯合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下取側臥位,于跟骨足背外側與足底皮膚交匯處行L形切口并切開皮膚全層,緊貼跟骨外側壁向上、下方游離皮瓣至外踝下,解剖腓骨長、短肌,向兩側牽拉,顯露距下關節及跟骰關節,掀起跟骨外側壁骨塊,探查距下關節及跟骰關節。牽引恢復跟骨的高度、長度及寬度,糾正跟骨內翻,復位距下關節面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透視見側軸位及Broden位位置滿意后,研究組首先使用空心螺釘加壓固定,后使用鎖定鋼板及鎖定螺釘固定;對照組使用鎖定鋼板及鎖定螺釘固定。再次透視見骨折復位滿意,內固定確實,沖洗止血關閉切口,敷料包扎。
1.3 術后處理及療效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術后均行抬高患肢、加壓包扎、冰塊冷敷消腫處理;術后24 h拔除引流管,48 h后開始漸進性足趾和踝關節屈伸功能鍛煉;出院后每月復查跟骨側位及軸位X線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期間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指導患足負重功能鍛煉。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11]。術前及術后12個月采用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包括總分、疼痛評分、功能評分、力線評分)[12] 評價患者足部功能恢復情況,并于X線片上測量各影像學指標,以手術前后差值進行統計分析。影像學指標[13-14] :① 跟骨寬度:平行于距下關節面且經過跟骨長軸中點的跟骨兩側壁連線的長度;② 跟骨高度:丘部頂點與跟骨下側緣連線(平行于跟骰關節面)的長度;③ 跟骨長度:跟骰關節面的中點與跟骨后結節頂點連線的長度;④ B?hler角:跟骨前后關節突連線與跟骨后關節突和跟骨結節連線所形成的夾角;⑤ Gissane角:跟距關節前后關節面之間的夾角。見圖1。

a. 跟骨側位X線片 1:跟骨長度 2:跟骨高度 ∠α:Böhler角 ∠β:Gissane角; b. 跟骨軸位X線片 3:跟骨寬度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measurement of calcaneus related indicatorsa. Lateral X-ray film of the calcaneus 1: Calcaneal length 2: Calcaneal height ∠α: Böhler angle ∠β: Gissane angle; b. Axial X-ray film of the calcaneus 3: Calcaneal width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正態性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四格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隨訪至術后12個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出現1例和2例切口愈合不良,均經換藥后順利愈合。術后12個月,兩組間比較跟骨長度、跟骨高度、Gissane角及B?hler角手術前后差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跟骨寬度手術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AOFAS評分總分手術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分析示,研究組疼痛和功能評分手術前后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力線評分手術前后差值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2、3。




a~c. 術前CT示距下關節面骨折塊分離(箭頭);d~f. 術后2周CT示骨折塊復位良好,距下關節面平整(箭頭);g、h. 術后12個月側位和軸位X線片示骨折愈合良好
Figure2. A 44-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Sanders type Ⅱcalcaneal fracture of right ankle caused by falling from height in the study groupa-c. Preoperative CT showed separation of subtalar articular bone fractures (arrow); d-f. CT at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good reduction of the fracture block and a flat subtalar joint surface (arrow); g, h. Lateral and axial X-ray films at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good fracture healing

a~c. 術前CT示距下關節面骨折塊分離(箭頭);d~f. 術后2周 CT示跟骨骨折塊間仍有較大間隙(箭頭);g、h. 術后12個月側位和軸位X線片示骨折愈合良好
Figure3. A 45-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Sanders type Ⅱ calcaneal fracture of left ankle caused by falling from height in the control groupa-c. Preoperative CT showed separation of subtalar articular bone fractures (arrow); d-f. CT at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he calcaneal fracture fragments (arrow); g, h. Lateral and axial X-ray films at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good fracture healing
3 討論
3.1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特點及治療策略
跟骨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易致殘,對軟組織破壞嚴重,是最為常見的跗骨骨折[15-16]。跟骨骨折中以SandersⅡ、Ⅲ型最為多見,多為關節內骨折,跟骨骨折塊常有明顯移位,且傷及跟骨后關節面,解剖復位難度較高。因此,對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常采用手術治療[17]。傳統L形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可充分暴露跟骨骨折部位和距下關節外側,直視下復位和放置鋼板。鎖定鋼板因療效確切常作為骨折部位內固定材料[18-19],然而單純應用鎖定鋼板無法對距下關節面骨折塊進行有效加壓[20]。因此,本研究對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療效進行探討,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3.2 兩種術式療效比較
外踝下方頑固性疼痛是跟骨骨折術后常見并發癥[7]。這種疼痛主要是因跟骨寬度增加后對腓骨長、短肌造成較強壓迫,并且伴隨著踝關節屈伸活動,腓骨長、短肌腱鞘被反復摩擦,最終引起腓骨長、短肌肌腱炎。張英澤院士團隊通過腓骨長、短肌腱鞘造影方法證實了這一觀點,并提出了相應參考標準,率先為這一假說提供了研究依據[21]。還有研究者發現,在腓骨長、短肌腱鞘造影下,跟骨骨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腱鞘受壓和跟骨增寬現象[22]。目前在跟骨骨折治療中,很多學者提出在傳統鎖定鋼板上使用加壓螺釘、空心螺釘或普通加壓鋼板來改善跟骨寬度[23-25],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本研究患者均采用經典L形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及相同復位臨時固定方式,同時對研究組患者加用空心螺釘以改善跟骨寬度,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跟骨寬度手術前后差值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AOFAS疼痛評分手術前后差值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鎖定鋼板基礎上使用加壓螺釘可以更好地改善術后跟骨寬度,減輕患者疼痛。
跟骨骨折術后患者常有距下關節活動受限現象,最主要原因是距下關節面跟骨寬度的變化,其變寬往往會導致距下關節活動度降低[26],使跟骨內翻、外翻角度減小,影響跟骨活動范圍。本研究結果亦顯示研究組AOFAS功能評分手術前后差值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距下關節活動度與跟骨寬度有一定關聯。陳舊性跟骨骨折患者也常有距下關節活動受限的現象,陳舊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常會導致跟骨外側壁膨出,跟骨距下關節面寬度增加,影響距下關節活動度。目前,切除跟骨膨出外側壁是治療陳舊性跟骨骨折的常規方法[27-28],其原理也是通過縮窄跟骨寬度,從而增加距下關節活動度[29]。
跟骨增寬是跟骨骨折常見并發癥。跟骨寬度已作為患者術后療效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30],其和距下關節活動度與腓骨肌腱撞擊綜合征息息相關[31]。張英澤院士曾詳細介紹了腓骨肌腱撞擊綜合征的病理機制和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腱鞘造影技術探究跟骨寬度增寬后腓骨長、短肌腱鞘的受壓狀況[32]。本研究中,研究組跟骨寬度手術前后差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單純應用鎖定鋼板相比,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更有效地改善跟骨寬度。另外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長度和跟骨高度手術前后差值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手術方式均可取得較好臨床療效。
3.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① 隨訪時間較短且病例數較少,仍需延長隨訪時間并擴大隨訪樣本研究。② 本研究僅對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進行了總體分析,未對不同類型跟骨骨折進行分層比較,可能造成結果偏倚。后續研究將會對不同類型跟骨骨折進行探討,并對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進行分層比較。③ 跟骨內固定物可能會影響影像學指標測量結果,后續研究將收集患者拆除內固定物后的影像學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綜上述,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垂直加壓治療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不僅可以減小術后跟骨寬度,減輕患者疼痛,還可以恢復距下關節活動度,臨床效果較好。
利益沖突 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課題經費支持沒有影響文章觀點和對研究數據客觀結果的統計分析及其報道
倫理聲明 研究方案經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科研倫理委員會批準 [【2023】倫審字(LW-204)號];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作者貢獻聲明 孫廣超:研究設計及實施,對文章內容作批評性審閱及修改;劉穎:提供研究資料;張洋、趙永杰、杜瑞: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分析及文章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