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menu id="0mmq6"></menu>
  • <table id="0mmq6"><option id="0mmq6"></option></table>
  • <bdo id="0mmq6"></bdo><noscript id="0mmq6"><kbd id="0mmq6"></kbd></noscript>
  • <td id="0mmq6"></td><table id="0mmq6"></table>
  • <table id="0mmq6"></table><td id="0mmq6"></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方斗" 4條結果
    • 全胸腔鏡微創修復Barlow’s病的長期隨訪結果

      目的探討全胸腔鏡微創(totally 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TEMI)二尖瓣修復手術在Barlow’s病治療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耐久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連續收集2010年1月—2022年6月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接受二尖瓣成形手術的Barlow’s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入路方式將患者分為正中開胸組(median sternotomy,MS)和TEMI組。結果最終納入196例患者,其中男133例、女63例,年齡(43.8±14.9)歲。MS組103例,TEMI組93例。全組無在院死亡病例。TEMI組人工腱索植入率高于MS組(P=0.020),但兩組在其他修復技術使用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65),TEMI組體外循環時間(P<0.001)和主動脈阻斷時間(P<0.001)長于MS組,機械通氣時間(P=0.025)和術后住院時間(P<0.001)均短于MS組。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689)。隨訪率94.2%,平均隨訪時間0.2~12.4(4.0±2.4)年,隨訪期間MS組2例患者發生非心源性死亡。全組196例患者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99.2%、99.2%和82.6%。與MS組相比,TEMI組在生存率、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復發率、二尖瓣再次手術率、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Barlow’s病的二尖瓣成形手術治療方面,TEMI安全、可行和有效,可獲得良好的遠期修復效果。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全胸腔鏡心臟手術單腔和雙腔氣管插管圍術期臨床結果比較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目的 探究全胸腔鏡心臟手術單腔氣管插管雙肺通氣和雙腔氣管插管單肺通氣與術后肺部并發癥(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關系。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廣東省人民醫院接受全胸腔鏡下心臟瓣膜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插管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單腔插管組和雙腔插管組。對比分析兩組的基線資料、手術變量以及PPCs等。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兩組PPCs的影響因素。結果 納入患者349例,其中男180例、女169例,平均年齡(50.0±14.8)歲。單腔插管組219例、雙腔插管組130例。兩組患者術前一般資料、手術變量以及PPCs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單腔插管組患者PPCs與術前體重指數有關[OR=0.778,95%CI(0.637,0.951),P=0.014],而雙腔插管組患者PPCs與術前吸煙史有關[OR=0.058,95%CI(0.004,0.903),P=0.042]。 結論 對于接受全胸腔鏡心臟手術的患者,單腔插管雙肺通氣和雙腔插管單肺通氣與PPCs無顯著關系。同時,單腔插管組PPCs與體重指數有關,而雙腔插管組PPCs與術前吸煙史有關。

      發表時間:2024-11-27 02:4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采用經心尖人工腱索植入裝置建立二尖瓣反流動物模型

      目的采用經心尖人工腱索植入裝置建立二尖瓣反流動物模型,并驗證裝置的穩定性及可靠性。方法以大白豬為實驗動物(n=12),在經心表超聲引導下,經心尖小戳口植入二尖瓣人工腱索,通過調整人工腱索長度牽拉瓣葉導致二尖瓣反流。在術前、術后即刻、術后1個月、3個月記錄心臟超聲指標。結果所有模型均建立成功,術中及隨訪期無死亡,術后即刻二尖瓣均為中度反流。與術前相比,隨訪3個月時二尖瓣反流程度、心臟各徑線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結論非體外循環下,超聲引導經心尖植入腱索牽拉二尖瓣瓣葉的方法可穩定可靠地建立二尖瓣反流動物模型。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新型經導管三尖瓣介入瓣膜裝置的研制與性能測試

      目的研制一種新型經導管三尖瓣介入瓣膜裝置并在動物實驗中驗證其性能。方法本團隊研制的三尖瓣介入支架瓣膜由雙層自膨式鎳鈦合金支架、生物組織牛心包瓣葉、聚四氟乙烯(PTFE)編織物裙邊組成。輸送裝置采用經右心房或頸內靜脈介入方式,由手柄控制單元及輸送鞘管組成。輸送鞘管具有X線下顯影特征,手柄控制單元可實現介入瓣膜穩定釋放及部分回收的功能。此外,本研究在離體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動物存活實驗。以大白豬為實驗動物,采用正中開胸建立體外循環,切開右心房,在心臟跳動下直視釋放介入瓣膜。實驗動物飼養1個月后,對介入三尖瓣裝置的可操作性和穩固性進行評估。結果通過活體動物實驗,成功釋放介入瓣膜,錨定位置及固定效果滿意。術后經胸超聲心動圖提示介入瓣膜開閉良好,三尖瓣流速0.6 m/s,未見明顯三尖瓣反流。術后飼養1個月后,解剖發現該介入瓣膜無變形、無移位、瓣葉對合良好,介入瓣膜內外層間的凹槽內有少量血栓附著。結論初步的動物存活實驗證明該裝置可穩定、牢固地貼合三尖瓣環,錨定效果好,能夠有效減少瓣周漏。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日本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