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1例腹腔轉移性纖維肉瘤型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的臨床病理特征、診斷與治療經驗,并進行文獻復習。方法 回顧性分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2023年診斷的1例腹腔轉移性FS-DFSP病例,總結其臨床、組織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以及分子遺傳學特征,并回顧相關文獻。結果 本例患者為51歲女性,臨床表現為“反復腹痛6個月”。MRI檢查示腹腔及髖部包塊。腹腔腫塊鏡下觀察見腫瘤間質呈黏液樣變,含較多薄壁血管;腫瘤主要由中度異型性的短梭形或卵圓形細胞組成,呈不規則排列。核分裂象約10個/10 HPF,未見出血及壞死。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示CD34、Desmin、S100、CD117和DOG1均為陰性。FISH檢出PDGFB基因重排及COL1A1::PDGFB基因融合。診斷為腹腔FS-DFSP。髖部包塊鏡下與腹腔腫瘤形態相似,結合免疫組織化學、FISH,并聯系臨床病史,最終考慮為腹腔轉移性FS-DFSP。文獻復習顯示,已報道的單一腹腔轉移性DFSP病例共6例,其中4例為腹腔器官(胰腺和肝臟)轉移,2例為單純腹腔轉移,可獲得轉移灶形態學資料的4例均表現為典型FS-DFSP。結論 單一腹腔轉移性FS-DFSP罕見,本病例具有不典型的形態學及免疫表型,難以選擇適當的分子檢測項目輔助診斷,需要與好發于腹腔、腹膜后伴有黏液樣變的多種高級別肉瘤相鑒別,其精準診斷極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