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menu id="0mmq6"></menu>
  • <table id="0mmq6"><option id="0mmq6"></option></table>
  • <bdo id="0mmq6"></bdo><noscript id="0mmq6"><kbd id="0mmq6"></kbd></noscript>
  • <td id="0mmq6"></td><table id="0mmq6"></table>
  • <table id="0mmq6"></table><td id="0mmq6"></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微生物感染" 1條結果
    •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腹腔感染的臨床研究

      目的 探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腹腔內微生物感染的特點及術后腹腔感染發生的影響因素。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間筆者所在醫院施行的200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腹腔內微生物感染的特點及術后腹腔感染發生的影響因素。 結果 20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腹腔引流液標本細菌培養結果呈陽性,其中42例(21.0%)患者符合腹腔感染的診斷標準。術后腹腔引流液經微生物培養,共分離出菌株185株,其中革蘭陽性球菌64株,占34.6%;革蘭陰性桿菌103株,占55.7%;真菌18株,占9.7%。培養菌株數量在前5位的細菌依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31株)、銅綠假單胞菌(28株)、大腸埃希菌(22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和屎腸球菌(14株)。病原菌大多呈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達60.7%(17/28)。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檢出率分別為22.7%(5/22)和33.3%(6/18)。金黃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檢出率為45.2%(14/3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胰瘺(OR=16.252,P=0.003)和肺部感染(OR=2.855,P=0.017)是腹腔感染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胰瘺分級重、有肺部感染者的腹腔感染率較高。 結論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腹腔引流液的微生物培養結果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大多數細菌呈多重耐藥;積極防治胰瘺和肺部感染可降低腹腔感染的發生率。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日本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