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膿胸是由結核菌直接感染胸腔或肺部結核分枝桿菌長期存在,肺部病灶不斷進展,繼發產生的病理變化[1]。Ⅲ期結核性膿胸典型臨床特征為膠原纖維沉積導致胸膜明顯增厚,抗結核藥物滲透性不足,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2]。并可出現病側胸廓塌陷、肺受壓、肺功能嚴重受損[3],需行胸膜纖維板剝脫手術干預[4-5]。手術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恢復胸廓正常結構,促使肺復張[6]。但因手術創傷大,肺表面破損重,患者肺部復張恢復期長,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久,部分患者常需帶管出院。此時,延續性護理隨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延續性護理是住院護理延伸[7],通過電話和微信等方式對帶管出院患者進行隨訪干預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方式。此途徑可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及時評估病情,保障其及時隨診檢查。因此,本研究通過不同隨訪干預方式,對比分析了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胸外科Ⅲ結核性膿胸手術患者帶管出院后生活質量、依從性以及術后恢復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胸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11月Ⅲ期結核性膿胸術后帶管出院患者為隨訪對象,通過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電話與微信聯合隨訪),對照組(單純電話隨訪組)。收集患者術前、術后相關資料,分析帶管出院患者生活質量、依從性以及術后恢復情況。納入標準:(1)術前診斷或術后通過病理(或)病原學診斷Ⅲ期結核性膿胸;(2)患者均符合纖維沉積導致胸膜明顯增厚纖維機化期的Ⅲ期結核性膿胸診斷標準;(3)患者實施胸膜纖維板剝脫術+膿胸清除術后;(4)患者或家屬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5)臨床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系統疾病及有明顯手術禁忌證患者;(2)患者拒絕隨訪研究。
1.2 隨機對照試驗方法
以患者出院日作為隨機數,隨機數除以2,余數為0則為觀察組,余數不為0則為對照組產生隨機分配序列,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專人確定受試合格對象且接受研究入組,電話隨訪與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為2名研究員分別隨訪進行,療效隨訪評估人員未知兩組干預方式。

1.3 資料收集與隨訪管理
1.3.1 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胸腔引流管部位、手術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紅蛋白、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計數;術后1月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評分V3.0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LQ-C30)核心量表[8]其中包括:(1)身體功能5項:身體活動情況:提物、步行、臥床天數及基本生活自理情況;(2)角色功能2項:日常活動、工作及愛好的進行是否受到限制;(3)情緒功能4項:緊張、擔心、情緒控制能力;(4)認知功能2項:記事是否困難,及能否集中精神做事;(5)社會功能2項:家庭生活、社交活動有無受到妨礙;(6)物理癥狀12項:疲勞、惡心嘔吐、疼痛、吞咽困難、睡眠紊亂、食欲下降;(7)健康與經濟情況1項:疾病和治療對患者經濟造成的影響;(8)總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2項:自我評價總體健康狀況和總體生活質量等8個維度反映患者總生活質量。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物理癥狀、健康與經濟情況7個維度,根據其回答選項,條目分為4個等級:從沒有、有一點、較多至很多,評分時,直接評1~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總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為七個等級,計為1分到7分;其它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患者依從性評估:每日活動時間、呼吸訓練器使用頻率、咳嗽頻率;患者恢復情況:帶管時間、拔管時: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紅蛋白、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所有患者在院期間,均給予臨床優質護理,包括對患者及家屬的結核性膿胸術后康復教育知識與宣傳,飲食營養指導,呼吸訓練、運動指導;帶胸腔引流管出院患者觀察組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溝通,進行康復管理,呼吸訓練、運動指導,病情實況評估,飲食營養指導及心理護理;對照組通過定期電話隨訪,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運動指導,飲食營養指導及心理護理,詢問患者康復情況并提醒患者及時復查。
1.3.2 隨訪管理
(1)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院外康復管理:① 囑患者每日主動咳嗽鍛煉;② 深呼吸鍛煉;③ 使用呼吸訓練器鍛煉肺功能;④ 使用肺活量鍛煉小工具:氣球、長吸管等;⑤ 指導每日下床活動時間。(2)營養管理及心理護理:針對性指導家屬科學合理調整患者飲食,日常飲食需遵循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細軟食物)以及低脂肪原則,確保患者每日獲取均衡營養。對帶管出院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安慰與開導,減輕患者緊張、焦慮等心理影響;(3)電話隨訪管理:患者帶管院外康復期間,專人管理患者隨訪資料,包含患者一般資料、診治情況與隨訪記錄等相關內容。定期開展隨訪,本研究電話隨訪每2周1次;(4)電話聯合微信溝通管理:患者帶管院外康復期間,定期開展電話隨訪并通過微信平臺不定期,隨時與患者溝通,及時解答患者有關病情的問題:其中包括院外疼痛管理、每日指導呼吸鍛煉、定時發送呼吸鍛煉提示、傷口護理、用藥管理、營養指導以及心理護理等小貼士。患者主動或被動通過小視頻的方式傳遞院外引流管、引流瓶、傷口及癥狀恢復情況,護理隨訪老師與主管醫生溝通后進行病情評估;(5)本研究觀察終止時間為患者復診時,肺部恢復良好拔除胸腔閉式引流管。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及四分位數[M(P25,P75)]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前一般臨床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81例Ⅲ期結核性膿胸手術患者。觀察組49例,男31例、女18/49例,平均年齡(38.63±15.86)歲;對照組32例,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齡(36.91±17.33)歲。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9);兩組患者年齡、BMI、胸腔引流管位置、術前白蛋白、白球比、血紅蛋白、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Ⅲ期結核性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與依從性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身體功能、情緒功能、物理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體健康狀況、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健康與經濟情況評分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每日活動時間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呼吸訓練器使用頻次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咳嗽頻率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2.3 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分析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帶管時間少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拔管時白蛋白高于對照組(P=0.0.02),觀察組白蛋白計數(35~55)g/L構成比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拔管時血紅蛋白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血紅蛋白計數(130-175)g/L組構成比高于對照組(P<0.001);兩組患者拔管時白球比、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以及紅細胞沉降率計數分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Ⅲ期結核性膿胸長期存在化膿性炎癥,胸膜增厚,顯著纖維化和膿性肉芽組織增生,導致肺損傷嚴重,經過手術后,患者肺部恢復時間長,胸腔引流時間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9]。病情穩定并且還需要帶管一定時間的患者,可以選擇帶管出院康復,這樣的康復模式可以減少患者醫療費用消耗,同時加快醫院床位周轉,提高床位使用率。與此同時,對出院患者的隨訪以及健康管理則需要更高的要求。微信作為一款通用交流應用,它可以通過語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隨時隨地進行交流,聯合微信隨訪這種新的隨訪及健康管理模式為帶管出院患者帶來了便利,有效解決了電話隨訪的弊端[10]。在減少時間和經濟成本、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患者并發癥、促進心理情緒恢復、增加隨訪率和改善患者病情等方面更有效[11-12]。筆者研究中表明,電話是否聯合微信隨訪管理,對患者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健康與經濟情況影響效果不明顯,但是通過聯合微信隨訪患者干預管理,患者在身體功能限制,心理情緒管理、疾病物理癥狀管理、總體健康狀況和生命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因此,電話聯合微信隨訪對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Yang等[13]的研究表明微信對患者進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的理想效果。本研究中,通過患者每日活動時間、呼吸訓練器使用頻率以及主動咳嗽頻率評估,電話聯合微信隨訪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管理的依從性。
帶管出院患者的恢復療效觀察及護理問題值得關注[14]。目前,國內外研究[15-17]中各類疾病在基于聯合微信護理隨訪或微信健康干預措施中都取得了可行和獲益性評價。Qiang等[16]的研究顯示聯合微信平臺健康營養管理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炎癥因子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優于常規治療。Xiaowen等[17]的研究基于微信的自我管理干預可以幫助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和優化自我管理情況。利用聯合微信健康干預措施作為各種疾病的新解決方案越來越受歡迎[15],隨訪可以對患者院后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和指導,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康復[18]。本研究發現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的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帶管時間明顯少于電話隨訪組,營養情況(拔管時白蛋白、血紅蛋白)恢復情況優于電話隨訪組。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管理有利于患者帶管的實況管理,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帶管時間,更好的促進營養狀況恢復。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指導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患者合理飲食,健康行為加速康復并及時復查[19]。因此,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的優勢在于可以實況下幫助患者評估出院后帶管情況,及時告知患者拔管時機,同時指導患者出院后營養攝入,保證良好的飲食營養,可以促進患者營養恢復以及肺部的康復。
對Ⅲ期結核性膿胸手術后帶管出院患者的電話聯合微信的隨訪,具備延續性護理的特點,能夠有效幫助患者建立自我護理意識,增強自我護理能力。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能夠提高Ⅲ期結核性膿胸術后滯留胸腔閉式引流管的治療隨訪的生活質量和隨訪治療的依從性,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帶管時間,促進營養恢復,加速術后康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袁曄:參與選題和設計、數據收集、論文撰寫;王寧:數據收集,參與資料的分析與解釋、論文核修;賈霜:參與選題和設計,數據收集、研究指導;李丹: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研究指導與論文核修;周君: 參與選題和設計、資料的分析與解釋;姚曉軍:負責論文審閱與修改。
結核性膿胸是由結核菌直接感染胸腔或肺部結核分枝桿菌長期存在,肺部病灶不斷進展,繼發產生的病理變化[1]。Ⅲ期結核性膿胸典型臨床特征為膠原纖維沉積導致胸膜明顯增厚,抗結核藥物滲透性不足,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2]。并可出現病側胸廓塌陷、肺受壓、肺功能嚴重受損[3],需行胸膜纖維板剝脫手術干預[4-5]。手術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恢復胸廓正常結構,促使肺復張[6]。但因手術創傷大,肺表面破損重,患者肺部復張恢復期長,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久,部分患者常需帶管出院。此時,延續性護理隨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延續性護理是住院護理延伸[7],通過電話和微信等方式對帶管出院患者進行隨訪干預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方式。此途徑可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及時評估病情,保障其及時隨診檢查。因此,本研究通過不同隨訪干預方式,對比分析了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胸外科Ⅲ結核性膿胸手術患者帶管出院后生活質量、依從性以及術后恢復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胸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11月Ⅲ期結核性膿胸術后帶管出院患者為隨訪對象,通過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電話與微信聯合隨訪),對照組(單純電話隨訪組)。收集患者術前、術后相關資料,分析帶管出院患者生活質量、依從性以及術后恢復情況。納入標準:(1)術前診斷或術后通過病理(或)病原學診斷Ⅲ期結核性膿胸;(2)患者均符合纖維沉積導致胸膜明顯增厚纖維機化期的Ⅲ期結核性膿胸診斷標準;(3)患者實施胸膜纖維板剝脫術+膿胸清除術后;(4)患者或家屬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5)臨床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系統疾病及有明顯手術禁忌證患者;(2)患者拒絕隨訪研究。
1.2 隨機對照試驗方法
以患者出院日作為隨機數,隨機數除以2,余數為0則為觀察組,余數不為0則為對照組產生隨機分配序列,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專人確定受試合格對象且接受研究入組,電話隨訪與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為2名研究員分別隨訪進行,療效隨訪評估人員未知兩組干預方式。

1.3 資料收集與隨訪管理
1.3.1 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胸腔引流管部位、手術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紅蛋白、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計數;術后1月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評分V3.0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LQ-C30)核心量表[8]其中包括:(1)身體功能5項:身體活動情況:提物、步行、臥床天數及基本生活自理情況;(2)角色功能2項:日常活動、工作及愛好的進行是否受到限制;(3)情緒功能4項:緊張、擔心、情緒控制能力;(4)認知功能2項:記事是否困難,及能否集中精神做事;(5)社會功能2項:家庭生活、社交活動有無受到妨礙;(6)物理癥狀12項:疲勞、惡心嘔吐、疼痛、吞咽困難、睡眠紊亂、食欲下降;(7)健康與經濟情況1項:疾病和治療對患者經濟造成的影響;(8)總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2項:自我評價總體健康狀況和總體生活質量等8個維度反映患者總生活質量。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物理癥狀、健康與經濟情況7個維度,根據其回答選項,條目分為4個等級:從沒有、有一點、較多至很多,評分時,直接評1~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總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為七個等級,計為1分到7分;其它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患者依從性評估:每日活動時間、呼吸訓練器使用頻率、咳嗽頻率;患者恢復情況:帶管時間、拔管時: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紅蛋白、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所有患者在院期間,均給予臨床優質護理,包括對患者及家屬的結核性膿胸術后康復教育知識與宣傳,飲食營養指導,呼吸訓練、運動指導;帶胸腔引流管出院患者觀察組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溝通,進行康復管理,呼吸訓練、運動指導,病情實況評估,飲食營養指導及心理護理;對照組通過定期電話隨訪,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運動指導,飲食營養指導及心理護理,詢問患者康復情況并提醒患者及時復查。
1.3.2 隨訪管理
(1)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院外康復管理:① 囑患者每日主動咳嗽鍛煉;② 深呼吸鍛煉;③ 使用呼吸訓練器鍛煉肺功能;④ 使用肺活量鍛煉小工具:氣球、長吸管等;⑤ 指導每日下床活動時間。(2)營養管理及心理護理:針對性指導家屬科學合理調整患者飲食,日常飲食需遵循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細軟食物)以及低脂肪原則,確保患者每日獲取均衡營養。對帶管出院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安慰與開導,減輕患者緊張、焦慮等心理影響;(3)電話隨訪管理:患者帶管院外康復期間,專人管理患者隨訪資料,包含患者一般資料、診治情況與隨訪記錄等相關內容。定期開展隨訪,本研究電話隨訪每2周1次;(4)電話聯合微信溝通管理:患者帶管院外康復期間,定期開展電話隨訪并通過微信平臺不定期,隨時與患者溝通,及時解答患者有關病情的問題:其中包括院外疼痛管理、每日指導呼吸鍛煉、定時發送呼吸鍛煉提示、傷口護理、用藥管理、營養指導以及心理護理等小貼士。患者主動或被動通過小視頻的方式傳遞院外引流管、引流瓶、傷口及癥狀恢復情況,護理隨訪老師與主管醫生溝通后進行病情評估;(5)本研究觀察終止時間為患者復診時,肺部恢復良好拔除胸腔閉式引流管。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及四分位數[M(P25,P75)]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前一般臨床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81例Ⅲ期結核性膿胸手術患者。觀察組49例,男31例、女18/49例,平均年齡(38.63±15.86)歲;對照組32例,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齡(36.91±17.33)歲。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9);兩組患者年齡、BMI、胸腔引流管位置、術前白蛋白、白球比、血紅蛋白、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Ⅲ期結核性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與依從性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身體功能、情緒功能、物理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體健康狀況、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健康與經濟情況評分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每日活動時間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呼吸訓練器使用頻次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咳嗽頻率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2.3 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分析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帶管時間少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拔管時白蛋白高于對照組(P=0.0.02),觀察組白蛋白計數(35~55)g/L構成比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拔管時血紅蛋白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血紅蛋白計數(130-175)g/L組構成比高于對照組(P<0.001);兩組患者拔管時白球比、淋巴細胞數、紅細胞沉降率以及紅細胞沉降率計數分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Ⅲ期結核性膿胸長期存在化膿性炎癥,胸膜增厚,顯著纖維化和膿性肉芽組織增生,導致肺損傷嚴重,經過手術后,患者肺部恢復時間長,胸腔引流時間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9]。病情穩定并且還需要帶管一定時間的患者,可以選擇帶管出院康復,這樣的康復模式可以減少患者醫療費用消耗,同時加快醫院床位周轉,提高床位使用率。與此同時,對出院患者的隨訪以及健康管理則需要更高的要求。微信作為一款通用交流應用,它可以通過語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隨時隨地進行交流,聯合微信隨訪這種新的隨訪及健康管理模式為帶管出院患者帶來了便利,有效解決了電話隨訪的弊端[10]。在減少時間和經濟成本、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患者并發癥、促進心理情緒恢復、增加隨訪率和改善患者病情等方面更有效[11-12]。筆者研究中表明,電話是否聯合微信隨訪管理,對患者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健康與經濟情況影響效果不明顯,但是通過聯合微信隨訪患者干預管理,患者在身體功能限制,心理情緒管理、疾病物理癥狀管理、總體健康狀況和生命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因此,電話聯合微信隨訪對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Yang等[13]的研究表明微信對患者進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的理想效果。本研究中,通過患者每日活動時間、呼吸訓練器使用頻率以及主動咳嗽頻率評估,電話聯合微信隨訪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管理的依從性。
帶管出院患者的恢復療效觀察及護理問題值得關注[14]。目前,國內外研究[15-17]中各類疾病在基于聯合微信護理隨訪或微信健康干預措施中都取得了可行和獲益性評價。Qiang等[16]的研究顯示聯合微信平臺健康營養管理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炎癥因子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優于常規治療。Xiaowen等[17]的研究基于微信的自我管理干預可以幫助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和優化自我管理情況。利用聯合微信健康干預措施作為各種疾病的新解決方案越來越受歡迎[15],隨訪可以對患者院后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和指導,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康復[18]。本研究發現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的Ⅲ期結核性膿胸患者,術后帶管時間明顯少于電話隨訪組,營養情況(拔管時白蛋白、血紅蛋白)恢復情況優于電話隨訪組。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管理有利于患者帶管的實況管理,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帶管時間,更好的促進營養狀況恢復。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指導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患者合理飲食,健康行為加速康復并及時復查[19]。因此,電話聯合微信隨訪的優勢在于可以實況下幫助患者評估出院后帶管情況,及時告知患者拔管時機,同時指導患者出院后營養攝入,保證良好的飲食營養,可以促進患者營養恢復以及肺部的康復。
對Ⅲ期結核性膿胸手術后帶管出院患者的電話聯合微信的隨訪,具備延續性護理的特點,能夠有效幫助患者建立自我護理意識,增強自我護理能力。通過電話聯合微信隨訪能夠提高Ⅲ期結核性膿胸術后滯留胸腔閉式引流管的治療隨訪的生活質量和隨訪治療的依從性,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帶管時間,促進營養恢復,加速術后康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袁曄:參與選題和設計、數據收集、論文撰寫;王寧:數據收集,參與資料的分析與解釋、論文核修;賈霜:參與選題和設計,數據收集、研究指導;李丹: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研究指導與論文核修;周君: 參與選題和設計、資料的分析與解釋;姚曉軍:負責論文審閱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