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推進中醫支付方式改革同病同效同價原則下,分析使用西醫或中醫治療的療效和費用差異,為中醫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提供衛生經濟學依據。方法收集典型地區2020年至2021年4家中醫院和4家同等級的西醫院病案首頁數據,聚焦消渴、頸椎病、腰痹和盆腔炎四種典型中醫優勢病種,通過傾向性得分匹配共納入14 958例病例,比較同病同效同價假設下兩組病例的年齡、床日數、總費用、出院情況、90天同病種再手術情況。結果典型中醫優勢病種中腰痹、消渴、頸椎病患者老年人比例高;同病同效比較中醫治療組的出院情況均顯著優于西醫治療組;90天同病種再手術率,消渴中醫效果較優,盆腔炎西醫效果較優,腰痹、頸椎病兩組無顯著差異;同病同價比較中,腰痹、頸椎病西醫治療總費用較高,消渴中醫治療總費用較高,盆腔炎兩組無統計學差異;同病同效同價比價中,頸椎病與盆腔炎西醫治療治療費用較高,消渴與腰痹中醫治療費用較高。結論典型中醫優勢病種中醫治療的總體療效更好,腰痹、消渴中醫治療同病同效時費用更低,盆腔炎總體費用未顯著增長的同時實際住院天數下降,能夠提升醫院效率和降低患者間接成本,體現了中醫優勢病種改革的必要性。此外,老年慢性病在中醫優勢病種的發展中有較大需求,可作為中醫優勢病種改革的關注重點。
目的在全面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分析政策干預和新冠疫情對中醫和西醫醫院同類疾病住院費用的影響,為促進醫院與醫保高質量協同發展、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供證據。方法收集上海市某區全部23家公立醫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84個月0.99萬人次女性相關惡性腫瘤患者的病案數據。基于政策頒布和疫情出現兩個干預時點構建間斷時間序列模型,比較中醫和西醫醫院間同類疾病均次費用的變化趨勢和組間差異。結果西醫醫院女性相關惡性腫瘤的均次費用在政策干預后由上升轉為下降趨勢,受疫情影響均次費用再次上升;中醫醫院同類疾病均次費用相對呈上升趨勢,疫情影響下均次費用波動較大。結論政策干預對西醫醫院費用的控制效果較好,中醫醫院費用上漲明顯。新冠疫情對不同類型醫院同類疾病患者住院費用影響較大。未來亟需構建契合中醫發展和服務特點的支付模式,控制費用不合理增長;同時完善公立醫院配套補償措施和監管機制,以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醫院合理運行和患者合法權益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