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傳統縫合,肺部自動吻合器吻合具有創傷小、傷口愈合快、操作簡便、并發癥率低等優點,在臨床被廣泛應用。然而,不同解剖節點的支氣管組織厚度具有較大差異,且市場吻合器種類多,目前仍缺乏對不同解剖節點支氣管吻合器成釘推薦方案。本文綜述了自動吻合器的發展與應用,并歸納舉例部分目前已應用于臨床的吻合器種類,以期推動形成基于我國人群的胸部微創外科個體化的吻合器選擇方案。
傳統的開放性肺部手術時間長、并發癥多、患者滿意度低,近年來微創外科進展迅速,突出體現在電視輔助腔鏡手術(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等微創外科技術獲得迅速推廣。其中,在肺部手術中采用切割吻合器具有創傷性小、操作簡便、并發癥率低等優點,在臨床中取得顯著成效。然而,不同解剖節點的支氣管組織厚度具有較大差異,需要對支氣管吻合成釘高度進行個體化考量,目前仍缺乏對不同解剖節點支氣管吻合提出吻合器成釘推薦方案。但在種類繁多的手術器械中選擇適合的吻合器械并進行規范的操作并非易事。本文針對這一制約我國肺部手術同質化的問題進行評述,以期推動形成基于我國人群的胸部微創外科全周期、個體化的吻合器選擇方案。
1 吻合器的發展歷程
縫合是外科手術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外科發展的早期階段,主要依賴外科醫師利用縫線進行手工縫合,然而,手工縫合在食管和肺部手術過程中耗時過長導致并發癥發生率更高。器械縫合相較于手工縫合具有多項優勢:操作迅速,顯著縮短手術時間;器械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提高。
1908年,匈牙利外科醫師Humer Hultl和匈牙利手術器械設計者Victor Fisher 研制出第一把吻合器,從此開啟了器械縫合的外科時代[1]。一次性吻合器的研發是吻合器發展的另一里程碑,通過減少器械消毒所帶來的患者交叉感染的風險,從而提高手術安全性。此進步不僅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推動了吻合器的推廣應用。在肺部手術中,吻合器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1961年,Adishosov等[2]首次將機械吻合器應用于全肺切除術氣管縫合。此后,自動吻合器被開始應用于多種肺部手術[3-5]。據歐美研究[6-7]報道,與傳統縫合相比,氣管末端發生吻合口瘺的比率顯著降低,安全性得到保證。此后,日本的研究[8]也證明,使用自動吻合器縫合氣管末端失敗率較傳統縫合更低,證明了自動吻合器的安全性。1985年以來,吻合器被廣泛應用于氣管末端縫合,并運用于原發性肺癌手術。
2 當前切割吻合器的品類及性能狀況
自動吻合器根據主體的位置關系和方向,可分為切割吻合器和閉合吻合器。 切割吻合器彼此平行,閉合吻合器具有直角關系。切割吻合器可提供長軸,適用于內窺鏡手術,如Echelon Flex(Ethicon,辛辛那提)和End GIA Universal(柯惠,曼斯菲爾德)。外科醫師需考慮要切割和縫合的組織的厚度和距離,選擇合適的自動縫合體和釘倉高度。
釘倉顏色根據高度大致分為灰、白、藍、金、綠不等,在胸外科中,灰白色主要用于血管夾層,藍色用于較薄的肺實質,金色用于中等厚度的肺實質和支氣管。綠色用于較厚的肺實質和支氣管。目前柯惠在市場上提供的切割吻合器三合釘系統采用3中不同顏色的釘倉,該系統具有從薄到厚分別推薦藍色(薄至中等厚度的組織),紫色(中等至厚組織)和黑色(非常厚的組織)的顏色編碼墨盒陣容。
根據切割部位不同,吻合器主要可分為線性吻合器、環形吻合器、線性切割吻合器、荷包吻合器和腹腔鏡專用吻合器等[9]。線性吻合器主要用于組織線型縫合,用于支氣管、血管、胃、腸、食管等殘端封閉;環形吻合器可以用環形刀切除多余的組織,形成圓形的吻合口,主要用于食管、胃腸等消化道端吻合[10]。線性切割吻合器可以同時進行組織間切割離斷和縫合,可用于肺部分切除術、胃空腸側側吻合、胃管制作等。荷包吻合器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腸外科的荷包式縫合。腔鏡專用吻合器可以配合多種腔鏡手術使用。隨著微創手術在全球逐漸推廣,腔鏡下均使用外形相對比較統一的腔鏡吻合器,腔鏡吻合器已經成為我國微創外科手術最常用的吻合器品種。截至2022年10月,我國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3)注冊證的電動吻合器廠家總計70余家。我們根據市占率、電動吻合器數量、技術特點等因素綜合列舉了2家進口品牌和13家國產品牌的吻合器的基本特點(表1)。由于客觀原因,本研究隨機納入了國產和進口吻合器品牌,無法納入所有上市品牌,內容均為客觀技術描述,無利益相關,特此聲明。

3 胸腔鏡手術中吻合器的使用
隨著VATS迅速普及,自動縫合已成為微創胸外科不可缺少的工具[11]。盡管目前的外科吻合器總體安全可靠,但是吻合失敗造成并發癥的的風險仍然存在,包括吻合口漏和出血[12-13]。除了吻合失敗的風險外,組織吻合相關并發癥包括組織損傷、吻合擊發過程中的拖拽或偏轉、吻合器-組織厚度不匹配的技術失敗也存在一定風險[14]。在肺葉切除術中,由于手術空間有限,手術過程復雜,特別是對于癌癥患者。吻合器縫合是VATS肺葉切除術中橫斷肺靜脈和動脈、支氣管和肺實質的關鍵步驟。肺楔形切除手術,對于位置較深的病灶,吻合器切割的肺實質較厚,易發生臟層胸膜撕裂導致出血和漏氣[15-17]。支氣管吻合是肺切除術的另一個挑戰,可能發生支氣管胸膜瘺和出血等并發癥[14]。支氣管的外徑與壓縮厚度相關,而壓縮厚度與漏氣壓力呈負相關[18]。新輔助治療降期后的肺癌手術,肺組織的炎癥和纖維化可能導致水腫和粘連,術者在評估組織特征和吻合器切割位置時需更慎重[19-20]。內窺鏡吻合技術創新引入了動力裝置,該裝置利用電機來進行吻合釘發射和刀片動作。2010年,美國FDA批準了Covidien(現為美敦力)生產的第一臺電動吻合器—iDrive智動吻合系統。2011年,美國FDA批準了Ethicon 生產的 Echelon FlexTM 動力腔鏡吻合器。Medtronic和Ethicon已發布了動力內窺鏡吻合器的后續版本。2015年,愛惜康/強生推出了Echelon FlexTM動力血管吻合器(PVS),該產品專為胸部手術而設計,可在精細肺血管的進入、周圍放置、擊發和分割方面提供詳細的精確度。Thunderbird釘倉中的GST改善了組織操作,同時在吻合過程中牢固固定組織,以改善組織對合和密封強度[21-23]。
在胸腔鏡肺段切除術中,S9-10肺段由于周圍肺解剖結構復雜,被認為比其他肺段切除術更困難。Miyata等[24]報道了胸腔鏡下S9-10肺段切除術應用電刀切除肺段間平面。盡管有關于胸腔鏡下應用吻合器行S9-10肺段切除術的報道,但該技術詳情并不清楚。因此,日本的Kamiyoshihara教授等[25]介紹了一種基于吻合器、在吲哚青綠(ICG)熒光引導下的胸腔鏡左側S9-10肺段切除術。在該研究中,術者采用ICG熒光染色法區分段間平面。然而,據既往文獻[26]報道,使用常規電烙術處理的斷間平面會增加術后肺瘺的風險。在本研究中,所有斷間橫斷面均使用自動吻合器處理。靜脈注射ICG形成的段間平面輔助線可以有效匹配吻合器置入角度,大大降低了手術難度。即便在單孔腔鏡實施的復雜肺段切除術中,仍能通過移動肺組織實現吻合器嵌入角度的調整。因此通過ICG段間平面識別法聯合吻合器不僅降低了手術難度,且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4 安全性和便捷性是臨床應用的重中之重
對比進口與國產吻合器產品的核心技術,我們發現臨床應用中最關注安全性和便捷性。
(1)安全性。臨床醫師最關注的是吻合器擊發后縫釘成型完好,以免出血、吻合口瘺等術后并發癥[27]。美敦力的腔鏡吻合器釘倉、管型吻合器均搭載了Tri-Staple技術[28],通過內緊外松的三排不等高縫釘技術,既能防止出血又能保證血供;Tri-Staple技術配合階梯形/斜坡狀釘匣面設計,給予組織充分的空間完成預壓榨,有效防止術后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瘺的風險。派爾特的新一代國產自主創新智能電動腔鏡吻合器慧吻?系列配合含有芯片的組件使用,從三個層面確保組織吻合的安全。組件安裝后,通過芯片識別操作,器械能識別所裝配組件的型號并給予優化的擊發速度與擊發長度參數控制,確保組件擊發的順暢。組織納入組件鉗口夾閉時,器械內的傳感器能實時檢測夾閉組織的組織厚度信息,并通過指示燈給予醫師提示,有效規避了超出組件能力范圍的吻合,把暴力擊發控制在搖籃之中,提高了吻合安全性。在擊發過程中能依據實際組織情況智能控制擊發速度,從而確保擊發過程平穩。當擊發遇到障礙阻力過大時,能自動停止擊發,降低使用風險。
(2)便捷性。吻合器擊發過程本身需要有推釘成型和推刀切割兩個步驟,推釘成型需要用力握持擊發手柄將力量傳導給推進楔給予成釘的壓榨力,推刀切割則需要克服來自壓榨組織的阻力[29-30]。因此,在患者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操作便捷性對于胸外科來說尤為看重,強生公司是便捷吻合的代表公司,其推出的GST系列釘倉,與電動吻合器搭配使用能夠有效抓持組織進行穩定擊發,防止擊發過程組織外溢;擊發過程通過電動完成,相比手動更加高效省力。
5 吻合器的發展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平臺化
吻合器在新材料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推動下,越來越自動化和智能化。Ethicon和Medtronic公司目前均已推出電動吻合器,不僅實現了部分智能化操作,還可降低手術操作并發癥的發生率。國內吻合器品牌目前也正在進行相關技術攻關,不斷完善國產電動吻合器的操作性能。另外,隨著手術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吻合器械需要具備動力和信號接口。智能化和自動化的傳感、判斷和操作將成為關鍵趨勢,這將推動吻合器械向著智能吻合平臺一體化的方向邁進。2021年12月,直覺外科Intuitive宣布FDA批準其SureForm吻合器和釘倉,手術機器人平臺操控下的吻合器釘倉具有無極旋轉、精確操控的巨大優勢。吻合器行業作為胸外科微創手術器械及配件的細分領域,極有可能融入未來外科機器人手術平臺化的一部分。
6 胸腔鏡下肺部手術吻合器操作建議
(1)選擇適當的吻合器:根據手術需要選擇合適的吻合器型號和規格,確保其適用于肺部組織的吻合。
(2)確保良好的可視化:在操作過程中,保持胸腔鏡的清晰視野,確保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吻合部位,以準確操作吻合器。
(3)遵循無明顯張力和良好血運的原則:控制吻合器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對周圍組織造成過度拉傷或損傷,建議初學者借助智能測壓平臺判斷機械吻合口張力是否超過所有釘倉壓力耐受范圍。
(4)嚴格遵循操作規程:遵循專業的操作規程和標準操作流程,確保吻合器的正確使用和操作安全。還需精細的操作技巧,在使用吻合器時,確保吻合器正確置入并牢固吻合組織,避免對周圍結構造成損傷。
(5)術后監測和護理:術后對吻合部位進行密切監測,觀察吻合情況,并及時處理并發癥。
(6)持續學習和培訓:不斷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術和發展趨勢,操作醫師應參加相關的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胸腔鏡手術吻合器使用的水平和技能。
利益沖突:無。
作者貢獻:李盛輝負責方案策劃、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初稿寫作、寫作審編;任怡久參與方案策劃、數據整理、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寫作審編;蘇杭負責方案策劃、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初稿寫作、寫作審編;楊明磊、趙國芳、宋永祥、胡學飛、趙德平、薛奇參與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陳昶負責方案策劃、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初稿寫作、寫作審編、資助獲取、項目管理。
傳統的開放性肺部手術時間長、并發癥多、患者滿意度低,近年來微創外科進展迅速,突出體現在電視輔助腔鏡手術(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等微創外科技術獲得迅速推廣。其中,在肺部手術中采用切割吻合器具有創傷性小、操作簡便、并發癥率低等優點,在臨床中取得顯著成效。然而,不同解剖節點的支氣管組織厚度具有較大差異,需要對支氣管吻合成釘高度進行個體化考量,目前仍缺乏對不同解剖節點支氣管吻合提出吻合器成釘推薦方案。但在種類繁多的手術器械中選擇適合的吻合器械并進行規范的操作并非易事。本文針對這一制約我國肺部手術同質化的問題進行評述,以期推動形成基于我國人群的胸部微創外科全周期、個體化的吻合器選擇方案。
1 吻合器的發展歷程
縫合是外科手術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外科發展的早期階段,主要依賴外科醫師利用縫線進行手工縫合,然而,手工縫合在食管和肺部手術過程中耗時過長導致并發癥發生率更高。器械縫合相較于手工縫合具有多項優勢:操作迅速,顯著縮短手術時間;器械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提高。
1908年,匈牙利外科醫師Humer Hultl和匈牙利手術器械設計者Victor Fisher 研制出第一把吻合器,從此開啟了器械縫合的外科時代[1]。一次性吻合器的研發是吻合器發展的另一里程碑,通過減少器械消毒所帶來的患者交叉感染的風險,從而提高手術安全性。此進步不僅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推動了吻合器的推廣應用。在肺部手術中,吻合器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1961年,Adishosov等[2]首次將機械吻合器應用于全肺切除術氣管縫合。此后,自動吻合器被開始應用于多種肺部手術[3-5]。據歐美研究[6-7]報道,與傳統縫合相比,氣管末端發生吻合口瘺的比率顯著降低,安全性得到保證。此后,日本的研究[8]也證明,使用自動吻合器縫合氣管末端失敗率較傳統縫合更低,證明了自動吻合器的安全性。1985年以來,吻合器被廣泛應用于氣管末端縫合,并運用于原發性肺癌手術。
2 當前切割吻合器的品類及性能狀況
自動吻合器根據主體的位置關系和方向,可分為切割吻合器和閉合吻合器。 切割吻合器彼此平行,閉合吻合器具有直角關系。切割吻合器可提供長軸,適用于內窺鏡手術,如Echelon Flex(Ethicon,辛辛那提)和End GIA Universal(柯惠,曼斯菲爾德)。外科醫師需考慮要切割和縫合的組織的厚度和距離,選擇合適的自動縫合體和釘倉高度。
釘倉顏色根據高度大致分為灰、白、藍、金、綠不等,在胸外科中,灰白色主要用于血管夾層,藍色用于較薄的肺實質,金色用于中等厚度的肺實質和支氣管。綠色用于較厚的肺實質和支氣管。目前柯惠在市場上提供的切割吻合器三合釘系統采用3中不同顏色的釘倉,該系統具有從薄到厚分別推薦藍色(薄至中等厚度的組織),紫色(中等至厚組織)和黑色(非常厚的組織)的顏色編碼墨盒陣容。
根據切割部位不同,吻合器主要可分為線性吻合器、環形吻合器、線性切割吻合器、荷包吻合器和腹腔鏡專用吻合器等[9]。線性吻合器主要用于組織線型縫合,用于支氣管、血管、胃、腸、食管等殘端封閉;環形吻合器可以用環形刀切除多余的組織,形成圓形的吻合口,主要用于食管、胃腸等消化道端吻合[10]。線性切割吻合器可以同時進行組織間切割離斷和縫合,可用于肺部分切除術、胃空腸側側吻合、胃管制作等。荷包吻合器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腸外科的荷包式縫合。腔鏡專用吻合器可以配合多種腔鏡手術使用。隨著微創手術在全球逐漸推廣,腔鏡下均使用外形相對比較統一的腔鏡吻合器,腔鏡吻合器已經成為我國微創外科手術最常用的吻合器品種。截至2022年10月,我國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3)注冊證的電動吻合器廠家總計70余家。我們根據市占率、電動吻合器數量、技術特點等因素綜合列舉了2家進口品牌和13家國產品牌的吻合器的基本特點(表1)。由于客觀原因,本研究隨機納入了國產和進口吻合器品牌,無法納入所有上市品牌,內容均為客觀技術描述,無利益相關,特此聲明。

3 胸腔鏡手術中吻合器的使用
隨著VATS迅速普及,自動縫合已成為微創胸外科不可缺少的工具[11]。盡管目前的外科吻合器總體安全可靠,但是吻合失敗造成并發癥的的風險仍然存在,包括吻合口漏和出血[12-13]。除了吻合失敗的風險外,組織吻合相關并發癥包括組織損傷、吻合擊發過程中的拖拽或偏轉、吻合器-組織厚度不匹配的技術失敗也存在一定風險[14]。在肺葉切除術中,由于手術空間有限,手術過程復雜,特別是對于癌癥患者。吻合器縫合是VATS肺葉切除術中橫斷肺靜脈和動脈、支氣管和肺實質的關鍵步驟。肺楔形切除手術,對于位置較深的病灶,吻合器切割的肺實質較厚,易發生臟層胸膜撕裂導致出血和漏氣[15-17]。支氣管吻合是肺切除術的另一個挑戰,可能發生支氣管胸膜瘺和出血等并發癥[14]。支氣管的外徑與壓縮厚度相關,而壓縮厚度與漏氣壓力呈負相關[18]。新輔助治療降期后的肺癌手術,肺組織的炎癥和纖維化可能導致水腫和粘連,術者在評估組織特征和吻合器切割位置時需更慎重[19-20]。內窺鏡吻合技術創新引入了動力裝置,該裝置利用電機來進行吻合釘發射和刀片動作。2010年,美國FDA批準了Covidien(現為美敦力)生產的第一臺電動吻合器—iDrive智動吻合系統。2011年,美國FDA批準了Ethicon 生產的 Echelon FlexTM 動力腔鏡吻合器。Medtronic和Ethicon已發布了動力內窺鏡吻合器的后續版本。2015年,愛惜康/強生推出了Echelon FlexTM動力血管吻合器(PVS),該產品專為胸部手術而設計,可在精細肺血管的進入、周圍放置、擊發和分割方面提供詳細的精確度。Thunderbird釘倉中的GST改善了組織操作,同時在吻合過程中牢固固定組織,以改善組織對合和密封強度[21-23]。
在胸腔鏡肺段切除術中,S9-10肺段由于周圍肺解剖結構復雜,被認為比其他肺段切除術更困難。Miyata等[24]報道了胸腔鏡下S9-10肺段切除術應用電刀切除肺段間平面。盡管有關于胸腔鏡下應用吻合器行S9-10肺段切除術的報道,但該技術詳情并不清楚。因此,日本的Kamiyoshihara教授等[25]介紹了一種基于吻合器、在吲哚青綠(ICG)熒光引導下的胸腔鏡左側S9-10肺段切除術。在該研究中,術者采用ICG熒光染色法區分段間平面。然而,據既往文獻[26]報道,使用常規電烙術處理的斷間平面會增加術后肺瘺的風險。在本研究中,所有斷間橫斷面均使用自動吻合器處理。靜脈注射ICG形成的段間平面輔助線可以有效匹配吻合器置入角度,大大降低了手術難度。即便在單孔腔鏡實施的復雜肺段切除術中,仍能通過移動肺組織實現吻合器嵌入角度的調整。因此通過ICG段間平面識別法聯合吻合器不僅降低了手術難度,且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4 安全性和便捷性是臨床應用的重中之重
對比進口與國產吻合器產品的核心技術,我們發現臨床應用中最關注安全性和便捷性。
(1)安全性。臨床醫師最關注的是吻合器擊發后縫釘成型完好,以免出血、吻合口瘺等術后并發癥[27]。美敦力的腔鏡吻合器釘倉、管型吻合器均搭載了Tri-Staple技術[28],通過內緊外松的三排不等高縫釘技術,既能防止出血又能保證血供;Tri-Staple技術配合階梯形/斜坡狀釘匣面設計,給予組織充分的空間完成預壓榨,有效防止術后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瘺的風險。派爾特的新一代國產自主創新智能電動腔鏡吻合器慧吻?系列配合含有芯片的組件使用,從三個層面確保組織吻合的安全。組件安裝后,通過芯片識別操作,器械能識別所裝配組件的型號并給予優化的擊發速度與擊發長度參數控制,確保組件擊發的順暢。組織納入組件鉗口夾閉時,器械內的傳感器能實時檢測夾閉組織的組織厚度信息,并通過指示燈給予醫師提示,有效規避了超出組件能力范圍的吻合,把暴力擊發控制在搖籃之中,提高了吻合安全性。在擊發過程中能依據實際組織情況智能控制擊發速度,從而確保擊發過程平穩。當擊發遇到障礙阻力過大時,能自動停止擊發,降低使用風險。
(2)便捷性。吻合器擊發過程本身需要有推釘成型和推刀切割兩個步驟,推釘成型需要用力握持擊發手柄將力量傳導給推進楔給予成釘的壓榨力,推刀切割則需要克服來自壓榨組織的阻力[29-30]。因此,在患者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操作便捷性對于胸外科來說尤為看重,強生公司是便捷吻合的代表公司,其推出的GST系列釘倉,與電動吻合器搭配使用能夠有效抓持組織進行穩定擊發,防止擊發過程組織外溢;擊發過程通過電動完成,相比手動更加高效省力。
5 吻合器的發展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平臺化
吻合器在新材料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推動下,越來越自動化和智能化。Ethicon和Medtronic公司目前均已推出電動吻合器,不僅實現了部分智能化操作,還可降低手術操作并發癥的發生率。國內吻合器品牌目前也正在進行相關技術攻關,不斷完善國產電動吻合器的操作性能。另外,隨著手術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吻合器械需要具備動力和信號接口。智能化和自動化的傳感、判斷和操作將成為關鍵趨勢,這將推動吻合器械向著智能吻合平臺一體化的方向邁進。2021年12月,直覺外科Intuitive宣布FDA批準其SureForm吻合器和釘倉,手術機器人平臺操控下的吻合器釘倉具有無極旋轉、精確操控的巨大優勢。吻合器行業作為胸外科微創手術器械及配件的細分領域,極有可能融入未來外科機器人手術平臺化的一部分。
6 胸腔鏡下肺部手術吻合器操作建議
(1)選擇適當的吻合器:根據手術需要選擇合適的吻合器型號和規格,確保其適用于肺部組織的吻合。
(2)確保良好的可視化:在操作過程中,保持胸腔鏡的清晰視野,確保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吻合部位,以準確操作吻合器。
(3)遵循無明顯張力和良好血運的原則:控制吻合器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對周圍組織造成過度拉傷或損傷,建議初學者借助智能測壓平臺判斷機械吻合口張力是否超過所有釘倉壓力耐受范圍。
(4)嚴格遵循操作規程:遵循專業的操作規程和標準操作流程,確保吻合器的正確使用和操作安全。還需精細的操作技巧,在使用吻合器時,確保吻合器正確置入并牢固吻合組織,避免對周圍結構造成損傷。
(5)術后監測和護理:術后對吻合部位進行密切監測,觀察吻合情況,并及時處理并發癥。
(6)持續學習和培訓:不斷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術和發展趨勢,操作醫師應參加相關的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胸腔鏡手術吻合器使用的水平和技能。
利益沖突:無。
作者貢獻:李盛輝負責方案策劃、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初稿寫作、寫作審編;任怡久參與方案策劃、數據整理、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寫作審編;蘇杭負責方案策劃、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初稿寫作、寫作審編;楊明磊、趙國芳、宋永祥、胡學飛、趙德平、薛奇參與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陳昶負責方案策劃、數據整理、形式分析、調查研究、方法設計、軟件處理、可視化、初稿寫作、寫作審編、資助獲取、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