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露, 孫慧清. 尿有機酸代謝異常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分析.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6): 434-442.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116-0002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引起早產兒童弱視、斜視、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1]。近年隨著醫學的進步,早產兒成活率逐步增加,ROP患病率也相應增加。 ROP是一種多因素的視網膜血管生成異常增生性疾病,氨基酸代謝在血管生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3]。血管內皮細胞需依賴特定氨基酸進行增殖、遷移和存活,在血管生成的病理生理中具有既定功能的氨基酸和其中間體的代謝物參與其中[4]。氨基酸代謝對視網膜血管生成影響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明確,營養也是影響ROP發生的主要因素,早產兒經腸內或腸外營養影響氨基酸代謝濃度[5]。尿代謝篩查(尿有機酸分析)尿草酸測定是通過氣相色譜質譜技術進行無創、準確、快速的氨基酸代謝篩查,尿液中含有氨基酸、糖類、有機酸、醇類等代謝終產物,其濃度高于血清,是篩查和診斷有機酸尿癥及氨基酸代謝異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檢測一組ROP患兒的尿有機酸代謝情況,初步探討氨基酸代謝異常對ROP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回顧性隊列研究。本研究經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號:2024-K-079);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兒監護人均獲知情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住院接受篩查并治療的重度ROP患兒65例(ROP組)納入本研究。納入標準:(1)符合ROP國際分類修訂版診斷標準[6];(2)出生胎齡(GA)25~32周的重度ROP;(3)患兒母親無酗酒、吸煙、藥物濫用史及吸毒史等。排除標準:(1)先天性畸形、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或肝腎功能異常;(2)自動出院未能完成ROP篩查;(3)患有嚴重心、腦、肺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檢查者;(4)死亡病例。
重度ROP定義為需進行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或激光光凝治療的ROP,包括冷凍治療ROP定義的閾值ROP、早期治療ROP研究定義的閾值前I型ROP[7]、急進型ROP、首次篩查診斷為4、5期的ROP[8-9]。選取性別、孕周匹配且眼底無ROP的早產兒50名作為對照組。無ROP定義為未成熟或成熟血管形成。
ROP組65例中,男性37例(56.9%,37/65);女性28例(43.1%,28/65)。GA(28.360±1.344)(25~32)周;出生體重(BW)(1 096.77±247.93)(600~2 000)g。對照組50名中,男性30名(60.0%,30/50)名;女性20名(40.0%,20/50)。GA(28.640±0.917)(25~32)周;BW(1 188.36±273.71)(770~2 160)g。兩組受檢兒之間GA、BW、母親年齡、1 min Apgar評分平均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性別構成比、肺表面活性物質(PS)及咖啡因應用、是否為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受孕、生產方式、出生時是否患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是否胎膜早破以及母親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 min Apgar評分平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尿液標本于早產兒出生7 d內使用未開封尿管收集,置于0~4℃冰箱中保存。48 h內采用日本島津公司GCMS-QP2020 NX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檢測尿液中134種尿氨基酸及衍生物。
采用SPSS25.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進行多維建模,平面化數據集,使用R2Ycum(擬合優度)和cum相關Q2(Q2cum,預測優度)驗證模型質量;變量投影重要性(VIP)分值>1為兩組差異表達氨基酸,VIP分值越大即該氨基酸對ROP影響越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和曲線下面積(AUC)比較尿氨基酸對重度ROP的預測價值,并確定其靈敏度和特異性。AUC<0.5為無診斷價值;0.5~0.7為有較低的準確性;>0.7~0.9為有較高的準確性;>0.9為高準確性。對t檢驗及代謝組學分析兩組差異較大的氨基酸歸一化后進行對比并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采用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異表達氨基酸的生物學功能。顯著性水平雙側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尿代謝產物氨基酸濃度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ROP組患兒尿代謝產物中草酸-2、亞硫基二乙酸-2水平明顯降低,4-羥基丁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2-酮戊二酸-OX-2(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2 尿代謝產物氨基酸OPLS-DA模型分析
OPLS-DA模型分析散點圖結果顯示,ROP組、對照組可以達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和預測效果。ROP組、對照組受檢兒尿代謝產物氨基酸分布于散點圖的左右兩個區域,分別裝載負分數、正分數(圖1),兩組之間呈現滿意分離趨勢(R2Ycum=0.057 4,Q2cum=0.025 7,P<0.05)。

橫坐標示預測組成分,呈現組內差異;縱坐標示正交組成分,呈現組內離散程度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
S-plot分析結果顯示,ROP組、對照組間尿代謝產物氨基酸中乙醇酸-2、磷酸-3、草酸-2、亞硫基二乙酸-2、4-羥基丁酸-2、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3-甲基戊烯二酸-2(1)、2-酮戊二酸-OX-2(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差異最大(圖2)。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ROP組、對照組受檢兒尿代謝產物中共篩選出尿黑酸-3、甘油酸-3、磷酸-3、草酸-2、乙醇酸-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2-酮戊二酸-OX-2(2)、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亞硫基二乙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4-羥基丁酸-2等11個差異表達氨基酸。其中,VIP分值最高的是草酸-2、甘油酸-3、磷酸-3、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尿黑酸-3、亞硫基二乙酸-2(圖3)。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VIP:變量投影重要性
2.3 ROC曲線分析
對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尿代謝產物氨基酸進行ROC曲線擬合分析,結果顯示乙醇酸-2、草酸-2、4-羥基丁酸-2、磷酸-3、甘油酸-3、3-甲基戊烯二酸-2(1)、亞硫基二乙酸-2、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2-酮戊二酸-OX-2(2)、尿黑酸-3、3,6-環氧-十二烷二酸-2預測ROP的AUC最大(0.816),截斷值為0.531,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3.1%和70.0%(圖4)。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C:受試者工作特征
2.4 與ROP相關的尿代謝產物氨基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篩選出的11個差異表達氨基酸中,兩組濃度差異最大的為4-羥基丁酸-2和亞硫基二乙酸-2(圖5)。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草酸-2與甘油酸-3之間相關性最大(r=0.830,P<0.001);多數氨基酸之間表現為正相關(圖6)。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紅色示正相關;藍色示負相關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2.5 差異氨基酸信號通路富集分析
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顯示,與ROP相關的通路包括纈氨酸、亮氨酸與異亮氨酸的合成、降解,檸檬酸循環,丙氨酸、天門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精氨酸合成,丁酯酸代謝,硫辛酸代謝,甘油脂代謝,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磷酸戊糖途徑,嘌呤代謝,脂肪酸降解。其中,4-羥基丁酸-2、磷酸-3、2-酮戊二酸-OX-2(2)、甘油酸-3參與的代謝通路最多,丁酯酸代謝、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硫辛酸代謝途徑所參與的氨基酸數目最多,為最有可能參與ROP發生和發展的主要機制通路(圖7)。

3 討論
ROP是發生于早產及低出生體重兒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生成異常增生性疾病[10]。氨基酸代謝是血管生成和發育中的重要角色之一[4]。近年隨著串聯質譜技術與代謝組學的發展與成熟,許多疾病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小兒哮喘等被證實與氨基酸代謝密切相關,并被逐漸應用于疾病的早期識別與治療中[11-14]。本研究對早產兒尿代謝產物進行分析,以期尋找可預測ROP的生物標志物,并探討其可能的代謝通路。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ROP與代謝改變高度相關。Harman等[15]發現在小鼠生命早期及時補充氨基酸可減少其異常視網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氨基酸代謝通過影響視網膜的氧化還原反應、免疫等過程而影響其正常發育[16]。ROP患兒出生后因暴露于高氧水平及胎兒與母體相互作用的喪失導致新陳代謝需求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 (IGF-I)產生減少,而IGF-I 的合成受氨基酸的可用性調節[17]。因此早產兒的循環氨基酸濃度可能與下調IGF-1導致的ROP有關。本研究對ROP組、對照組受檢兒代謝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共發現11種具有顯著差異表達的氨基酸代謝產物,分別為草酸-2、4-羥基丁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亞硫基二乙酸-2、2-酮戊二酸-OX-2(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乙醇酸-2、磷酸-3、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甘油酸-3、尿黑酸-3。其聯合指標對ROP的預測診斷價值最高,其代謝途徑可能是ROP發生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丁酯酸代謝、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硫辛酸代謝因其參與的相關氨基酸數目最多,是最有可能參與ROP發生、發展的代謝通路。其中,丁酯酸代謝途徑障礙可影響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發育,同時硫胺素缺乏會導致視神經萎縮和其他神經系統問題,而丁酯酸途徑同樣也影響硫胺素的合成[18]。既往研究表明,丁酯酸能夠產生促炎細胞因子與趨化因子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抑制促炎介質的生成及氧化應激反應[19-20]。丁酯酸水平的降低可能預示ROP患兒氧化應激反應增加。因此,抗氧化劑可以影響早產兒的眼部生長和發育。
具有酰基輔酶A氧化酶1增益功能的過氧化物酶體氧化過度激活可導致活性氧(ROS)升高和視網膜膠質細胞損失,而過氧化物酶體對于乙醛酸與二羧酸的降解與解毒至關重要[21]。因此,我們考慮由于視網膜細胞中過氧化物酶體的過度激活加速了視網膜病變,同時也引起乙醛酸與二羧酸途徑的代謝異常。增加過氧化物酶體活性可能會減少視網膜中的脂質成分,保持視網膜功能,從而保持光感受器的健康[22]。這可以部分解釋乙醛酸與二羧酸代謝對于ROP發生與發展的作用。
視網膜大量能量來自于非糖酵解過程,三羧酸(TCA)循環和氧化磷酸化是線粒體相互連接的兩條主要代謝途徑[23, 24],其中缺氧誘導因子依賴的線粒體代謝途徑已被證明是血管病變的基礎[25]。而硫辛酸是線粒體氧化還原反應的重要輔助因子,其分子內的二硫鍵提供了線粒體2-酮酸脫氫酶催化所需的還原電位來源,并參與這些多酶復合物的穩定和氧化還原依賴性調節[26],其生物合成將線粒體脂肪酸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和鐵硫團簇生物合成與TCA循環氧化能力相聯系[27]。因此,硫辛酸代謝缺陷可促進許多酶復合物功能障礙相關的眾多臨床癥狀,同時影響視網膜的氧化還原反應而引起ROP。Zhou等[28]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在氧誘導視網膜病變(OIR)小鼠雙眼視網膜中鑒定發現差異代謝物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途徑的富集,提示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途徑可能與視網膜病變高度相關,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在OIRⅡ期小鼠模型的全眼代謝組中,精氨酸和向脯氨酸的相互轉化、尿素循環和β-氧化途徑被證實為上調,而嘌呤途徑代謝物為下調,反映了視網膜正常生長所需的Ⅰ期生物合成代謝物的下調,以及這些途徑在OIR增生性Ⅱ期的上調[29]。主要由亮氨酸形成的小亮氨酸蛋白聚糖有助于調節細胞生長,參與纖維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許多上游信號通路[30],對維持視網膜內穩態具有重要作用。也有研究對早產兒糞便樣本進行分析,發現與ROP患兒比較,非ROP患兒富集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謝途徑、組氨酸代謝途徑、纈氨酸以及亮氨酸和異亮氨酸降解途徑、氧化磷酸化、苯甲酸降解途徑、丙酸代謝和氨基苯甲酸降解途徑[31]。因此,我們推測精氨酸、脯氨酸與亮氨酸的代謝與轉化對于ROP的代謝產生影響。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1)短期尿液樣本收集:本研究僅基于參與者7 d內的一次尿液樣本分析,這可能限制了我們對氨基酸代謝與ROP相關性理解的深度。鑒于生物標志物水平可隨時間波動,未來研究計劃采用前瞻性設計,結合多時間點的尿液采集,以便更全面地評估二者之間的動態關聯。(2)樣本容量局限:當前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可能不足以充分代表總體情況。為增強結論的普遍性和可靠性,后續研究將致力于擴大樣本規模,持續納入更多符合預設納入標準的病例,以期通過增強統計功效,減少由樣本量不足導致的結果偏倚。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引起早產兒童弱視、斜視、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1]。近年隨著醫學的進步,早產兒成活率逐步增加,ROP患病率也相應增加。 ROP是一種多因素的視網膜血管生成異常增生性疾病,氨基酸代謝在血管生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3]。血管內皮細胞需依賴特定氨基酸進行增殖、遷移和存活,在血管生成的病理生理中具有既定功能的氨基酸和其中間體的代謝物參與其中[4]。氨基酸代謝對視網膜血管生成影響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明確,營養也是影響ROP發生的主要因素,早產兒經腸內或腸外營養影響氨基酸代謝濃度[5]。尿代謝篩查(尿有機酸分析)尿草酸測定是通過氣相色譜質譜技術進行無創、準確、快速的氨基酸代謝篩查,尿液中含有氨基酸、糖類、有機酸、醇類等代謝終產物,其濃度高于血清,是篩查和診斷有機酸尿癥及氨基酸代謝異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檢測一組ROP患兒的尿有機酸代謝情況,初步探討氨基酸代謝異常對ROP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回顧性隊列研究。本研究經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號:2024-K-079);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兒監護人均獲知情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住院接受篩查并治療的重度ROP患兒65例(ROP組)納入本研究。納入標準:(1)符合ROP國際分類修訂版診斷標準[6];(2)出生胎齡(GA)25~32周的重度ROP;(3)患兒母親無酗酒、吸煙、藥物濫用史及吸毒史等。排除標準:(1)先天性畸形、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或肝腎功能異常;(2)自動出院未能完成ROP篩查;(3)患有嚴重心、腦、肺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檢查者;(4)死亡病例。
重度ROP定義為需進行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或激光光凝治療的ROP,包括冷凍治療ROP定義的閾值ROP、早期治療ROP研究定義的閾值前I型ROP[7]、急進型ROP、首次篩查診斷為4、5期的ROP[8-9]。選取性別、孕周匹配且眼底無ROP的早產兒50名作為對照組。無ROP定義為未成熟或成熟血管形成。
ROP組65例中,男性37例(56.9%,37/65);女性28例(43.1%,28/65)。GA(28.360±1.344)(25~32)周;出生體重(BW)(1 096.77±247.93)(600~2 000)g。對照組50名中,男性30名(60.0%,30/50)名;女性20名(40.0%,20/50)。GA(28.640±0.917)(25~32)周;BW(1 188.36±273.71)(770~2 160)g。兩組受檢兒之間GA、BW、母親年齡、1 min Apgar評分平均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性別構成比、肺表面活性物質(PS)及咖啡因應用、是否為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受孕、生產方式、出生時是否患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是否胎膜早破以及母親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 min Apgar評分平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尿液標本于早產兒出生7 d內使用未開封尿管收集,置于0~4℃冰箱中保存。48 h內采用日本島津公司GCMS-QP2020 NX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檢測尿液中134種尿氨基酸及衍生物。
采用SPSS25.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進行多維建模,平面化數據集,使用R2Ycum(擬合優度)和cum相關Q2(Q2cum,預測優度)驗證模型質量;變量投影重要性(VIP)分值>1為兩組差異表達氨基酸,VIP分值越大即該氨基酸對ROP影響越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和曲線下面積(AUC)比較尿氨基酸對重度ROP的預測價值,并確定其靈敏度和特異性。AUC<0.5為無診斷價值;0.5~0.7為有較低的準確性;>0.7~0.9為有較高的準確性;>0.9為高準確性。對t檢驗及代謝組學分析兩組差異較大的氨基酸歸一化后進行對比并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采用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異表達氨基酸的生物學功能。顯著性水平雙側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尿代謝產物氨基酸濃度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ROP組患兒尿代謝產物中草酸-2、亞硫基二乙酸-2水平明顯降低,4-羥基丁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2-酮戊二酸-OX-2(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2 尿代謝產物氨基酸OPLS-DA模型分析
OPLS-DA模型分析散點圖結果顯示,ROP組、對照組可以達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和預測效果。ROP組、對照組受檢兒尿代謝產物氨基酸分布于散點圖的左右兩個區域,分別裝載負分數、正分數(圖1),兩組之間呈現滿意分離趨勢(R2Ycum=0.057 4,Q2cum=0.025 7,P<0.05)。

橫坐標示預測組成分,呈現組內差異;縱坐標示正交組成分,呈現組內離散程度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
S-plot分析結果顯示,ROP組、對照組間尿代謝產物氨基酸中乙醇酸-2、磷酸-3、草酸-2、亞硫基二乙酸-2、4-羥基丁酸-2、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3-甲基戊烯二酸-2(1)、2-酮戊二酸-OX-2(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差異最大(圖2)。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ROP組、對照組受檢兒尿代謝產物中共篩選出尿黑酸-3、甘油酸-3、磷酸-3、草酸-2、乙醇酸-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2-酮戊二酸-OX-2(2)、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亞硫基二乙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4-羥基丁酸-2等11個差異表達氨基酸。其中,VIP分值最高的是草酸-2、甘油酸-3、磷酸-3、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尿黑酸-3、亞硫基二乙酸-2(圖3)。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VIP:變量投影重要性
2.3 ROC曲線分析
對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尿代謝產物氨基酸進行ROC曲線擬合分析,結果顯示乙醇酸-2、草酸-2、4-羥基丁酸-2、磷酸-3、甘油酸-3、3-甲基戊烯二酸-2(1)、亞硫基二乙酸-2、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2-酮戊二酸-OX-2(2)、尿黑酸-3、3,6-環氧-十二烷二酸-2預測ROP的AUC最大(0.816),截斷值為0.531,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3.1%和70.0%(圖4)。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C:受試者工作特征
2.4 與ROP相關的尿代謝產物氨基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篩選出的11個差異表達氨基酸中,兩組濃度差異最大的為4-羥基丁酸-2和亞硫基二乙酸-2(圖5)。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草酸-2與甘油酸-3之間相關性最大(r=0.830,P<0.001);多數氨基酸之間表現為正相關(圖6)。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紅色示正相關;藍色示負相關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2.5 差異氨基酸信號通路富集分析
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顯示,與ROP相關的通路包括纈氨酸、亮氨酸與異亮氨酸的合成、降解,檸檬酸循環,丙氨酸、天門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精氨酸合成,丁酯酸代謝,硫辛酸代謝,甘油脂代謝,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磷酸戊糖途徑,嘌呤代謝,脂肪酸降解。其中,4-羥基丁酸-2、磷酸-3、2-酮戊二酸-OX-2(2)、甘油酸-3參與的代謝通路最多,丁酯酸代謝、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硫辛酸代謝途徑所參與的氨基酸數目最多,為最有可能參與ROP發生和發展的主要機制通路(圖7)。

3 討論
ROP是發生于早產及低出生體重兒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生成異常增生性疾病[10]。氨基酸代謝是血管生成和發育中的重要角色之一[4]。近年隨著串聯質譜技術與代謝組學的發展與成熟,許多疾病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小兒哮喘等被證實與氨基酸代謝密切相關,并被逐漸應用于疾病的早期識別與治療中[11-14]。本研究對早產兒尿代謝產物進行分析,以期尋找可預測ROP的生物標志物,并探討其可能的代謝通路。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ROP與代謝改變高度相關。Harman等[15]發現在小鼠生命早期及時補充氨基酸可減少其異常視網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氨基酸代謝通過影響視網膜的氧化還原反應、免疫等過程而影響其正常發育[16]。ROP患兒出生后因暴露于高氧水平及胎兒與母體相互作用的喪失導致新陳代謝需求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 (IGF-I)產生減少,而IGF-I 的合成受氨基酸的可用性調節[17]。因此早產兒的循環氨基酸濃度可能與下調IGF-1導致的ROP有關。本研究對ROP組、對照組受檢兒代謝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共發現11種具有顯著差異表達的氨基酸代謝產物,分別為草酸-2、4-羥基丁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亞硫基二乙酸-2、2-酮戊二酸-OX-2(2)、3,6-環氧-十二烷二酸-2、乙醇酸-2、磷酸-3、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甘油酸-3、尿黑酸-3。其聯合指標對ROP的預測診斷價值最高,其代謝途徑可能是ROP發生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丁酯酸代謝、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硫辛酸代謝因其參與的相關氨基酸數目最多,是最有可能參與ROP發生、發展的代謝通路。其中,丁酯酸代謝途徑障礙可影響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發育,同時硫胺素缺乏會導致視神經萎縮和其他神經系統問題,而丁酯酸途徑同樣也影響硫胺素的合成[18]。既往研究表明,丁酯酸能夠產生促炎細胞因子與趨化因子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抑制促炎介質的生成及氧化應激反應[19-20]。丁酯酸水平的降低可能預示ROP患兒氧化應激反應增加。因此,抗氧化劑可以影響早產兒的眼部生長和發育。
具有酰基輔酶A氧化酶1增益功能的過氧化物酶體氧化過度激活可導致活性氧(ROS)升高和視網膜膠質細胞損失,而過氧化物酶體對于乙醛酸與二羧酸的降解與解毒至關重要[21]。因此,我們考慮由于視網膜細胞中過氧化物酶體的過度激活加速了視網膜病變,同時也引起乙醛酸與二羧酸途徑的代謝異常。增加過氧化物酶體活性可能會減少視網膜中的脂質成分,保持視網膜功能,從而保持光感受器的健康[22]。這可以部分解釋乙醛酸與二羧酸代謝對于ROP發生與發展的作用。
視網膜大量能量來自于非糖酵解過程,三羧酸(TCA)循環和氧化磷酸化是線粒體相互連接的兩條主要代謝途徑[23, 24],其中缺氧誘導因子依賴的線粒體代謝途徑已被證明是血管病變的基礎[25]。而硫辛酸是線粒體氧化還原反應的重要輔助因子,其分子內的二硫鍵提供了線粒體2-酮酸脫氫酶催化所需的還原電位來源,并參與這些多酶復合物的穩定和氧化還原依賴性調節[26],其生物合成將線粒體脂肪酸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和鐵硫團簇生物合成與TCA循環氧化能力相聯系[27]。因此,硫辛酸代謝缺陷可促進許多酶復合物功能障礙相關的眾多臨床癥狀,同時影響視網膜的氧化還原反應而引起ROP。Zhou等[28]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在氧誘導視網膜病變(OIR)小鼠雙眼視網膜中鑒定發現差異代謝物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途徑的富集,提示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謝途徑可能與視網膜病變高度相關,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在OIRⅡ期小鼠模型的全眼代謝組中,精氨酸和向脯氨酸的相互轉化、尿素循環和β-氧化途徑被證實為上調,而嘌呤途徑代謝物為下調,反映了視網膜正常生長所需的Ⅰ期生物合成代謝物的下調,以及這些途徑在OIR增生性Ⅱ期的上調[29]。主要由亮氨酸形成的小亮氨酸蛋白聚糖有助于調節細胞生長,參與纖維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許多上游信號通路[30],對維持視網膜內穩態具有重要作用。也有研究對早產兒糞便樣本進行分析,發現與ROP患兒比較,非ROP患兒富集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謝途徑、組氨酸代謝途徑、纈氨酸以及亮氨酸和異亮氨酸降解途徑、氧化磷酸化、苯甲酸降解途徑、丙酸代謝和氨基苯甲酸降解途徑[31]。因此,我們推測精氨酸、脯氨酸與亮氨酸的代謝與轉化對于ROP的代謝產生影響。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1)短期尿液樣本收集:本研究僅基于參與者7 d內的一次尿液樣本分析,這可能限制了我們對氨基酸代謝與ROP相關性理解的深度。鑒于生物標志物水平可隨時間波動,未來研究計劃采用前瞻性設計,結合多時間點的尿液采集,以便更全面地評估二者之間的動態關聯。(2)樣本容量局限:當前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可能不足以充分代表總體情況。為增強結論的普遍性和可靠性,后續研究將致力于擴大樣本規模,持續納入更多符合預設納入標準的病例,以期通過增強統計功效,減少由樣本量不足導致的結果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