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運動醫學科(昆明 65003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比較I.D.E.A.L技術與經脛骨隧道(transtibial,TT)技術重建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60例ACL損傷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接受關節鏡下自體肌腱重建ACL,術中股骨隧道定位采用I.D.E.A.L技術30例(I.D.E.A.L組)、TT技術30例(TT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致傷原因、損傷側別、受傷至手術時間、合并軟骨及半月板損傷構成比以及術前Lysholm評分、國際膝關節文獻委員會(IKDC)評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脛骨前移差值、Blumensaat角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住院時間、術后早/遠期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Lysholm評分、IKDC評分及VAS評分評價膝關節功能及疼痛程度,測量脛骨前移差值;MRI復查觀察移植物愈合情況,并測量移植物股骨端、中段、脛骨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quotien,SNQ)值,以及膝關節Blumensaat角。計算脛骨前移差值以及Blumensaat角的手術前后差值(變化值)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術后兩組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時間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18個月,平均14.9個月。術后兩組膝關節Lysholm評分、IKDC評分均較術前增加,VAS評分降低,其中TT組術后1周VAS評分與術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評分兩組組內與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時間延長,兩組上述評分均呈進一步改善趨勢;Lysholm評分、VAS評分術后1周及1、3、6、12個月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IKDC評分僅術后1個月與術后1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I.D.E.A.L組膝關節Lysholm評分、IKDC評分高于TT組、VAS評分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1、3、6、12個月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個月,兩組脛骨前移差值均較術前降低(P<0.05);且I.D.E.A.L組變化值高于TT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I.D.E.A.L組術后早、遠期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TT組(P<0.05)。術后12個月MRI檢查示兩組膝關節移植物均生存良好,Blumensaat角均較術前降低(P<0.05),且I.D.E.A.L組Blumensaat角變化值以及移植物股骨端、中段、脛骨端SNQ值均高于TT組(P<0.05)。結論  采用I.D.E.A.L技術重建ACL術后早期療效更好,膝關節穩定性更高,術后并發癥率更低;但采用TT技術重建術后移植物成熟度更高。

引用本文: 王凡, 王國梁, 李彥林, 李驊, 施青呂, 李黎. I.D.E.A.L技術與經脛骨隧道技術重建前交叉韌帶的療效比較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8): 987-994. doi: 10.7507/1002-1892.20240202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切開復位鉤狀鋼板固定與閉合間接復位背側伸直阻擋克氏針固定治療骨性錘狀指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 下一篇

    宏基因組二代測序指導抗生素治療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感染的療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