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慶市立醫院 心胸外科(安徽安慶 246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評估改良空腸造瘺術在胸腔鏡Ivor-Lewis食管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2023年于安慶市立醫院心胸外科行Ivor-Lewis食管切除術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臨床資料。2017—2020年按照“C+I”模式在空腸上段造瘺,僅用2根荷包縫線與腹壁固定的患者為A組。2021—2023年在“C+I”縫合基礎上,于造瘺口肛側或者口側10~15 mm用3-0可吸收線將空腸與腹壁固定1~2針,將上段空腸與腹壁固定成“簾狀”的患者為B組。比較兩組手術時間、空腸造瘺時間、術后病理分期及腸內營養相關并發癥,如不全性腸梗阻發生率、閉袢性腸梗阻及腸扭轉需要二期手術發生率、造瘺口腸液外漏皮膚紅腫、造瘺管堵塞及意外拔管率。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在胸腔鏡下完成Ivor-Lewis食管切除手術,無圍手術期死亡。A組共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平均年齡(64.58±6.30)歲。B組共125例,其中男76例、女49例,平均年齡(65.11±6.81)歲。兩組手術時間、空腸造瘺時間、造瘺管堵塞及意外拔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全性腸梗阻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5),閉袢性腸梗阻需要二次手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7)。A組造瘺口腸液外漏、紅腫嚴重者有濕疹樣改變36例,B組造瘺口腸液外漏、紅腫7例,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  改良空腸造瘺術可以顯著降低“C+I”空腸造瘺術后容易出現的不全性腸梗阻、閉袢式腸梗阻和二次手術發生率,明顯改善造瘺口處腸液外漏及周圍皮膚軟組織的損傷,部分技術的改良降低了操作難度,在臨床上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