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淑華, 廖紅艷, 馬莉, 趙國江, 何冬梅, 康昕, 陽麗熙, 代琴. 成都市龍泉驛區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建立. 華西醫學, 2024, 39(4): 599-603. doi: 10.7507/1002-0179.202210211 復制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 2012 年發布文件《血細胞分析參考區間》(WS/T 405-2012),確立了我國成人血小板計數(blood platelet count, PLT)參考區間,建立參考區間所用的參考個體年齡為 20~79 周歲(未特別建立老年人參考區間)[1]。然而,多項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PLT 會減低,血小板壓積(plateletcrit, PCT)、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 MPV)也會有相應變化[2-3]。隨著《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頒布,人們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群的醫療健康保障,老年人群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建立顯得越來越有意義。在老年人 PLT 參考區間建立方面,江虹等[4]進行了老年健康人群血常規檢測的多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成都地區老年人群 PLT 低于全國其他地區,但該研究未對其他血小板相關參數進行比較分析。叢玉隆等[5]指出,PLT 與 MPV 結果呈負相關,成都地區 MPV 較全國其他地區大,因此,在成都地區建立本區域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具有一定意義。本研究旨在基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自然人群隊列研究項目在龍泉驛區分中心的數據,建立成都市龍泉驛區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 2021 年 11 月 1 日—12 月 31 日華西自然人群隊列研究龍泉驛分中心人群中的老年個體。納入標準:① 年齡 60~80 周歲,在成都市龍泉驛區生活 2 年以上;② 基線數據完備(生活習慣、臨床癥狀、體格檢查);③ 相關實驗室檢查數據完備(全血細胞分析、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排除標準:① 糖尿病,高血壓,妊娠,肝病,腎病,肥胖(體質量指數>28 kg/m2),酗酒,吸煙;② 空腹血糖>7.0 mmol/L,丙氨酸轉氨酶>40 U/L,甘油三脂>1.7 mmol/L,尿糖陽性,尿蛋白陽性,尿白細胞陽性,紅細胞陽性。本研究經過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批件號為 AF-KY-2022023。
1.2 檢測方法
上午 8 點至 10 點參與者采取坐姿體位空腹采集肘部靜脈血液樣本 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抗凝比例為 1∶9,采集完成后立即顛倒混勻 20 次左右,樣本采集完成后 2 h 內完成檢測。樣本檢測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 BC 5180-CRP 進行,試劑采用邁瑞原裝配套試劑。
1.3 質量控制(質控)
質控品采用邁瑞原裝配套質控品(正常水平、異常水平),每日樣本分析前進行質控品檢測,質控數據合格后進入樣本檢測;近 3 個月儀器 PLT 項目日間變異系數為 2.5%(2021 年 8 月—10 月變異系數累計加權計算獲得);血細胞分析儀在 2021 年分別參加并通過了 2 次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質評)活動、四川省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活動,室間質評結果偏倚均小于 1/2 最大允許誤差。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5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參考區間計算遵照原衛生部行業標準《臨床實驗室檢驗項目參考區間的制定》(WS/T 402-2012)[6],采用 Tukey 法排除離群值,若某個數據值與相鄰數據之差除以樣本數據全距≥1/3 則認為該數據為離群值;采用參考數據中間 95% 區間作為參考區間。采用 Kolmogorov-Smirnov 檢驗方法驗證數據的正態性,若參考數據服從正態分布,則參考區間將通過均數±1.96 倍標準差()來界定;若不服從正態分布,采用(第 2.5 百分位數,第 97.5 百分位數)(P2.5,P97.5)來界定參考區間。參考區間建立過程中,組間比較采用兩大樣本 Z 檢驗。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參考個體的篩選
按照納入標準納入研究個體 2027 人,其中男 808 人,女 1219 人;通過排除標準排除 89 人,剩余樣本量為 1938 人,其中男 791 人,女 1147 人;通過離群值排除 269 人,獲得最終參考個體 1669 人,其中男 665 人,女 1004 人。篩選流程如圖1 所示。不同性別參考個體年齡分布見圖2。

PLT:血小板計數;MPV:平均血小板體積;PCT:血小板壓積;PDW:血小板分布寬度

a. 男性;b. 女性
2.2 參考區間的建立
將 PLT、MPV、PDW、PCT 數據按性別進行分組,利用單樣本 Kolmogorov-Smirnov 檢驗對每組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每組數據均不服從正態分布(P<0.05)。利用兩大樣本的 Z 檢驗進行分組檢驗,兩組間各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終得出龍泉驛區老年人 PLT、MPV、PCT、PDW 的參考區間(表1)。

3 討論
3.1 建立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實際應用價值
隨著生理性改變,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有別于其他年齡段人群,參考區間的建立可應用于多種老年人常見病種,如類風濕關節炎、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等。
3.1.1 類風濕關節炎方面
老年發病的類風濕關節炎在所有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比例為 10%~33%[7]。相關用藥,如甲氨蝶呤、磺胺吡啶和硫唑嘌呤,由于對骨髓的直接藥物毒性和選擇性巨核細胞抑制,可導致血小板減少癥;藥物還可導致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即循環血小板被抗血小板抗體包裹,并從脾臟循環中清除[8]。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停止用藥。
此外,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可作為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活動、判斷治療預后及相關肺間質疾病的生物標志物[9]。在應用血小板參數進行疾病的輔助診斷、監測時,參考區間的建立為其提供了判斷基礎。
3.1.2 心腦血管疾病方面
我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相較于其他年齡層的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患病率最高[10]。血小板是血栓形成和止血的關鍵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證據表明,血小板活化會增加心血管風險,而炎癥又會加劇血小板活化[11]。在血管內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事件中,血小板活化可導致心肌梗死和卒中[12]。
有研究指出,PDW 與心肌梗死嚴重程度相關,能夠預測住院期間死亡、1 年內死亡及再梗死風險,輔助風險分層,有助于高危患者的篩選,從而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選擇更積極的干預措施,改善患者整體預后[13]。高水平 PLT 和 PCT 顯著增加中老年高血壓人群腦卒中風險,低 PCT 水平顯著降低高血壓人群出血性腦卒中風險[14]。在腦梗死患者中,血小板參數可作為疾病診斷的重要指標,經過積極治療患者的血小板參數會明顯改善,臨床可通過相關指標來掌握評價治療效果[15]。
3.1.3 糖尿病方面
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6]。血小板上糖基化的增加可能導致血小板血管內壁黏附力增強,進一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17]。PCT 是糖尿病進展至糖尿病腎病的獨立預測因素,血小板每升高 0.1% 進展至糖尿病腎病的風險增加 0.588 倍[18];MPV 的升高與 2 型糖尿病患者腎小管損傷密切相關,具有一定臨床參考價值[19]。
3.2 建立本區域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意義
江虹等[4]及叢玉隆等[5]的研究顯示,成都地區 PLT 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具有差異性,而關于成都地區老年人 MPV、PCT、PDW 的參考區間的研究數據在上述 2 位學者的研究中沒有詳細的報道。本研究遵照相關行業標準建立參考區間,參考個體具有區域代表性,建立了本區域的老年人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與不同海拔地區(上海、西寧)進行比較,上海地區男性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分別為(91~291)×109/L、6.45~11.35 fL、0.08%~0.24%、15.63~17.91,上海地區女性上述指標參考區間分別為(104~306)×109/L、6.59~11.21 fL、0.10%~0.26%、15.57~17.69[2];西寧地區男性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分別為(36.57~192.11)×109/L、10.00~14.40 fL、0.04%~0.24%、11.00~23.04,西寧地區女性上述指標參考區間分別為(48.96~217.04)×109/L、10.11~14.51 fL、0.04%~0.28%、11.24~23.28[20]。上海、西寧的血小板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與本研究建立的參考區間均存在一定差異,可見血小板相關參數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均具有地域性。然而,臨床實驗室個性化的影響因素仍可能引起參考區間的不同,如檢測系統之間的固有特性差異,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個實驗室應建立實驗室內部的參考區間。此外,對于出現地域性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大型多中心的隊列研究,或與人群、地域特點相關的細胞分子水平的生理機制研究可能找到答案。
綜上所述,建立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具有實際臨床應用價值;鑒于不同地域的差異性,針對本地區老年人群體,制定特定的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同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這一舉措有助于提升本地區老年人血小板參數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診斷。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 2012 年發布文件《血細胞分析參考區間》(WS/T 405-2012),確立了我國成人血小板計數(blood platelet count, PLT)參考區間,建立參考區間所用的參考個體年齡為 20~79 周歲(未特別建立老年人參考區間)[1]。然而,多項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PLT 會減低,血小板壓積(plateletcrit, PCT)、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 MPV)也會有相應變化[2-3]。隨著《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頒布,人們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群的醫療健康保障,老年人群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建立顯得越來越有意義。在老年人 PLT 參考區間建立方面,江虹等[4]進行了老年健康人群血常規檢測的多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成都地區老年人群 PLT 低于全國其他地區,但該研究未對其他血小板相關參數進行比較分析。叢玉隆等[5]指出,PLT 與 MPV 結果呈負相關,成都地區 MPV 較全國其他地區大,因此,在成都地區建立本區域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具有一定意義。本研究旨在基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自然人群隊列研究項目在龍泉驛區分中心的數據,建立成都市龍泉驛區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 2021 年 11 月 1 日—12 月 31 日華西自然人群隊列研究龍泉驛分中心人群中的老年個體。納入標準:① 年齡 60~80 周歲,在成都市龍泉驛區生活 2 年以上;② 基線數據完備(生活習慣、臨床癥狀、體格檢查);③ 相關實驗室檢查數據完備(全血細胞分析、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排除標準:① 糖尿病,高血壓,妊娠,肝病,腎病,肥胖(體質量指數>28 kg/m2),酗酒,吸煙;② 空腹血糖>7.0 mmol/L,丙氨酸轉氨酶>40 U/L,甘油三脂>1.7 mmol/L,尿糖陽性,尿蛋白陽性,尿白細胞陽性,紅細胞陽性。本研究經過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批件號為 AF-KY-2022023。
1.2 檢測方法
上午 8 點至 10 點參與者采取坐姿體位空腹采集肘部靜脈血液樣本 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抗凝比例為 1∶9,采集完成后立即顛倒混勻 20 次左右,樣本采集完成后 2 h 內完成檢測。樣本檢測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 BC 5180-CRP 進行,試劑采用邁瑞原裝配套試劑。
1.3 質量控制(質控)
質控品采用邁瑞原裝配套質控品(正常水平、異常水平),每日樣本分析前進行質控品檢測,質控數據合格后進入樣本檢測;近 3 個月儀器 PLT 項目日間變異系數為 2.5%(2021 年 8 月—10 月變異系數累計加權計算獲得);血細胞分析儀在 2021 年分別參加并通過了 2 次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質評)活動、四川省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活動,室間質評結果偏倚均小于 1/2 最大允許誤差。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5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參考區間計算遵照原衛生部行業標準《臨床實驗室檢驗項目參考區間的制定》(WS/T 402-2012)[6],采用 Tukey 法排除離群值,若某個數據值與相鄰數據之差除以樣本數據全距≥1/3 則認為該數據為離群值;采用參考數據中間 95% 區間作為參考區間。采用 Kolmogorov-Smirnov 檢驗方法驗證數據的正態性,若參考數據服從正態分布,則參考區間將通過均數±1.96 倍標準差()來界定;若不服從正態分布,采用(第 2.5 百分位數,第 97.5 百分位數)(P2.5,P97.5)來界定參考區間。參考區間建立過程中,組間比較采用兩大樣本 Z 檢驗。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參考個體的篩選
按照納入標準納入研究個體 2027 人,其中男 808 人,女 1219 人;通過排除標準排除 89 人,剩余樣本量為 1938 人,其中男 791 人,女 1147 人;通過離群值排除 269 人,獲得最終參考個體 1669 人,其中男 665 人,女 1004 人。篩選流程如圖1 所示。不同性別參考個體年齡分布見圖2。

PLT:血小板計數;MPV:平均血小板體積;PCT:血小板壓積;PDW:血小板分布寬度

a. 男性;b. 女性
2.2 參考區間的建立
將 PLT、MPV、PDW、PCT 數據按性別進行分組,利用單樣本 Kolmogorov-Smirnov 檢驗對每組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每組數據均不服從正態分布(P<0.05)。利用兩大樣本的 Z 檢驗進行分組檢驗,兩組間各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終得出龍泉驛區老年人 PLT、MPV、PCT、PDW 的參考區間(表1)。

3 討論
3.1 建立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實際應用價值
隨著生理性改變,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有別于其他年齡段人群,參考區間的建立可應用于多種老年人常見病種,如類風濕關節炎、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等。
3.1.1 類風濕關節炎方面
老年發病的類風濕關節炎在所有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比例為 10%~33%[7]。相關用藥,如甲氨蝶呤、磺胺吡啶和硫唑嘌呤,由于對骨髓的直接藥物毒性和選擇性巨核細胞抑制,可導致血小板減少癥;藥物還可導致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即循環血小板被抗血小板抗體包裹,并從脾臟循環中清除[8]。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停止用藥。
此外,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可作為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活動、判斷治療預后及相關肺間質疾病的生物標志物[9]。在應用血小板參數進行疾病的輔助診斷、監測時,參考區間的建立為其提供了判斷基礎。
3.1.2 心腦血管疾病方面
我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相較于其他年齡層的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患病率最高[10]。血小板是血栓形成和止血的關鍵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證據表明,血小板活化會增加心血管風險,而炎癥又會加劇血小板活化[11]。在血管內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事件中,血小板活化可導致心肌梗死和卒中[12]。
有研究指出,PDW 與心肌梗死嚴重程度相關,能夠預測住院期間死亡、1 年內死亡及再梗死風險,輔助風險分層,有助于高危患者的篩選,從而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選擇更積極的干預措施,改善患者整體預后[13]。高水平 PLT 和 PCT 顯著增加中老年高血壓人群腦卒中風險,低 PCT 水平顯著降低高血壓人群出血性腦卒中風險[14]。在腦梗死患者中,血小板參數可作為疾病診斷的重要指標,經過積極治療患者的血小板參數會明顯改善,臨床可通過相關指標來掌握評價治療效果[15]。
3.1.3 糖尿病方面
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6]。血小板上糖基化的增加可能導致血小板血管內壁黏附力增強,進一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17]。PCT 是糖尿病進展至糖尿病腎病的獨立預測因素,血小板每升高 0.1% 進展至糖尿病腎病的風險增加 0.588 倍[18];MPV 的升高與 2 型糖尿病患者腎小管損傷密切相關,具有一定臨床參考價值[19]。
3.2 建立本區域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意義
江虹等[4]及叢玉隆等[5]的研究顯示,成都地區 PLT 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具有差異性,而關于成都地區老年人 MPV、PCT、PDW 的參考區間的研究數據在上述 2 位學者的研究中沒有詳細的報道。本研究遵照相關行業標準建立參考區間,參考個體具有區域代表性,建立了本區域的老年人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與不同海拔地區(上海、西寧)進行比較,上海地區男性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分別為(91~291)×109/L、6.45~11.35 fL、0.08%~0.24%、15.63~17.91,上海地區女性上述指標參考區間分別為(104~306)×109/L、6.59~11.21 fL、0.10%~0.26%、15.57~17.69[2];西寧地區男性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分別為(36.57~192.11)×109/L、10.00~14.40 fL、0.04%~0.24%、11.00~23.04,西寧地區女性上述指標參考區間分別為(48.96~217.04)×109/L、10.11~14.51 fL、0.04%~0.28%、11.24~23.28[20]。上海、西寧的血小板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與本研究建立的參考區間均存在一定差異,可見血小板相關參數 PLT、MPV、PCT、PDW 參考區間均具有地域性。然而,臨床實驗室個性化的影響因素仍可能引起參考區間的不同,如檢測系統之間的固有特性差異,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個實驗室應建立實驗室內部的參考區間。此外,對于出現地域性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大型多中心的隊列研究,或與人群、地域特點相關的細胞分子水平的生理機制研究可能找到答案。
綜上所述,建立老年人血小板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具有實際臨床應用價值;鑒于不同地域的差異性,針對本地區老年人群體,制定特定的血小板相關參數參考區間,同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這一舉措有助于提升本地區老年人血小板參數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診斷。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