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癌癥統計報告》報道,全世界新增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例數192.6萬例,位列全球癌癥發病率第3位[1]。2022年我國CRC新發病例51.7萬例[2],是我國第2位新發癌癥、第4大癌癥死亡原因[3]。目前,手術仍是治療CRC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新輔助治療后的手術被視為局部進展期CRC的標準治療方案。然而由于手術中腸道暴露時間長、手術創傷、麻醉等因素影響,患者術后常出現胃腸道功能減弱,導致腹脹、腸粘連或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從而延長住院時間并增加醫療負擔[4]。因此,如何促進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早期恢復顯得尤為重要。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協會[5]推薦的多種方法中如假飼可能通過激活頭-迷走神經軸來促進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6-9]。盡管早期腸內營養在ERAS中被廣泛推薦和應用,但約有20%的患者在術后第1天后仍不能耐受經口攝入[10-11]。此外,出于安全性和潛在并發癥考慮,大多數醫護人員在某些情況下不愿意進行早期喂養[12]。而假飼可啟動或促進腸道恢復過程而不需要實際進食。因此,假飼成為早期腸內營養改善胃腸道功能的更安全替代方案。盡管術后咀嚼口香糖可減少術后腸梗阻[13],但尚無充分證據支持其廣泛應用。研究質量差異、圍術期護理環境的異質性以及所研究手術程序的差異可能導致研究結果不一致。隨著腸道研究的不斷深入,近期有一些新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結果陸續發表。因此,有必要對這些關于咀嚼口香糖對CRC術后胃腸道功能影響的RCTs研究進行meta分析,以更全面地評估術后咀嚼口香糖的效果,從而為臨床實踐和護理提供更加可靠的循證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① 研究類型:比較咀嚼口香糖組(Experimental)與不咀嚼口香糖即對照組(Control)的RCT研究,文獻語言為中文和英文;② 研究對象:接受過開腹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CRC術后患者;③ 干預措施:咀嚼口香糖組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口香糖咀嚼干預,咀嚼頻次和次數不限;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或標準護理干預;④ 主要結局指標: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術后血清胃泌素水平,術后住院時間,術后首次饑餓時間,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相關并發癥(如腸梗阻、惡心、腹脹、嘔吐等)。
1.1.2 排除標準
① 非RCT研究的文獻;② 重復發表的文獻;③ 干預方法混雜的文獻;④ 數據缺失且無法獲取相關數據的文獻;⑤ 學位論文或會議論文等灰色文獻。
1.2 文獻檢索策略
檢索的數據庫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VIP)、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等。檢索內容涉及CRC與咀嚼口香糖效果的RCT研究,檢索時限為各數據庫建庫至2023年9月。英文檢索詞:Gum Chewing,Chewing Gum,Sham Feeding,Colonic Neoplasms,Rectal Neoplasms,Colorectal Neoplasm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中文檢索詞:咀嚼口香糖、假飼、結腸癌、直腸癌、結直腸癌等。本研究根據不同數據庫的特點結合使用主題詞、關鍵詞和自由詞,并輔以手工檢索;同時還對納入的文獻、相關meta分析及綜述的參考文獻進行了分析溯源,以確保檢索的全面性。以PubMed為例的檢索策略見補充材料1。
1.3 數據提取及文獻質量評價
基于預定的納入和排除標準,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篩選和資料提取,如有爭議,由第3名研究者協商解決。提取的文獻信息包括:① 納入文獻作者及發表年限;② 研究人群;③ 樣本量;④ 分組方法;⑤ 干預措施;⑥ 結局指標;⑦ 文章主要結論。依據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2.0[14]對文獻進行質量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RevMan 5.4.1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涵蓋異質性檢驗和效應量合并分析。對于連續變量使用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進行描述,對于二分類變量采用優勢比(odds ratio,OR)和95%CI描述。當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P<0.05或I2>50%時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否則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對于明顯的臨床異質性進行敏感性分析處理或僅進行描述性分析。發表偏倚通過倒漏斗圖和Egger檢驗進行評估,并通過敏感性分析評估結果的穩定性。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與質量評價結果
數據庫檢索及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最終納入28篇RCTs[15-42]進行meta合并分析,包括11篇中文文獻和17篇英文文獻,涉及2 523例研究對象。其中咀嚼口香糖組1 274例患者,對照組1 249例患者。納入研究的具體基本特征見表1。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見補充材料2。


2.2 meta分析結果
① 28項研究[15-42]均報道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但有3項RCTs[35-36, 38]數據不足(未報道均值和標準差值,僅有中位數和極值),故未納入合并分析,最終納入25篇RCTs。② 23項研究[15-19, 21, 23-28, 31-37, 39-42]報道了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但其中2項研究[35-36]僅報道了中位數和范圍,無法得知均數和標準差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21篇RCTs。③ 7項研究[16-17, 19-20, 22, 24, 35]報道了術后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但1項研究[35]僅報道了中位數和范圍,無法得知均數和標準差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6篇RCTs。④ 4項研究[17, 20, 23, 34]報道了術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但其中1項研究[34]以折線圖呈現結果,無原始數據,故最終納入3篇RCTs。⑤ 22項研究[15-17, 21-23, 25-29, 31-39, 41-42]報道了術后住院時間,但其中2項研究[35-36]僅報道了中位數和范圍,無法得知均數和標準差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20篇RCTs。⑥ 9項研究[16, 20-22, 25, 31, 35, 38, 40]報道了術后惡心情況。⑦ 9項研究[16, 18, 20-22, 25, 31, 38, 40]報道了術后腹脹情況。⑧ 10項研究[16, 20-22, 25, 31-32, 35, 38, 40]報道了術后嘔吐情況。⑨ 5項研究[31-33, 37-38]報道了術后首次進食時間,但1項研究中[38]僅報道72 h經口進食率,無具體數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4篇RCTs。⑩ 5項研究[16, 25, 38-40]報道了術后腸梗阻情況。? 4項研究[15, 28, 33, 36]報道了術后首次饑餓時間,但1項研究[36]未報道均值和標準差,僅有中位數和極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3篇RCTs。
結局指標的異質性檢驗和meta分析結果見表2和圖2~6及補充材料3~8。結果顯示,咀嚼口香糖組相較于對照組顯著縮短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 [–11.99(–14.45,–9.53),P<0.001,圖2]、首次排便時間 [–18.79(–23.58,–14.00)P<0.001,圖3]、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 [–6.35(–6.64,–6.06),P<0.001,補充材料3]、住院時間 [–1.35(–1.99,–0.70),P<0.001,補充材料4]和首次饑餓時間 [–5.20(–10.11,–0.28),P=0.04,補充材料5],還顯著提高了血清中胃泌素水平 [23.70(14.88,32.53),P<0.001,補充材料6];降低了惡心 [0.66(0.48,0.91),P=0.01,圖4]和腹脹 [0.48(0.35,0.67),P<0.001,補充材料7]發生率,對嘔吐發生情況無影響 [0.81(0.60,1.09),P=0.16,圖5],同時能降低腸梗阻發生率 [0.34(0.20,0.59),P<0.001,圖6];對術后首次進食時間無明顯影響 [–0.67(–1.99,0.65),P=0.32,補充材料8]。






2.3 發表偏倚分析結果
根據以往研究經驗(當納入合成分析的研究數量≥10 時倒漏斗圖有較好的檢測發表偏倚效能),本研究繪制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惡心及嘔吐這4個指標的漏斗圖(圖7),結果顯示,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圖7a)和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圖7b)對稱性稍差,而術后惡心和嘔吐(圖7c、7d)對稱性尚可。為了進一步評估meta分析中是否存在發表偏倚,對首次排氣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進行Egger檢驗未發現顯著的發表偏倚(首次排氣時間:P>|t|=0.189 1;首次排便時間:P>|t|=0.239 1)。綜合以上結果,盡管個別研究間可能存在一定異質性,但總體而言,發表偏倚對本meta分析結果影響不大。因此,認為咀嚼口香糖對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起積極作用的結論可靠,具有較高可信度。

2.4 敏感性分析
對納入的研究進行了敏感性分析。術后首次進食時間指標,由于納入文獻僅4篇且Lim等[31]的研究中數據比重較大,剔除該研究數據后結果未發生改變;術后腸梗阻指標,王少淵等[16]的研究中數據比重較大,剔除該數據后結果保持穩定。提示各項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了本meta分析結果的良好穩定性。
3 討論
CRC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對患者整體康復至關重要。咀嚼口香糖作為一種非藥物干預方法,被認為可能是通過促進腸道蠕動和增加胃泌素水平來加速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42-43],但其效果和機制仍需進一步驗證。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系統評估咀嚼口香糖對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共納入了28篇RCTs,涵蓋了2 523例CRC術后患者,結果顯示,咀嚼口香糖顯著縮短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和首次饑餓時間(均P<0.05);此外,還增加了血清中胃泌素水平(P<0.05),并且降低了術后并發癥如腸梗阻、惡心和腹脹的發生率(均P<0.05)。
咀嚼口香糖作為一種簡單、廉價的干預手段,可能有助于促進CRC患者術后的康復過程。通過縮短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臨床結局。本研究的結果與以往的meta分析[3, 13, 44-45]結果基本一致,支持咀嚼口香糖在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中的積極作用。然而本研究還發現了一些異質性,可能由于不同干預方案和研究對象的差異導致,這需要進一步的亞組分析來詳細探討。盡管本研究包含了多篇高質量的RCTs,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納入研究的手術類型和干預方案不盡相同,這可能也是導致幾個指標存在中重度異質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果的一致性和推廣性;其次,部分研究的盲法設計不足,可能存在評估偏倚,雖然在干預性研究中實現完全的雙盲可能較為困難,但可以通過分配隱藏和測量者及數據分析者盲法來減少偏倚的影響;此外,本研究未能對所有結果進行亞組分析,這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之一。
本研究認為,咀嚼口香糖對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起積極作用。盡管仍需更多高質量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其效果,但本研究納入文獻較多,證據相對充足;咀嚼口香糖作為一種簡單可行的干預措施,對CRC術后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建議未來研究應采用更加嚴格的方法學設計,特別是在盲法、分組隱蔽和樣本量控制方面加強,以進一步驗證咀嚼口香糖在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管理中的確切作用和長期效果。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黃利萍負責文獻篩選整理、質量評價、數據提取分析及論文初稿寫作;文詩琦完成文獻篩選和質量評價;李佳霏完成數據提取;李卡指導論文寫作并審核。
2022年《全球癌癥統計報告》報道,全世界新增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例數192.6萬例,位列全球癌癥發病率第3位[1]。2022年我國CRC新發病例51.7萬例[2],是我國第2位新發癌癥、第4大癌癥死亡原因[3]。目前,手術仍是治療CRC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新輔助治療后的手術被視為局部進展期CRC的標準治療方案。然而由于手術中腸道暴露時間長、手術創傷、麻醉等因素影響,患者術后常出現胃腸道功能減弱,導致腹脹、腸粘連或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從而延長住院時間并增加醫療負擔[4]。因此,如何促進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早期恢復顯得尤為重要。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協會[5]推薦的多種方法中如假飼可能通過激活頭-迷走神經軸來促進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6-9]。盡管早期腸內營養在ERAS中被廣泛推薦和應用,但約有20%的患者在術后第1天后仍不能耐受經口攝入[10-11]。此外,出于安全性和潛在并發癥考慮,大多數醫護人員在某些情況下不愿意進行早期喂養[12]。而假飼可啟動或促進腸道恢復過程而不需要實際進食。因此,假飼成為早期腸內營養改善胃腸道功能的更安全替代方案。盡管術后咀嚼口香糖可減少術后腸梗阻[13],但尚無充分證據支持其廣泛應用。研究質量差異、圍術期護理環境的異質性以及所研究手術程序的差異可能導致研究結果不一致。隨著腸道研究的不斷深入,近期有一些新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結果陸續發表。因此,有必要對這些關于咀嚼口香糖對CRC術后胃腸道功能影響的RCTs研究進行meta分析,以更全面地評估術后咀嚼口香糖的效果,從而為臨床實踐和護理提供更加可靠的循證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① 研究類型:比較咀嚼口香糖組(Experimental)與不咀嚼口香糖即對照組(Control)的RCT研究,文獻語言為中文和英文;② 研究對象:接受過開腹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CRC術后患者;③ 干預措施:咀嚼口香糖組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口香糖咀嚼干預,咀嚼頻次和次數不限;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或標準護理干預;④ 主要結局指標: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術后血清胃泌素水平,術后住院時間,術后首次饑餓時間,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相關并發癥(如腸梗阻、惡心、腹脹、嘔吐等)。
1.1.2 排除標準
① 非RCT研究的文獻;② 重復發表的文獻;③ 干預方法混雜的文獻;④ 數據缺失且無法獲取相關數據的文獻;⑤ 學位論文或會議論文等灰色文獻。
1.2 文獻檢索策略
檢索的數據庫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VIP)、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等。檢索內容涉及CRC與咀嚼口香糖效果的RCT研究,檢索時限為各數據庫建庫至2023年9月。英文檢索詞:Gum Chewing,Chewing Gum,Sham Feeding,Colonic Neoplasms,Rectal Neoplasms,Colorectal Neoplasm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中文檢索詞:咀嚼口香糖、假飼、結腸癌、直腸癌、結直腸癌等。本研究根據不同數據庫的特點結合使用主題詞、關鍵詞和自由詞,并輔以手工檢索;同時還對納入的文獻、相關meta分析及綜述的參考文獻進行了分析溯源,以確保檢索的全面性。以PubMed為例的檢索策略見補充材料1。
1.3 數據提取及文獻質量評價
基于預定的納入和排除標準,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篩選和資料提取,如有爭議,由第3名研究者協商解決。提取的文獻信息包括:① 納入文獻作者及發表年限;② 研究人群;③ 樣本量;④ 分組方法;⑤ 干預措施;⑥ 結局指標;⑦ 文章主要結論。依據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2.0[14]對文獻進行質量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RevMan 5.4.1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涵蓋異質性檢驗和效應量合并分析。對于連續變量使用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進行描述,對于二分類變量采用優勢比(odds ratio,OR)和95%CI描述。當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P<0.05或I2>50%時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否則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對于明顯的臨床異質性進行敏感性分析處理或僅進行描述性分析。發表偏倚通過倒漏斗圖和Egger檢驗進行評估,并通過敏感性分析評估結果的穩定性。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與質量評價結果
數據庫檢索及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最終納入28篇RCTs[15-42]進行meta合并分析,包括11篇中文文獻和17篇英文文獻,涉及2 523例研究對象。其中咀嚼口香糖組1 274例患者,對照組1 249例患者。納入研究的具體基本特征見表1。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見補充材料2。


2.2 meta分析結果
① 28項研究[15-42]均報道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但有3項RCTs[35-36, 38]數據不足(未報道均值和標準差值,僅有中位數和極值),故未納入合并分析,最終納入25篇RCTs。② 23項研究[15-19, 21, 23-28, 31-37, 39-42]報道了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但其中2項研究[35-36]僅報道了中位數和范圍,無法得知均數和標準差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21篇RCTs。③ 7項研究[16-17, 19-20, 22, 24, 35]報道了術后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但1項研究[35]僅報道了中位數和范圍,無法得知均數和標準差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6篇RCTs。④ 4項研究[17, 20, 23, 34]報道了術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但其中1項研究[34]以折線圖呈現結果,無原始數據,故最終納入3篇RCTs。⑤ 22項研究[15-17, 21-23, 25-29, 31-39, 41-42]報道了術后住院時間,但其中2項研究[35-36]僅報道了中位數和范圍,無法得知均數和標準差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20篇RCTs。⑥ 9項研究[16, 20-22, 25, 31, 35, 38, 40]報道了術后惡心情況。⑦ 9項研究[16, 18, 20-22, 25, 31, 38, 40]報道了術后腹脹情況。⑧ 10項研究[16, 20-22, 25, 31-32, 35, 38, 40]報道了術后嘔吐情況。⑨ 5項研究[31-33, 37-38]報道了術后首次進食時間,但1項研究中[38]僅報道72 h經口進食率,無具體數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4篇RCTs。⑩ 5項研究[16, 25, 38-40]報道了術后腸梗阻情況。? 4項研究[15, 28, 33, 36]報道了術后首次饑餓時間,但1項研究[36]未報道均值和標準差,僅有中位數和極值,故未納入分析,最終納入3篇RCTs。
結局指標的異質性檢驗和meta分析結果見表2和圖2~6及補充材料3~8。結果顯示,咀嚼口香糖組相較于對照組顯著縮短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 [–11.99(–14.45,–9.53),P<0.001,圖2]、首次排便時間 [–18.79(–23.58,–14.00)P<0.001,圖3]、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 [–6.35(–6.64,–6.06),P<0.001,補充材料3]、住院時間 [–1.35(–1.99,–0.70),P<0.001,補充材料4]和首次饑餓時間 [–5.20(–10.11,–0.28),P=0.04,補充材料5],還顯著提高了血清中胃泌素水平 [23.70(14.88,32.53),P<0.001,補充材料6];降低了惡心 [0.66(0.48,0.91),P=0.01,圖4]和腹脹 [0.48(0.35,0.67),P<0.001,補充材料7]發生率,對嘔吐發生情況無影響 [0.81(0.60,1.09),P=0.16,圖5],同時能降低腸梗阻發生率 [0.34(0.20,0.59),P<0.001,圖6];對術后首次進食時間無明顯影響 [–0.67(–1.99,0.65),P=0.32,補充材料8]。






2.3 發表偏倚分析結果
根據以往研究經驗(當納入合成分析的研究數量≥10 時倒漏斗圖有較好的檢測發表偏倚效能),本研究繪制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惡心及嘔吐這4個指標的漏斗圖(圖7),結果顯示,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圖7a)和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圖7b)對稱性稍差,而術后惡心和嘔吐(圖7c、7d)對稱性尚可。為了進一步評估meta分析中是否存在發表偏倚,對首次排氣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進行Egger檢驗未發現顯著的發表偏倚(首次排氣時間:P>|t|=0.189 1;首次排便時間:P>|t|=0.239 1)。綜合以上結果,盡管個別研究間可能存在一定異質性,但總體而言,發表偏倚對本meta分析結果影響不大。因此,認為咀嚼口香糖對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起積極作用的結論可靠,具有較高可信度。

2.4 敏感性分析
對納入的研究進行了敏感性分析。術后首次進食時間指標,由于納入文獻僅4篇且Lim等[31]的研究中數據比重較大,剔除該研究數據后結果未發生改變;術后腸梗阻指標,王少淵等[16]的研究中數據比重較大,剔除該數據后結果保持穩定。提示各項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了本meta分析結果的良好穩定性。
3 討論
CRC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對患者整體康復至關重要。咀嚼口香糖作為一種非藥物干預方法,被認為可能是通過促進腸道蠕動和增加胃泌素水平來加速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42-43],但其效果和機制仍需進一步驗證。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系統評估咀嚼口香糖對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共納入了28篇RCTs,涵蓋了2 523例CRC術后患者,結果顯示,咀嚼口香糖顯著縮短了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和首次饑餓時間(均P<0.05);此外,還增加了血清中胃泌素水平(P<0.05),并且降低了術后并發癥如腸梗阻、惡心和腹脹的發生率(均P<0.05)。
咀嚼口香糖作為一種簡單、廉價的干預手段,可能有助于促進CRC患者術后的康復過程。通過縮短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臨床結局。本研究的結果與以往的meta分析[3, 13, 44-45]結果基本一致,支持咀嚼口香糖在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中的積極作用。然而本研究還發現了一些異質性,可能由于不同干預方案和研究對象的差異導致,這需要進一步的亞組分析來詳細探討。盡管本研究包含了多篇高質量的RCTs,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納入研究的手術類型和干預方案不盡相同,這可能也是導致幾個指標存在中重度異質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果的一致性和推廣性;其次,部分研究的盲法設計不足,可能存在評估偏倚,雖然在干預性研究中實現完全的雙盲可能較為困難,但可以通過分配隱藏和測量者及數據分析者盲法來減少偏倚的影響;此外,本研究未能對所有結果進行亞組分析,這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之一。
本研究認為,咀嚼口香糖對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起積極作用。盡管仍需更多高質量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其效果,但本研究納入文獻較多,證據相對充足;咀嚼口香糖作為一種簡單可行的干預措施,對CRC術后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建議未來研究應采用更加嚴格的方法學設計,特別是在盲法、分組隱蔽和樣本量控制方面加強,以進一步驗證咀嚼口香糖在CRC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管理中的確切作用和長期效果。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黃利萍負責文獻篩選整理、質量評價、數據提取分析及論文初稿寫作;文詩琦完成文獻篩選和質量評價;李佳霏完成數據提取;李卡指導論文寫作并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