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主動脈瓣置換術后不匹配現象對術后早期血流動力學、患者死亡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8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有效開口面積指數分為匹配組(64例)和不匹配組(25例),匹配組女16例、男48例,年齡(58.1±10.4)歲;不匹配組女15例、男10例,年齡(65.3±12.8)歲,兩組均行單純主動脈瓣瓣膜置換,比較兩組患者早期臨床結果。 結果匹配組主動脈瓣流速、平均壓差、最大壓差較不匹配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匹配組死亡率低于不匹配組(P < 0.05),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01)。 結論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現象會影響術后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可導致術后心衰的發生,同時使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加。
目的 分析單純主動脈瓣病變的老年患者主動脈瓣置換術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現象及PPM 對術后早期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構的影響。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6 年 1~12 月我院連續 134 例單純主動脈瓣病變行主動脈瓣置換術 65 歲以上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73 例、女 61 例,年齡65~79(69.7±3.6)歲。分析他們的臨床及超聲心動圖數據,有效瓣口面積指數(EOAI)≤0.85 cm2/m2 定義為 PPM。對比主動脈瓣狹窄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術后 PPM 發生率,并對比機械瓣與生物瓣術后效果。 結果 80 例主動脈瓣狹窄患者中有 26 例發生 PPM(發生率 32.5%),54 例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中 7 例發生 PPM(發生率 1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 PPM 8 例(發生率 6.0%),1 例患者術后早期死亡。 結論 單純主動脈瓣反流行主動脈瓣置換術后 PPM 的發生率低于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
近年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我國快速發展,手術例數和質量均明顯提高,已經成為繼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之后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患者的一種重要治療策略。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是TAVR術后的重要并發癥之一,但TAVR相關PPM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且多數研究認為PPM對于TAVR術后多數患者的臨床預后無明顯影響,僅增加特定人群術后的病死率。該文就TAVR術后PPM的發生率、影響因素、對臨床預后的影響以及相關的應對策略作一綜述。
目的 探討及評估“襯裙”技術在二尖瓣再次手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9—2021年于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行“襯裙”手術的二尖瓣再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納入26例患者,其中男 7 例、女19 例,年齡 27~67(53.46±11.18)歲。23 例患者曾行二尖瓣置換術,3例患者曾行二尖瓣修復術;再次手術均采用“襯裙”技術置換理想大小的二尖瓣人工瓣膜,其中1例因神經系統并發癥死亡。體外循環時間和主動脈阻斷時間分別為(231.11±77.05)min 和(148.50±52.70)min;再次置換機械瓣22例,置換生物瓣4例,植入的人工二尖瓣平均直徑為 (29.08±0.68)mm,相較于置換前瓣膜尺寸[(26.69±0.77)mm]明顯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術后超聲心動圖檢查人工二尖瓣的平均跨瓣壓差為(14.77±5.34)mm Hg,相較于術前[(20.92±9.83)mm Hg]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結論 “襯裙”技術應用于二尖瓣環較小的再次手術患者安全、有效,不僅可以降低再次手術的風險,還可以獲得較大尺寸的人工瓣膜植入,進而獲得良好的血流動力學特征和臨床效果。
目的探討及評估主動脈瓣-二尖瓣瓣環擴大手術(雙瓣環擴大手術)在既往置換較小型號瓣膜患者再次手術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 月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行雙瓣環擴大手術再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納入30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齡9~78(52.71±3.53)歲。所有患者均曾行心臟瓣膜手術,其中有1例患者行第3次心臟手術。所有患者均手術成功,無院內死亡。無術后出血需二次開胸止血患者,1 例患者因術后出現病竇綜合征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植入的人工主動脈瓣瓣環平均直徑(24.23±1.60)mm,較術前[(21.03±1.90)mm]明顯增大(P<0.001)。植入的人工二尖瓣瓣環平均直徑(28.33±1.21)mm,較術前[(25.43±0.84)mm]明顯增大(P<0.001)。術后超聲心動圖顯示人工主動脈瓣平均峰值跨瓣壓差(18.17±6.44)mm Hg,較術前[(82.57±24.48)mm Hg]顯著降低(P<0.001)。術后人工二尖瓣平均峰值跨瓣壓差(12.73±5.45)mm Hg,較術前[(19.43±8.97)mm Hg]明顯降低(P=0.003)。結論雙瓣環擴大手術應用于既往置換較小型號瓣膜患者再次手術安全、有效,不僅獲得了較大尺寸的人工瓣膜植入,以獲得更大的瓣口面積,還可以保證二尖瓣-主動脈瓣聯合體的穩定性,從而具有良好的血流動力學特征和臨床效果。
目的總結雙瓣環擴大聯合二尖瓣“襯裙”技術(“襯裙Commando”術)在二次瓣膜置換中的應用及近中期療效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2022年在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采用“襯裙Commando”術行二次主動脈瓣及二尖瓣(雙瓣)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該術式在小主動脈根部患者二次換瓣中應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結果 共納入49例患者,體表面積為(1.64±0.17)m2,其中女44例、男5例。距離第一次手術時間為(13.10±5.90)年。除4例患者第一次手術方式為瓣膜成形外,其余45例均為瓣膜置換術后患者;41例為雙瓣置換術,其中機械瓣39例、生物瓣2例;主動脈瓣多為St.Jude regent 19 mm或St.Jude regent 21 mm,分別占30.61%和34.69%。二尖瓣多為St.Jude 25 mm 機械瓣,占65.31%。所有患者均成功進行“襯裙Commando”術,平均主動脈阻斷時間(154.00±45.40)min。根據患者意愿選擇機械瓣或生物瓣,置入主動脈瓣平均大小(23.90±1.40)mm,二尖瓣(28.20±1.20)mm。術后6個月主動脈瓣跨瓣壓差(20.16±5.76)mm Hg。住院期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中位隨訪時間8.00(1.00~24.00)個月,隨訪期內2例置入永久起搏器,1例死于大面積腦卒中及惡性心律失常。結論 “襯裙Commando”術應用于小主動脈根部行二次瓣膜置換的患者安全有效,術后人工瓣膜血流動力學良好,可取得良好的近中期臨床效果,遠期效果還需進一步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