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醫科大學北部戰區總醫院研究生培養基地(沈陽 110016);
  • 2. 北部戰區總醫院 心血管外科(沈陽 110016);
  • 3.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市立醫院 胸心外科(江蘇徐州 221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建立并驗證一種預測單純主動脈瓣置換術(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術后新發心房顫動(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風險預測列線圖模型。方法 回顧性收集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北部戰區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單純行AVR的無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7 d內是否出現POAF分為POAF組與非POAF組。收集術前基線資料、術前血液指標、術前心臟彩色超聲和術前7 d動態心電圖中的心率變異率(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等指標。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OAF術前危險因素和R語言構建列線圖預測POAF;并與已建立的AF模型(POAF-AF評分)進行對比。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191例患者,其中66例(34.55%)在術后7 d內發生POAF。POAF組患者平均年齡(60.97±8.41)歲,女性16例(24%);非POAF組平均年齡(54.65±11.85)歲,女性59例(47%)。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性別、飲酒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小板壓積和高頻功率是單純AVR患者發生POAF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合并上述獨立危險因素,構建患者POAF的列線圖模型。預測單純主動脈瓣置換術后POAF的列線圖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12;通過十折交叉驗證重采樣對模型進行內部驗證(AUC=0.757,Kappa=0.438)。對于單純AVR術后POAF,該列線圖模型比POAF-AF評分預測價值更高。結論 年齡、性別、飲酒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小板壓積、高頻功率是單純AVR術后POAF的獨立預測因素,列線圖模型可作為實用工具,幫助臨床醫生預測個體POAF的發生概率,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