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患者版指南在國內外逐漸被重視和開發,相關研究不斷增多。為使國內學者更好地了解該領域的最新動態,促進患者版指南發展,本文對患者版指南的概念、制訂現狀、制訂方法等進行了總結并分析不足。最后,基于患者版指南現狀,為推動患者版指南的發展提出以下三點對策:患者版指南的概念有待進一步明確;建立患者版指南傳播平臺,使患者版指南發揮其價值;使用標準的患者版指南制訂方法,確保患者版指南質量。
隨著循證實踐不斷被重視,指南應用已逐漸成為醫療衛生領域的重要工作與研究內容,為更好地指導國內醫療衛生領域工作者引入指南開展循證實踐項目,本文結合我院近年開展的多個護理領域指南應用循證實踐模式的經驗,探討開展護理實踐指南臨床應用研究的方法。
目的系統評價腦卒中幸存者家庭遠程康復的治療效果。方法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 和 WanFang Data 數據庫,搜集有關家庭遠程康復治療腦卒中患者療效的隨機對照試驗(RCT),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 2019 年 1 月 1 日。由 2 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后,采用 RevMan 5.3 軟件進行 Meta 分析。結果共納入 11 個 RCT,包括 793 例患者。Meta 分析結果顯示:家庭遠程康復干預 1~2 年內的 BI 評分明顯高于傳統康復[MD=20.22,95%CI(17.10,23.35),P<0.000 01]。在干預 2 個月內 ARAT 評分[SMD=0.16,95%CI(?0.14,0.45),P=0.30]、3 個月內 MBI 評分[SMD=0.98,95%CI(?0.33,2.29),P=0.14]及 FMA 評分[SMD=0.57,95%CI(?0.08,1.23),P=0.09]、6 個月內 CSI 評分[MD=?1.48,95%CI(?3.90,0.94),P=0.23]及 BBS 評分[MD=1.33,95%CI(?1.15,3.81),P=0.29]等方面,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描述性分析結果提示,干預 6 個月時兩組在生命質量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干預 2 年后,家庭遠程康復優于傳統康復。結論當前證據顯示,家庭遠程康復與傳統康復療效相當,但長期(1~2 年)家庭遠程康復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質量的效果可能更好。受納入研究數量和質量的限制,上述結論尚待開展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
目的對兒科領域中醫藥指南的可實施性進行評價。方法計算機檢索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和PubMed數據庫及相關網站,搜集公開發表的與兒科相關的中醫藥指南,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2023年11月1日。采用臨床實踐指南實施性評價工具對納入指南的可實施性進行評價。結果共納入47部指南,涉及37種兒科疾病,推薦了包含中藥湯劑、中成藥、體針、小兒推拿、穴位貼敷等在內的27種中醫藥療法。指南的可實施性評價結果顯示,5部指南(10.6%)為高等級別,12部指南(25.5%)為中等級別,30部指南(63.8%)為低等級別。除可及性(多渠道獲取方式)和溝通性的質量較高外,其余領域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應用性和易識別性兩個領域。結論現有兒科中醫藥指南可實施性整體質量偏低,建議今后在制訂兒科中醫藥指南過程中,從源頭開始專注于提高指南本身的實施性質量,從而促進指南的實施應用。
目的 分析傳統醫學臨床試驗的研究現狀特征和發展趨勢,為開展傳統醫學臨床試驗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 計算機檢索國際傳統醫學臨床試驗注冊平臺,檢索時限從建庫至2024年6月30日,試驗注冊狀態不限,獲取所有關于傳統醫學的臨床試驗注冊數據,從試驗的基本信息、研究疾病、干預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 共納入注冊的傳統醫學相關臨床試驗4 349個,2020年下半年達到注冊數量高峰,在2023年后呈現穩定上升趨勢。開展的研究共覆蓋47個國家/地區,以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四川省、浙江省為首,占總數的69.72%,并包含13個海外地區。研究的資金資助以各省市地方政府基金為主,占29.66%。研究疾病病種以循環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系統或結締組織疾病和腫瘤疾病為主,占總數的29.91%。3 751項(86.3%)臨床試驗為干預性研究,其中隨機平行對照為主,有213項樣本量超過1 000例的大樣本研究。干預措施共涉及20種,其中1 114項(29.86%)臨床試驗采用口服中藥干預。結論 傳統醫學臨床試驗注冊數量總體上升,但地域分布不均明顯。口服中藥湯劑/顆粒劑干預措施為主流熱點。建議加強國際合作,豐富干預措施種類,精進試驗設計,并提升研究者進行高質量傳統醫學臨床試驗注冊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