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測量肥胖患者的胃壁厚度并探討它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方法收集2023年2–8月期間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使用組織測量裝置在8 g/mm2的壓縮壓力下于3個預定位置(胃竇、胃體和胃底)測量LSG術后切除的胃組織標本的胃壁厚度,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影響胃壁厚度的因素。結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研究條件的232例患者,男49例,女183例;術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28.2~61.8 kg/m2、(38.4±5.3)kg/m2,BMI ≥40 kg/m2者82例、<40 kg/m2者150例。232例患者的胃竇、胃體及胃底的胃壁厚度分別為(3.04±0.38)mm、(2.26±0.51)mm、(1.63±0.32)mm。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胃竇處的胃壁厚度與患者性別有關,即女性相較于男性胃竇處的胃壁厚度更薄(標準系數β=–0.152,t=–2.167,P=0.031);而胃底處的胃壁厚度與患者的BMI有關,即BMI越高胃底處的胃壁厚度越厚(標準系數β=0.153,t=2.281,P=0.023)。結論從本研究結果看,胃壁厚度與胃壁的解剖位置有關,在LSG術中針對男性和BMI更高的肥胖患在不同的切緣線解剖位置選擇釘倉的大小和高度不同。
目的比較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和袖狀胃切除聯合胃回腸單吻合雙通路術(single-anastomosis sleeve ileal bypass,SASI)術后惡心嘔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情況,探索PONV的危險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間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減重代謝手術的22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LSG組和SASI組。在POD0、POD1、POD2、POD30、POD60、POD90時使用Rhodes指數評分對PONV進行評估。結果LSG組患者的Rhodes指數評分總分為(25.56±13.54)分,SASI組患者為(16.06±11.28)分,SASI組較低(P<0.05)。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P=0.014)、LSG(P<0.001)、年齡小(P=0.050)、BMI低(P=0.019)是PONV的危險因素。結論與LSG相比,SASI術后Rhodes指數評分低。針對BMI較小的年輕女性在LSG術后要格外關注對惡心嘔吐的預防以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