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耐藥已成為棘手的全球性健康問題。近年來,基于宏基因組下一代測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病原體檢測技術,因其不受培養限制、時效性高、病原體覆蓋廣的特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該技術在藥物敏感性檢測方面的應用價值也備受關注。該文總結和歸納了基于 mNGS 的抗菌藥物敏感性檢測方法,從耐藥基因數據庫、序列比對軟件、耐藥基因數據比對方法和耐藥預測模型方面分析比較了 mNGS 藥物敏感性檢測的分析流程,并探討了 mNGS 耐藥分析臨床應用存在的問題。
目的 分析肺結節手術患者的良惡性結局及其影響因素,為肺結節全程管理模式的優化和改進提供依據和思路。方法 2023 年 10 月—12 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肺手術患者進行調查;分析肺結節術后病理結果良惡性率,并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其良惡性的影響因素。結果 共納入 4600 例行手術治療的肺結節患者,其中惡性肺結節 4078 例(88.65%),良性肺結節 522 例(11.3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肺結節發現方式、吸煙史的人群惡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出生地、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惡性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比值比(odds ratio, OR)=1.533,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1.271,1.850)]、高齡[61~75 歲組 vs. ≤30 歲組:OR=1.640,95%CI(1.021,2.634);>75 歲組 vs. ≤30 歲組:OR=2.690,95%CI(1.062,6.814)]、體檢發現肺結節[OR=1.286,95%CI(1.064,1.554)]是惡性肺結節的高危因素(P<0.05)。結論 在肺結節全程管理中,不能忽視女性、年長的患者,因為這些可能是比吸煙還重要的影響因素;肺部體檢是早期發現肺部惡性腫瘤的有效方式,值得普及和推廣。
惠普爾病是一種主要累及胃腸道的多系統性疾病,其病原體為惠普爾養障體。文獻報道惠普爾養障體也可導致肺部感染,而檢出惠普爾養障體依賴于核酸檢測。隨著二代測序技術的應用,呼吸道樣本中檢出惠普爾養障體的病例日益增多,但這類病例缺乏公認的診斷標準。因此,該文基于臨床經驗和診斷思維并參考國際侵襲性真菌感染分級診斷標準提出了呼吸道樣本中檢出惠普爾養障體病例的分級判斷體系,包括 5 個級別(確診、擬診、疑診、擬排、排除)。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道樣本中通過二代測序技術檢出惠普爾養障體的病例進行基于分級判斷體系的分析發現:共有 26例檢出病例,可分為擬診 6 例、疑診 9 例、擬排 8 例和排除 3 例。并據此提出了樣本采集及檢驗、患者管理方面的具體建議,及進一步研究方向。此建議是基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現有病例的初步建議,還需要更多臨床病例和進一步臨床研究予以驗證、修改、優化,甚至重構。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早診早治是提高其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的關鍵。該文介紹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基于“互聯網+”的醫護管一體化肺結節/肺癌全程管理模式,即醫院基于全程管理中心通過組建肺結節/肺癌多學科臨床和管理團隊,運用互聯網平臺和多個人工智能工具實現從肺癌高危人群隊列篩查,到肺結節智能風險分級隨訪管理,再到規范肺癌診療及共病管理,直至患者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該模式運行后手術治療的肺結節患者惡性率達 85.08%,患者滿意度為 95.76 分。該模式對醫院慢病服務模式創新、肺結節/肺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經驗。
目的利用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術分析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特征,提高臨床對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學特征的認識。方法 納入在2020年8月—2021年10月期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應用mNGS技術檢測肺泡灌洗液微生物特征的840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特征。結果共納入840例患者,743例檢出微生物陽性,其中細菌感染比例最高,占35.13%(261/743);細菌中鮑曼不動桿菌比例最高,占18.98% (141/743),其次是肺炎鏈球菌(14.13%、105/743),肺炎克雷伯菌(13.46%、100/743),屎腸球菌(12.11%、90/743)和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11.98%、89/743)。其中平均序列數最高的是鮑曼不動桿菌(2607.48)。另外,也檢出了一些特殊的病原體,如檢出9例鸚鵡熱衣原體。真菌感染主要為白色念珠菌(12.38%、92/743),耶氏肺孢子菌(9.02%、67/743)和煙曲霉(7.40%、55/743),其中耶氏肺孢子菌的平均序列數較高(141.86)。另外,也檢出了一些特殊的病原體,如檢出1例馬爾尼菲籃狀菌。病毒感染主要為人類β皰疹病毒5型(17.90%、133/743),人類γ皰疹病毒4型(17.36%、129/743),人類β皰疹病毒7型(16.15%、120/743)和人類α皰疹病毒1型(13.59%、101/743),其中平均序列數最高的是人類α皰疹病毒1型(367.27)。寄生蟲感染最少,只檢出2例多房棘球絳蟲,2例廣州管圓線蟲,2例屋塵螨和1例粉塵螨,以合并細菌和病毒感染為主。共有407例患者檢出混合型感染,其中以病毒和細菌混合型感染最多(22.61%、168/743)。不同季節的微生物分布也存在一定的特征。秋冬季檢出頻數最多的是細菌(鮑曼不動桿菌),春夏季檢出頻數最多的是病毒(人類γ皰疹病毒4型)。結論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中,革蘭陰性菌以鮑曼不動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革蘭陽性菌以肺炎鏈球菌,屎腸球菌和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耶氏肺孢子菌和煙曲霉為主;病毒以人類β皰疹病毒5型,人類γ皰疹病毒4型和人類β皰疹病毒7型為主;寄生蟲感染很少,無明顯特征;合并感染以細菌感染和細菌病毒混合感染為主;秋冬季和春夏季的微生物特征不同;另外,需要注意特殊的致病微生物,例如鸚鵡熱衣原體和馬爾尼菲籃狀菌等。提示臨床醫生這些特征可以作為肺部感染病因診斷的參考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