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經鼻高流量氧療(HFNC)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昆山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共108例。在標準治療的基礎上根據給氧方式分成HFNC組(33例)、無創正壓機械通氣(NPPV)組(35例)和低流量氧療組(40例)。觀察三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生命體征指標和不良反應,比較三組治療模式臨床轉歸的差異。結果 HFNC組和NPPV組治療后的血氣分析(PaO2、PaCO2及pH)、心率、氣管插管率、生活質量評價等指標上顯著優于低流量氧療組,HFNC組和NPPV組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低流量氧療組,HFNC組治療后的心率、呼吸頻率、腹腔脹氣、顏面部壓傷、鼻黏膜干燥和出血等顯著優于NPPV組及低流量氧療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和NPPV均有較好的臨床效果。HFNC具有不良反應少、患者耐受性好等特點,在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中值得推廣應用。
目的探討石膽酸(lithocholic acid,LCA)對于BMSCs成骨-成脂分化平衡的影響。方法 取10周齡SPF級C57BL/6J雌性小鼠12只,隨機分為實驗組(行雙側卵巢切除術)和對照組(僅移除卵巢周圍相同體積脂肪組織),每組6只。術后每周測量體質量,4周取小鼠子宮稱重;取股骨標本行micro-CT掃描和三維重建,分析骨量變化;取脛骨標本行HE染色并計算骨髓腔區域中骨髓脂肪空泡數量和面積百分比;取血清樣本,采用ELISA法檢測骨轉換標志物表達;取肝臟樣本行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檢測膽汁酸代謝關鍵酶相關基因cyp7a1、cyp7b1、cyp8b1及cyp27a1表達。采用離心法分離2只10周齡C57BL/6J雌性小鼠BMSCs,取第3代細胞分別給予0、1、10、100 μmol/L LCA干預并行細胞計數試劑盒8法檢測細胞毒性,經成骨及成脂誘導分化7 d后分別行ALP染色和油紅O染色,并行RT-qPCR檢測成骨相關基因ALP、Runt相關轉錄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鈣素(osteocalcin,OCN)以及成脂細胞相關基因脂聯素(Adiponectin,Adipoq)、脂肪酸結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達。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小鼠體質量升高、子宮萎縮、骨量降低、骨髓脂肪擴張、骨代謝呈高骨轉換狀態;RT-qPCR檢測示肝臟膽汁酸代謝關鍵酶相關基因cyp7a1、cyp8b1、cyp27a1表達降低(P<0.05),而cyp7b1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CA干預濃度為1、10、100 μmol/L時,對BMSCs均無明顯毒性作用,且LCA以劑量依賴性抑制BMSCs成骨相關基因ALP、Runx2、OCN表達,ALP染色陽性區域減少;同時,LCA促進成脂相關基因Adipoq、FABP4、PPARγ表達,油紅O染色陽性區域增加。結論 絕經后小鼠骨質疏松病理狀態下膽汁酸代謝發生改變,次級膽汁酸LCA以干擾BMSCs成骨-成脂分化平衡方式影響骨重塑。
目的 通過氣管鏡測量氣管長度、內徑以及左、右主支氣管長度,為臨床氣道疾病的診治提供理論基礎。 方法 連續性納入 30 例肺部病變較輕的患者行氣管鏡檢查,測量患者氣管長度,隆突上第 5 氣管環和隆突上第 10 氣管環左右徑及前后徑,以及左、右主支氣管長度。 結果 氣管以及左、右主支氣管的長度分別為(13.09±1.40)cm、(4.57±0.51)cm、(1.80±0.72)cm。本研究測得電子氣管鏡(Olympus BF-260)距病變1 cm 時的放大倍數為 10.72,以此為基礎測量隆突上第 5 氣管環左右徑為(2.76±0.32)cm,前后徑為(2.44±0.27)cm;隆突上第 10 氣管環左右徑為(2.97±0.33)cm,前后徑為(2.72±0.36)cm。隆突上第 10 氣管環左右徑及前后徑均較隆突上第5氣管環左右徑及前后徑大,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本研究先行測量奧林巴斯 BF-260 的放大倍數,以此為基礎用 BF-260 測量 30 例肺部病變較輕患者氣管以及左、右主支氣管長度和氣管內徑,客觀反映了人體平靜呼吸時氣道的解剖結構。
目的系統評價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數和脈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相關性,以探究TyG指數和動脈硬化(arterial stiffness,AS)之間的關系。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WanFang Data和CNKI數據庫,搜集TyG指數和AS相關性的觀察性研究,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4年1月14日。由2位評價員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后,采用RevMan 5.4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16項研究。Meta分析結果表明:以臂-踝動脈脈搏波速度(baPWV)為結局參數,將TyG指數作為連續變量評估其與AS的相關性時,與低TyG指數相比,高TyG指數的人群有較高的baPWV[OR=1.48,95%CI(1.27,1.72),P<0.001];將TyG指數作為分類變量評估其與AS的相關性時觀察到相似的相關性[OR=1.85,95%CI(1.67,2.04),P<0.001];以頸-股動脈脈搏波速度(cfPWV)為結局參數,將TyG指數作為連續變量評估其與AS的相關性時,與低TyG指數相比,高TyG指數的人群有較高的cfPWV[OR=1.47,95%CI(1.11,1.95),P=0.008],將TyG指數作為分類變量評估其與AS的相關性時觀察到相似的相關性[OR=1.34,95%CI(1.21,1.48),P<0.001]。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將TyG指數作為連續變量時,TyG指數和baPWV的相關性獨立于性別、年齡、參與者特征以及研究類型;將TyG作為分類變量時,TyG指數和baPWV的相關性獨立于年齡和參與者特征。以高baPWV定義AS,將TyG指數作為連續變量評估其對AS的影響,結果顯示,與低TyG指數相比,高TyG指數的人群有較高的AS發生可能性[OR=1.51,95%CI(1.36,1.67),P<0.001];將TyG指數作為分類變量評估其與AS的相關性,觀察到相似的相關性[OR=1.81, 95%CI(1.48,2.21),P<0.001];以高cfPWV定義AS,將TyG作為連續變量評估其對AS的影響,結果顯示,與低TyG指數相比,高TyG指數的人群有較高的AS發生可能性[OR =1.30,95%CI(1.10,1.53),P=0.02];將TyG指數作為分類變量評估其與AS的相關性,觀察到相似的相關性[OR=1.60, 95%CI(1.33,1.92),P<0.001]。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將TyG指數作為連續變量時,TyG指數和AS的關聯性獨立于性別、參與者特征、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將TyG作為分類變量時,TyG指數和AS的關聯獨立于性別、參與者特征、年齡、高血壓。結論TyG指數與PWV的相關性較強,TyG指數越高,PWV越大,即AS風險越大。TyG指數可作為一項簡易替代指標,用于AS的早期診斷,指導臨床干預。受納入研究數量和質量限制,上述結論尚需開展更多高質量隊列研究予以驗證。
目的觀察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MIVS)聯合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IVR)治療早期干預失敗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顧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醫院接受27G-MIVS聯合IVR治療的早期干預失敗ROP患兒11例14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7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平均出生胎齡(28.12±0.90)周;平均出生體重(1 023.64±200.96)g。首次干預前1區3期伴附加病變(plus)2只眼;2區3期伴plus 10只眼;急進性后部型ROP 2只眼。行激光光凝治療6只眼;光凝聯合IVR治療8只眼。14只眼中,4A、4B期分別為6、8只眼。首次干預至接受手術的平均間隔時間為(10.44± 9.21)周;手術時平均矯正胎齡(48.02±8.09)周。患眼均行標準鞏膜三切口局部27G-MIVS。手術中僅行局部玻璃體切除,以松解清除視盤、黃斑前和嵴周圍纖維血管增生;手術完畢時玻璃體腔注射10 mg/ml雷珠單抗0.03 ml(含雷珠單抗0.3 mg)。手術后平均隨訪時間(23.36±8.34)個月。隨訪時觀察視網膜解剖復位、病變進展控制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所有患眼手術過程順利,均未出現手術中并發癥;平均手術時間(32.86±9.35)min。末次隨訪時,14只眼中,病變進展控制12只眼(85.71%),其中黃斑區復位8只眼(57.14%,8/14),黃斑牽拉移位4只眼(28.57%,4/14)。病變未控制2只眼,其中視網膜脫離復發、并發虹膜后粘連和白內障1只眼;手術后7個月出現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1只眼。結論局部27G-MIVS聯合IVR治療早期干預失敗后ROP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