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全面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分析政策干預和新冠疫情對中醫和西醫醫院同類疾病住院費用的影響,為促進醫院與醫保高質量協同發展、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供證據。方法收集上海市某區全部23家公立醫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84個月0.99萬人次女性相關惡性腫瘤患者的病案數據。基于政策頒布和疫情出現兩個干預時點構建間斷時間序列模型,比較中醫和西醫醫院間同類疾病均次費用的變化趨勢和組間差異。結果西醫醫院女性相關惡性腫瘤的均次費用在政策干預后由上升轉為下降趨勢,受疫情影響均次費用再次上升;中醫醫院同類疾病均次費用相對呈上升趨勢,疫情影響下均次費用波動較大。結論政策干預對西醫醫院費用的控制效果較好,中醫醫院費用上漲明顯。新冠疫情對不同類型醫院同類疾病患者住院費用影響較大。未來亟需構建契合中醫發展和服務特點的支付模式,控制費用不合理增長;同時完善公立醫院配套補償措施和監管機制,以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醫院合理運行和患者合法權益的威脅。
該文基于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 DRG)付費改革背景下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開展三醫聯動的工作實踐,梳理院內三醫聯動的內涵與外延,包括概念界定、組織架構、DRG 付費與三醫聯動的關系等內容,并從醫療質量管理、醫療保險(醫保)管理、醫療藥物/耗材管理、績效評價 4 個方面總結三醫聯動工作機制的具體舉措和所取得的積極成效。這些經驗對于提升醫療質量與效率、積極應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實現醫保管理部門、醫院、患者三方共贏具有重要意義。
目的 探討在總額控制下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related group, DRG)支付方式改革對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影響。方法 采集攀枝花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DRG 分組數據,選取國內成熟的 DRG 評價指標,利用中斷時間序列分析法,對 2019 年 7 月該院績效考核方案改革前后兩個科室的 DRG 評價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在 DRG 支付下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均呈緩慢下降趨勢。神經內科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同時醫療費用消耗呈緩慢下降趨勢;神經外科醫療服務效率緩慢下降,同時醫療費用消耗呈緩慢上升趨勢。從中斷時間序列分析結果來看,神經外科總權重在干預前呈顯著下降趨勢(β1=?5.526,P=0.003),干預后下降趨勢放緩,干預前后的斜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β3=4.546,P=0.047);病例組合指數在干預前呈下降趨勢(β1=?0.050,P<0.001),干預后無明顯下降趨勢,干預前后的斜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β3=0.052,P=0.001);費用消耗指數在干預前無明顯變化趨勢(β1=?0.006,P=0.258),干預后呈上升趨勢,干預前后的斜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β3=0.027,P=0.032)。而該考核方案對神經內科的影響無統計學意義(P>0.05),需要進一步觀察。結論 總額控制下 DRG 支付方式改革對于不同性質的臨床科室的評價指標影響不相同。建議對不同性質臨床科室進行分類管理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