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骨組織工程支架降解問題,研究利用支架的非均勻結構來控制骨缺損修復效果的可行性。在分析了組織工程骨骼修復過程及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構建了骨成形控制方程、支架降解控制方程為主體的骨缺損修復預測模型,并與有限元法相結合,預測骨缺損修復過程和修復后的骨結構形態。基于以上方法,分別模擬了均勻及非均勻支架情形下的骨缺損修復效果。預測結果表明,支架結構對修復效果具有較大影響,可以利用支架的非均勻結構來控制骨缺損修復效果。
食管狹窄是成人和兒童多發的食管病變,目前臨床標準治療方式為內鏡下擴張療法,然而較高的復發率及頻繁的擴張成為困擾患者的一大難題,食管支架在提供持久擴張治療的同時卻可引發移位、穿孔、出血等嚴重并發癥,且需二次取出,生物可降解支架因兼具擴張與自行降解優勢,有望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潛在方案。目前生物可降解材料主要分為金屬和高分子材料,基于此發展出鎂合金食管支架和聚合物食管支架,聚合物支架中已有PLLA支架、SX-ELLA支架被投入臨床應用。近年來隨著3D生物打印技術的進步,利用該技術實現可降解支架的個體化制備成為可能。本文將分別概述可降解鎂合金支架和聚合物支架的研究現狀及進展,介紹3D生物打印技術構建食管支架這一新工藝,著重討論SX-ELLA支架在兒童和成人患者中的臨床研究情況,分析目前可降解支架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