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阜陽市人民醫院)骨科 安徽省脊柱畸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安徽阜陽 236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伴頸椎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頸椎后凸與脊髓受壓的影像學特征及對手術療效的影響。方法  回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36例單節段CSM伴頸椎后凸畸形患者臨床資料。根據頸椎X線片后凸頂點與頸椎MRI脊髓壓迫點的位置關系分為3組:相同組(A組,20例,兩點處于相同位置)、相鄰組(B組,10例,兩點位置相鄰)、相隔組(C組,6例,兩點位置相隔>1個椎體)。3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病變節段、病程及術前C2~7角、C2~7矢狀位軸向距離(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C7傾斜角(C7 slope,C7S)、后凸Cobb角、融合節段高度、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行單節段頸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記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前及末次隨訪時,采用JOA評分評價患者神經功能,并于頸椎X線片和MRI上測量矢狀位參數(C2~7角、C2-7 SVA、C7S、后凸Cobb角、融合節段高度),并計算后凸矯正率;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手術前后頸椎矢狀位參數變化與JOA評分改善率的相關性。結果 36例患者中,僅A組發生1例吞咽困難,術后3 d吞咽困難癥狀消失,余患者未發生手術相關并發癥。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42個月,平均20.1個月;3組隨訪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3組患者各影像學指標及JOA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A組后凸矯正率顯著優于C組,JOA評分改善率顯著優于B、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示,JOA評分改善率與末次隨訪時C2~7角、后凸Cobb角成負相關(r=?0.424,P=0.010;r=?0.573,P<0.001),與末次隨訪時C7S及后凸矯正率成正相關(r=0.336,P=0.045;r=0.587,P<0.001),與其余指標無相關性(P>0.05)。結論  頸椎后凸頂點與脊髓壓迫點在影像學上主要存在3種位置關系,并對ACDF術后臨床效果和矢狀位參數產生影響,頸椎后凸頂點與脊髓壓迫點相同者臨床療效和矢狀位參數改善最佳。

引用本文: 陸海濤, 于海洋, 張偉, 柴子豪, 葛修博, 趙銳, 張浩然, 胡曉明. 伴頸椎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頸椎病影像學特征與手術療效分析.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5): 542-549. doi: 10.7507/1002-1892.20240201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3D打印鈦合金骨小梁人工椎體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
  • 下一篇

    神經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狹窄癥診斷中的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