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又稱食道癌,是上皮來源的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1]。全球超過80% EC的病理分型是鱗癌,尤其是在亞洲國家。據2020年全球癌癥數據[2]顯示,全球EC新發病例60.41萬例,死亡病例54.41萬例,居全球所有腫瘤新發例數的第8位和死亡例數的第6位;其中,一半以上的EC新發和死亡病例來自中國。在中國,EC新發病例32.4萬例,死亡病例30.10萬例,位居全球所有腫瘤新發例數第6位,死亡例數的第4位[3]。據以往研究[4],吸煙、飲酒、高BMI、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是EC最常見的幾種風險因素。其中飲酒以33.8%占比高居第2位,飲酒是EC重要的風險因素之一。全球范圍內飲酒人數超過20億,每年約有280萬人死于酒精使用[5]。2019年,中國飲酒致死人數超過50萬人,較1990年增長1.44倍,是中國居民死亡風險因素的第3位[6-7]。由此可見,中國飲酒所致EC疾病負擔形勢嚴峻,飲酒所致EC的預防和控制仍然是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中的疾病負擔數據來源于GBD 2019數據庫(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results/),其評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300多種疾病和傷害導致的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以及對應的年齡標化率[8]。該數據庫中EC風險因素超過40種,本研究提取了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率、DALYs及其標化率等數據,相應數據使用GBD 2019全球標準人口進行年齡標準化[9]。分析了不同風險因素、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疾病負擔和變化趨勢。預測所用人口數也從該網站下載截取(https://ghdx.healthdata.org/data-type/estimate)。
1.2 灰色預測模型
基于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數據,使用R 4.3.1軟件建立灰色預測模型[GM(1,1)],運用GM(1,1)對2020—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進行預測分析[10]。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 2020軟件對死亡率、DALYs及其標化率等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用變化率衡量變化幅度,變化率=(2019年指標–1990年指標)/1990年指標。年齡分段標準為:30~34、34~39、39~44、44~49、49~54、54~59、59~64、64~69、69~74、 74~79、79~84、84~89、89~94和>94歲[11]。采用Joinpoint 4.9.1.0軟件計算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的年度變化百分比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annual average percentage change,AAPC)及其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nal,CI),進行變化趨勢分析,當APC、AAPC>0時,表明存在上升趨勢,反之說明存在下降趨勢[12-13]。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1990—2019年中國食管癌的死亡趨勢及男女對比分析
按死亡人數來看,2019年中國EC風險因素中,煙草高居第1位(12.39萬),其次為飲酒(6.19萬)、高BMI(3.62萬)、水果(1.95萬)和蔬菜攝入不足(0.10萬)。
2019年中國男性EC風險因素,煙草高居第1位(11.71萬),其次為飲酒(5.88萬)、高BMI(2.78萬)、水果(1.52萬)和蔬菜攝入不足(0.08萬)。
2019年中國女性EC風險因素,高BMI高居第1位(0.83萬),其次為煙草(0.62萬)、水果攝入不足(0.44萬)、飲酒(0.31萬)和蔬菜攝入不足(0.03萬)。由此可知,煙草、飲酒和高BMI中國EC患者的疾病負擔仍較重,需更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治策略以減輕其疾病負擔;見圖1。

a:總體死亡數;b:男性死亡數;c:女性死亡數
2.2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食管癌的疾病負擔趨勢的Joinpoint分析及男女性別對比分析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總體死亡數和DALYs數從3.39萬和93.40萬/年上升至6.19萬和151.26萬/年。2019年的死亡數和DALYs數分別是1990年的1.83倍和1.62倍;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由3.95/10萬和101.36/10萬下降到3.04/10萬和71.39/10萬。1990年的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分別是2019年的1.30倍和1.42倍;見圖2。

a:死亡例數;b:DALYs數;c:標化死亡率;d:標化DALYs率
1990—2019 年飲酒所致EC的男性死亡例數從3.14萬上升至5.88萬,標化死亡率從7.69/10 萬下降至6.20/10 萬。女性的死亡例數從 0.24 萬上升至0.31萬,標化死亡率從 0.63/10 萬下降至0.31/10 萬。2019年男性死亡例數和標化死亡率是女性的 18.97 倍和 20.00 倍。1990—2019 年飲酒所致EC的的DALYs數從111.97萬/年上升至198.15萬/年,標化DALYs率從191.57/10 萬下降至141.01/10 萬;女性DALYs數從 5.57萬/年上升至5.99萬/年。標化DALYs率從 12.72/10 萬下降至5.69/10 萬,2019年男性的DALYs數和標化DALYs率是女性的 33.08倍和 24.78 倍;見圖2。
2.3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食管癌的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的Joinpoint分析(表1 )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的總體、男性、女性的AAPC值分別為–0.92%、–0.80%、–2.27%,總體呈下降趨勢,女性的下降幅度是男性的2.84倍;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的APC值顯示,1998—2004年的標化死亡率呈上升趨勢,APC值為2.15 %;1990—1992年、2016—2019年變化趨勢無統計學意義(P>0.05);1992—1998年、2004—2011年和2011—2016年的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APC值分別為–0.59 %、–3.10 %、–3.42 %。變化趨勢有統計學意義(P<0.05)。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DALYs率的總體、男性、女性的AAPC值分別為–1.23%、–1.09%、–2.74%,總體呈下降趨勢,女性下降幅度是男性的2.51倍。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DALYs率的APC值顯示,1998—2004年的標化DALYs率呈上升趨勢,APC值為2.17 %;1990—1993年、2016—2019年變化趨勢無統計學意義(P>0.05);1993—1998年、2004—2010年、2010—2016年的標化DALYs率呈下降趨勢,APC值分別為–1.44 %、–3.97%、–4.19%。變化趨勢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的食管癌不同年齡組別的死亡情況、疾病負擔及男女對比分析
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在65~69歲年齡組中上升至頂點,而 DALYs數在60~65歲的年齡組中升至頂點,男性的死亡數和DALYs數遠高于女性,男性的死亡數和DALYs數分別是女性的22.34倍、30.75倍;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率、DALYs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死亡率在90~94歲年齡組中達到最高峰,DALYs率在70~74歲年齡組中達到最高峰,隨后開始下降,且男性死亡率和DALYs率遠高于女性,男性的死亡率和DALYs率分別是女性的13.42倍、16.52倍;見圖3。

a:死亡數;b:DALYs數;c:死亡率;d:DALYs率變化趨勢
2.5 GM(1,1)模型預測中國飲酒所致的食管癌2020—2029年死亡數、DALYs數、標化死亡率與標化DALYs率的情況及男女對比分析
利用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以及標化DALYs率,用R(4.3.1)軟件建立灰色預測GM(1,1)模型,結果顯示死亡數(C=0.41,P=0.93)、DALYs數(C=0.55,P=0.83)、標化死亡率(C=0.60,P=0.73)、標化DALYs率(C=0.60,P=0.77)預測模型精度均較高。灰色預測模型預測結果顯示,2020—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疾病死亡數和DALYs數呈上升趨勢,標化發病率和標化DALYs率呈下降趨勢。至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數為7.41萬例、DALYs數為177.36萬/年(分別是2019年的1.20倍、1.17倍),女性2020-2029年的死亡數和DALYs數無法精準預測(小誤差概率P <0.7)。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為2.94/10萬,標化DALYs率為67.94/10萬(分別較2019年下降1.03倍、1.05倍),女性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的下降程度均大于男性;見圖4、表2。

a:死亡數;b:死亡數;c:標化死亡率;d:標化死亡率;

3 討論
在本研究中,我們利用GBD 2019最新的數據庫,對中國近30年來飲酒所致EC的發病趨勢做了更加全面分析。本研究發現:截止到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DALYs數(22.85萬、11.95萬/年)均高于1990年死亡數、DALYs數(3.39萬、9.34萬/年),至2019年,死亡例數和DALYs數分別增加了82.91%、61.95%。雖然死亡例數和DALYs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死亡率、DALYs率經標化以后,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3.04/10萬、71.39/10萬)低于1990年的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3.95/10萬、101.36/10萬),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分別下降了22.97%、29.56%。這個數據符合了我國EC的整體變化趨勢。(有研究[14]表明1990—2019年中國EC的死亡例數和DALYs數相對增加了45.70%、28.17%,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數相對減少了40.46%、45.26%。)這說明相較于整體EC的疾病負擔,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有一定的下降趨勢,但基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疾病負擔仍然較重。這可能與中國老年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的增長、中國居高不下的高飲酒率相關。
有研究[15-17]表明,在35個部位的癌癥中,共計有32種男性癌癥患者的發病率高于女性,15個地點的差異為在2倍以上,5個地點的差異為在4倍以上。目前開展的多項研究[18]表明男性EC的死亡率遠遠超過女性。本研究顯示1990—2019年男性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DALYs數、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遠遠高于女性,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男性EC患者在診斷時比女性有更多的合并癥,其次男性EC患者的飲酒率高于女性,除此之外女性有更強的健康意識,且女性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的意識也強于男性,這可能是導致男性EC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9-20]。
截止到2019年,我們在≥55歲的老年人群中,觀察到持續的高死亡率和DALYs率,可能與老年人群長時間暴露于各種危險因素,各種危害繼而累加,機體生理功能退化和免疫水平降低有一定關聯,這一發現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21]。提示了人口老齡化將會成為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的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飲酒所致EC的患者中,>70歲的老年人DALYs率達到峰值,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國中國飲酒所致EC的患者的預后將會更差[22]。這提示年齡可能是中國中國飲酒所致EC的獨立危險因素。基于此,中國應該在老年人群飲酒所致EC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等方面加強管理,更有針對性的制定和改進中國飲酒所致EC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策略,以減輕中國飲酒所致EC患者的疾病負擔[23]。
有研究[24]表明在全世界范圍內,飲酒所致EC的死亡率以及DALYs率在過去30年中有所增加。我們通過灰色預測模型預測2020-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DALYs數、標化死亡率以及標化DALYs率,發現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和DALYs數遠高于2019年;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遠低于2019年,女性患者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的下降程度大于男性。這可能與中國經濟的增長、人口的增加、生活習慣的改變如飲食結構和營養條件的改變和診治篩查工具的更新換代有關。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改進中國飲酒所致EC的控制和預防策略,從而減少其引起的負面健康結果[23]。
另外,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GBD 2019使用多種數學模型對疾病負擔和變化趨勢進行估計,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出入;其次,未能詳細討論中國各省份、地區間存在的差異。因此本文的結果分析與實際情況也會有所出入。
綜上所述,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有所減輕,但因為人口老齡化、性別差異、生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未來10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將達到7.41萬,DALYs數將達到177.36萬/年。飲酒仍是中國EC高死亡率的重要危險因素。其次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齡化也是中國EC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學合理的控制酒精的攝入量,制定合適的指導攝入量對中國EC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應針特別對男性和老年人群開展癌癥預防宣傳活動,針對性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并引起公眾的關注刻不容緩。
利益沖突:無。
作者貢獻:胡守財、楊成龍負責論文的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論文撰寫;馬浩天、胡尕偉負責論文的編輯部意見審核和修改;陶堰成負責英文部分潤色,數據整理與分析;李慶新、胡尕偉負責論文設計與稿件審查。
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又稱食道癌,是上皮來源的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1]。全球超過80% EC的病理分型是鱗癌,尤其是在亞洲國家。據2020年全球癌癥數據[2]顯示,全球EC新發病例60.41萬例,死亡病例54.41萬例,居全球所有腫瘤新發例數的第8位和死亡例數的第6位;其中,一半以上的EC新發和死亡病例來自中國。在中國,EC新發病例32.4萬例,死亡病例30.10萬例,位居全球所有腫瘤新發例數第6位,死亡例數的第4位[3]。據以往研究[4],吸煙、飲酒、高BMI、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是EC最常見的幾種風險因素。其中飲酒以33.8%占比高居第2位,飲酒是EC重要的風險因素之一。全球范圍內飲酒人數超過20億,每年約有280萬人死于酒精使用[5]。2019年,中國飲酒致死人數超過50萬人,較1990年增長1.44倍,是中國居民死亡風險因素的第3位[6-7]。由此可見,中國飲酒所致EC疾病負擔形勢嚴峻,飲酒所致EC的預防和控制仍然是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中的疾病負擔數據來源于GBD 2019數據庫(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results/),其評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300多種疾病和傷害導致的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以及對應的年齡標化率[8]。該數據庫中EC風險因素超過40種,本研究提取了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率、DALYs及其標化率等數據,相應數據使用GBD 2019全球標準人口進行年齡標準化[9]。分析了不同風險因素、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疾病負擔和變化趨勢。預測所用人口數也從該網站下載截取(https://ghdx.healthdata.org/data-type/estimate)。
1.2 灰色預測模型
基于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數據,使用R 4.3.1軟件建立灰色預測模型[GM(1,1)],運用GM(1,1)對2020—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進行預測分析[10]。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 2020軟件對死亡率、DALYs及其標化率等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用變化率衡量變化幅度,變化率=(2019年指標–1990年指標)/1990年指標。年齡分段標準為:30~34、34~39、39~44、44~49、49~54、54~59、59~64、64~69、69~74、 74~79、79~84、84~89、89~94和>94歲[11]。采用Joinpoint 4.9.1.0軟件計算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的年度變化百分比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annual average percentage change,AAPC)及其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nal,CI),進行變化趨勢分析,當APC、AAPC>0時,表明存在上升趨勢,反之說明存在下降趨勢[12-13]。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1990—2019年中國食管癌的死亡趨勢及男女對比分析
按死亡人數來看,2019年中國EC風險因素中,煙草高居第1位(12.39萬),其次為飲酒(6.19萬)、高BMI(3.62萬)、水果(1.95萬)和蔬菜攝入不足(0.10萬)。
2019年中國男性EC風險因素,煙草高居第1位(11.71萬),其次為飲酒(5.88萬)、高BMI(2.78萬)、水果(1.52萬)和蔬菜攝入不足(0.08萬)。
2019年中國女性EC風險因素,高BMI高居第1位(0.83萬),其次為煙草(0.62萬)、水果攝入不足(0.44萬)、飲酒(0.31萬)和蔬菜攝入不足(0.03萬)。由此可知,煙草、飲酒和高BMI中國EC患者的疾病負擔仍較重,需更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治策略以減輕其疾病負擔;見圖1。

a:總體死亡數;b:男性死亡數;c:女性死亡數
2.2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食管癌的疾病負擔趨勢的Joinpoint分析及男女性別對比分析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總體死亡數和DALYs數從3.39萬和93.40萬/年上升至6.19萬和151.26萬/年。2019年的死亡數和DALYs數分別是1990年的1.83倍和1.62倍;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由3.95/10萬和101.36/10萬下降到3.04/10萬和71.39/10萬。1990年的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分別是2019年的1.30倍和1.42倍;見圖2。

a:死亡例數;b:DALYs數;c:標化死亡率;d:標化DALYs率
1990—2019 年飲酒所致EC的男性死亡例數從3.14萬上升至5.88萬,標化死亡率從7.69/10 萬下降至6.20/10 萬。女性的死亡例數從 0.24 萬上升至0.31萬,標化死亡率從 0.63/10 萬下降至0.31/10 萬。2019年男性死亡例數和標化死亡率是女性的 18.97 倍和 20.00 倍。1990—2019 年飲酒所致EC的的DALYs數從111.97萬/年上升至198.15萬/年,標化DALYs率從191.57/10 萬下降至141.01/10 萬;女性DALYs數從 5.57萬/年上升至5.99萬/年。標化DALYs率從 12.72/10 萬下降至5.69/10 萬,2019年男性的DALYs數和標化DALYs率是女性的 33.08倍和 24.78 倍;見圖2。
2.3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食管癌的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的Joinpoint分析(表1 )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的總體、男性、女性的AAPC值分別為–0.92%、–0.80%、–2.27%,總體呈下降趨勢,女性的下降幅度是男性的2.84倍;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的APC值顯示,1998—2004年的標化死亡率呈上升趨勢,APC值為2.15 %;1990—1992年、2016—2019年變化趨勢無統計學意義(P>0.05);1992—1998年、2004—2011年和2011—2016年的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APC值分別為–0.59 %、–3.10 %、–3.42 %。變化趨勢有統計學意義(P<0.05)。
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DALYs率的總體、男性、女性的AAPC值分別為–1.23%、–1.09%、–2.74%,總體呈下降趨勢,女性下降幅度是男性的2.51倍。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DALYs率的APC值顯示,1998—2004年的標化DALYs率呈上升趨勢,APC值為2.17 %;1990—1993年、2016—2019年變化趨勢無統計學意義(P>0.05);1993—1998年、2004—2010年、2010—2016年的標化DALYs率呈下降趨勢,APC值分別為–1.44 %、–3.97%、–4.19%。變化趨勢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的食管癌不同年齡組別的死亡情況、疾病負擔及男女對比分析
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在65~69歲年齡組中上升至頂點,而 DALYs數在60~65歲的年齡組中升至頂點,男性的死亡數和DALYs數遠高于女性,男性的死亡數和DALYs數分別是女性的22.34倍、30.75倍;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率、DALYs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死亡率在90~94歲年齡組中達到最高峰,DALYs率在70~74歲年齡組中達到最高峰,隨后開始下降,且男性死亡率和DALYs率遠高于女性,男性的死亡率和DALYs率分別是女性的13.42倍、16.52倍;見圖3。

a:死亡數;b:DALYs數;c:死亡率;d:DALYs率變化趨勢
2.5 GM(1,1)模型預測中國飲酒所致的食管癌2020—2029年死亡數、DALYs數、標化死亡率與標化DALYs率的情況及男女對比分析
利用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以及標化DALYs率,用R(4.3.1)軟件建立灰色預測GM(1,1)模型,結果顯示死亡數(C=0.41,P=0.93)、DALYs數(C=0.55,P=0.83)、標化死亡率(C=0.60,P=0.73)、標化DALYs率(C=0.60,P=0.77)預測模型精度均較高。灰色預測模型預測結果顯示,2020—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疾病死亡數和DALYs數呈上升趨勢,標化發病率和標化DALYs率呈下降趨勢。至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數為7.41萬例、DALYs數為177.36萬/年(分別是2019年的1.20倍、1.17倍),女性2020-2029年的死亡數和DALYs數無法精準預測(小誤差概率P <0.7)。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為2.94/10萬,標化DALYs率為67.94/10萬(分別較2019年下降1.03倍、1.05倍),女性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的下降程度均大于男性;見圖4、表2。

a:死亡數;b:死亡數;c:標化死亡率;d:標化死亡率;

3 討論
在本研究中,我們利用GBD 2019最新的數據庫,對中國近30年來飲酒所致EC的發病趨勢做了更加全面分析。本研究發現:截止到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DALYs數(22.85萬、11.95萬/年)均高于1990年死亡數、DALYs數(3.39萬、9.34萬/年),至2019年,死亡例數和DALYs數分別增加了82.91%、61.95%。雖然死亡例數和DALYs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死亡率、DALYs率經標化以后,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3.04/10萬、71.39/10萬)低于1990年的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3.95/10萬、101.36/10萬),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分別下降了22.97%、29.56%。這個數據符合了我國EC的整體變化趨勢。(有研究[14]表明1990—2019年中國EC的死亡例數和DALYs數相對增加了45.70%、28.17%,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數相對減少了40.46%、45.26%。)這說明相較于整體EC的疾病負擔,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有一定的下降趨勢,但基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疾病負擔仍然較重。這可能與中國老年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的增長、中國居高不下的高飲酒率相關。
有研究[15-17]表明,在35個部位的癌癥中,共計有32種男性癌癥患者的發病率高于女性,15個地點的差異為在2倍以上,5個地點的差異為在4倍以上。目前開展的多項研究[18]表明男性EC的死亡率遠遠超過女性。本研究顯示1990—2019年男性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DALYs數、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遠遠高于女性,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男性EC患者在診斷時比女性有更多的合并癥,其次男性EC患者的飲酒率高于女性,除此之外女性有更強的健康意識,且女性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的意識也強于男性,這可能是導致男性EC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9-20]。
截止到2019年,我們在≥55歲的老年人群中,觀察到持續的高死亡率和DALYs率,可能與老年人群長時間暴露于各種危險因素,各種危害繼而累加,機體生理功能退化和免疫水平降低有一定關聯,這一發現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21]。提示了人口老齡化將會成為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的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飲酒所致EC的患者中,>70歲的老年人DALYs率達到峰值,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國中國飲酒所致EC的患者的預后將會更差[22]。這提示年齡可能是中國中國飲酒所致EC的獨立危險因素。基于此,中國應該在老年人群飲酒所致EC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等方面加強管理,更有針對性的制定和改進中國飲酒所致EC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策略,以減輕中國飲酒所致EC患者的疾病負擔[23]。
有研究[24]表明在全世界范圍內,飲酒所致EC的死亡率以及DALYs率在過去30年中有所增加。我們通過灰色預測模型預測2020-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DALYs數、標化死亡率以及標化DALYs率,發現202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和DALYs數遠高于2019年;標化死亡率、標化DALYs率遠低于2019年,女性患者標化死亡率和標化DALYs率的下降程度大于男性。這可能與中國經濟的增長、人口的增加、生活習慣的改變如飲食結構和營養條件的改變和診治篩查工具的更新換代有關。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改進中國飲酒所致EC的控制和預防策略,從而減少其引起的負面健康結果[23]。
另外,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GBD 2019使用多種數學模型對疾病負擔和變化趨勢進行估計,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出入;其次,未能詳細討論中國各省份、地區間存在的差異。因此本文的結果分析與實際情況也會有所出入。
綜上所述,1990—2019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疾病負擔有所減輕,但因為人口老齡化、性別差異、生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未來10年中國飲酒所致EC的死亡例數將達到7.41萬,DALYs數將達到177.36萬/年。飲酒仍是中國EC高死亡率的重要危險因素。其次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齡化也是中國EC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學合理的控制酒精的攝入量,制定合適的指導攝入量對中國EC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應針特別對男性和老年人群開展癌癥預防宣傳活動,針對性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并引起公眾的關注刻不容緩。
利益沖突:無。
作者貢獻:胡守財、楊成龍負責論文的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論文撰寫;馬浩天、胡尕偉負責論文的編輯部意見審核和修改;陶堰成負責英文部分潤色,數據整理與分析;李慶新、胡尕偉負責論文設計與稿件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