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總結胃穿透性潰瘍侵蝕胰腺及脾臟血管患者的診治經驗,為臨床診治提供一定的參考。方法回顧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收治的1例胃穿透性潰瘍侵蝕胰腺及脾臟血管患者的病程發展、診治過程及臨床結局,并結合在中英文數據庫中檢索到的相關病例進行討論,對本病臨床特征、治療措施、臨床結局等進行總結。結果本例患者行近端胃切除術、脾切除術及胰腺修補術,術后檢查及隨訪結果提示患者痊愈。共檢索到27篇相關病例的文獻報道,包括本例患者在內共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發病年齡為(56.7±13.2)歲,臨床癥狀以上腹部疼痛為主(66.7%),潰瘍好發于胃小彎(26.7%)及胃后壁(23.3%),穿透性潰瘍最大直徑為(4.2±2.4)cm,易受侵犯部位包括胰腺(40.0%)、脾臟血管(33.3%)、肝臟(33.3%),治療方案以胃部分切除術為主(27.2%),受潰瘍侵蝕組織器官多采取局部修補手術治療(68.2%)。結論胃穿透性潰瘍為消化性潰瘍少見并發癥,患者應行消化內鏡及腹部CT評估潰瘍進展情況。若已經發生潰瘍穿透,則應積極開展手術治療并及時處理病灶,避免穿透進一步侵蝕周圍器官及重要血管。
目的 探討將PBL教學法有機融入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方法 同等條件下對部分教學內容在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P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對兩組學生卷面考試成績、技能成績、病歷書寫及分析成績進行比較,同時對PBL組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兩組的卷面考試、技能、病歷成績等相比無顯著差異;問卷調查評價顯示PBL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較之傳統教學方法均有明顯優勢,但在知識傳授系統性上存在不足。結論 將PBL教學法有機融入診斷學實踐教學中能夠發揮其優勢,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目的探討案例教學法(CBL)應用于消化性疾病模塊教學的效果及利弊。 方法2012年2月-6月整群抽取2009級口腔醫學專業五年制2個班學生63人,隨機分為試驗組(n=31)和對照組(n=32),同等條件下對消化性疾病模塊教學分別采用CBL和傳統教學法,對兩組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病案分析及模塊測驗成績進行比較,同時對試驗組學生進行教學反饋問卷調查。 結果兩組的臨床技能考核及模塊行為觀察考評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病案分析及模塊筆試測驗上,試驗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問卷調查顯示試驗組在“提高學習興趣及投入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能力”3項評分中有明顯優勢,學生對CBL普遍持滿意評價。 結論CBL應用于消化性疾病模塊教學中能夠發揮其優勢,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