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劉小燕, 胡祝敏, 梁思敏, 廖科萍, 吳少麗, 劉韻, 蘇渙新. “貫穿診療全過程”醫院感染管理學師資培訓方法的研究及應用. 華西醫學, 2024, 39(4): 619-623. doi: 10.7507/1002-0179.20230922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醫院感染管理學[1]是研究醫院感染管理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院感染管理學作為醫學界的重要學科,其重要程度不斷凸顯,尤其是國內外一些嚴重的醫院感染暴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可深刻地認識到醫院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需要感染控制(感控)意識,都需要真正的關注感控并將感控措施落實到診療工作的全過程,才能真正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安全。培訓是獲取正確的理論和實踐的必經之路,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通知》也明確指出,要開展全員培訓,全面提升感控能力水平,然而,既往醫學教育中感控相關教育相對缺失[2];醫務工作者感控培訓大多在從事工作后獲得,在大多數本科課程,沒有一套統一的教材和培訓方法[3-4]。因此,本研究以“貫穿診療全過程”的醫院感染(院感)模擬培訓理念為指導,摒棄純理論教學傳統理念,選取臨床基礎教學內容“四大穿刺、靜脈留置針”為培訓背景,將整個診療操作全過程的院感實踐融入其中,旨在通過改變院感教學培訓模式,將感控的基礎知識和理念貫穿診療護理全過程,創立“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模擬院感培訓教學模式,為人人都是感控踐行者的落實奠定培訓基礎。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2 年 1 月 1 日—10 月 31 日,從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的醫院感染兼職人員中選撥組建師資隊伍。納入標準:①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能力,熱心教學工作,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② 掌握醫院感染管理基礎理論和技能,并且獲得“廣東省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兼職人員培訓考核合格證書”;③ 有嚴謹的治學態度;④ 具備中級以上職稱,能安排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培訓。排除標準: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經驗者。本研究經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根據已發表的同類型研究[5-7],樣本量選取為 60~300,均滿足統計學差異要求。因此,結合本課題實際研究對象情況及排除納入標準,選取樣本量至少為 196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
利用隨機數表法將師資隊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1.2.2 培訓方法
① 對照組:采用傳統理論培訓模式,由醫院感染專職人員進行,按照歷年培訓模式對對照組師資以 PPT 形式進行培訓,每周 1 個培訓內容,45 min/次,共培訓 5 周。培訓內容包括: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和醫療廢物分類。
② 試驗組:采用“貫穿診療全過程”模擬培訓模式,由新組建的師資培訓團隊進行,選取臨床醫學中基礎教學的內容為情景,醫師選取四大穿刺(骨髓穿刺術、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和腰椎穿刺術),護士選取靜脈留置針操作,將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和醫療廢物分類 5 個模塊的院感管理學理論落實點融入到臨床專業的操作教學中,建立培訓教案和考核評分標準,以此更好地指導醫院感染管理措施在臨床工作中的落實。
試驗組培訓教案實施方案為:由醫院感染管理科、科教科、醫務科、護理部、內科教研室及護理靜脈留置針小組選拔 20 名骨干組成師資培訓團隊。師資培養團隊由廣州市醫院感染管理資深專家進行院感基礎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院感管理學學科發展、院感的判定與防治措施、清潔消毒與滅菌基礎概念、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及標準預防、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技術、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置、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等。同時由中山大學教師發展中心進行醫學教育基本理論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醫學教育研究概述、教學方法概述、課堂教學技巧及教案設計、教學評估實施等。培訓后,師資培訓團隊及時進行同質化討論及共識,結合四大穿刺及靜脈留置針操作過程,將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教學點融入其中,研究制定培訓教案。
試驗組具體培訓方法為:培訓以小組培訓的方式進行,由師資培訓團隊按照制定的教案進行培訓,每次培訓不超過 20 人。① 課程導入:隨機抽取小組 1 名醫師和護士師資進行模擬四大穿刺之一和靜脈留置針的操作,其他師資進行觀察,操作結束后,引導其他師資找出醫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充分調動師資主動思考的能力,然后總結錯誤點的分布及涉及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的內容,時間 45 min。② 理論講授:由 5 位師資培訓團隊的老師結合臨床情景分別進行五大課程的講授,包括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和醫療廢物分類。講授內容以臨床為切入點,以點及面,舉一反三讓師資充分理解知識點在臨床的應用及意義。每周 1 個培訓課程,45 min/次,共培訓 5 周。③ 強化總結:由 2 位師資培訓團隊的老師分別進行一次四大穿刺之一和靜脈留置針操作醫院感染知識點的正確演示,使師資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落實,時間 45 min。
1.2.3 考核方法
兩組均在培訓后 1 個月進行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滿意度考核,考核收集信息包括組別、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專業類別、職稱和工作年限。① 理論知識考核:結合臨床應用建立院感理論知識考核題庫,使用番禺區三基三嚴考試系統進行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分別從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醫療廢物分類 5 個模塊內隨機抽取 20 題進行考核,每個模塊 20 分,總分 100 分。
② 操作技能考核:制定“貫穿診療全過程醫院感染臨床技能考核評分表”,通過觀看醫師四大穿刺操作,護士靜脈留置針操作,觀察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醫療廢物分類等理論是否在臨床實踐中落實,評分表主要包括操作前防護用品的正確選擇和使用,物品準備等,操作中手衛生規范落實,無菌操作技術和預防職業暴露行為控制等,操作后醫療廢物正確分類及處置等,歸納操作前評分 25 分,操作中評分 25 分,操作后 40 分,整體印象 10 分,總分 100 分。
③ 師資滿意度考核: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研究對象對培訓效果的評價,問卷包括了師資對培訓內容、培訓方法、教材價值、課程吸引力、臨床適用性及課程總體滿意度 6 個項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定法[8],分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不確定、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人數/總人數。該問卷信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數為 0.86,重測信度為 0.79。
1.3 數據篩選
在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中,核對基本信息與師資庫信息的一致性,剔除基本信息填寫不完整、不準確的數據,確保數據的一致性與準確性。滿意度考核收集中,剔除同一人員多份問卷,減少數據偏移。
1.4 質量控制
研究團隊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培訓考核嚴格落實實名制簽到制度,培訓教案、理論考核、技能考核及滿意度考核內容均經三輪專家團隊審核,考核人員經同質化培訓,統一考核注意事項、考核填寫方法及評分方法,保證考核信息收集的準確性。所有數據由雙人分別錄人,出現不一致時,對原始數據核查,共同討論協商解決,保證數據準確可靠。由不了解本研究的統計學專業人員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保證結果的客觀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等級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醫院感染管理師資 196 人,每組各 98 人。兩組師資基本情況比較見表1。可見,兩組在性別、年齡、學歷、專業類別、職稱和工作年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理論知識考核評分比較
兩組師資培訓后理論知識考核評分比較見表2。可見,試驗組理論知識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其中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的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而個人防護模塊的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操作技能考核評分比較
兩組師資培訓后操作技能評分比較見表3。可見,試驗組操作技能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其中操作中、操作后和整體印象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操作前的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師資滿意度評分比較
兩組師資培訓滿意度比較見表4。可見,試驗組師資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其中對培訓方法、培訓教材、課程吸引力、臨床適用性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培訓內容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醫院感染管理學經過近 40 年的專業化發展積累,“人人都是科學感控踐行者”“以臨床為主導”“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感控理念與實踐深入人心,目前醫學教育中醫院感染管理學相關教育相對缺失,工作后醫院感染管理學后續教育大多數由院感專職人員以理論培訓的方式完成,缺乏同質化、科學化的培訓課程及培訓方法,亦難以達到臨床應用的目的。有學者也提出采用集中授課方式培訓,往往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少互動,培訓效果明顯不佳[9],因此如何進行醫療機構各級各類人員的培訓,并最終轉化為臨床實踐,科學的醫院感染管理學培訓體系、培訓方法及考核評價標準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借鑒了情景模擬教學的理念,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接近真實的臨床情景,有目的的將學員引入,使其對內容進行思考并作出判斷,是培養學生臨床勝任力的有效方法[10],這正切合了目前“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感控理念,但目前這一方法在醫院感染管理學方面的培訓、研究及使用尚沒有普遍使用[11]。情景模擬教學的培訓效果與場景環境和模擬教學后的反饋密切相關[12-13],因此本研究選取臨床最基礎的教學內容“四大穿刺、靜脈留置針”為培訓背景,既涵蓋了醫師和護士在醫院感染管理學培訓中的內容,又彌補了目前醫學教育中醫院感染管理學相關教育的不足。
本研究顯示,“貫穿診療全過程”模擬培訓模式較傳統理論培訓模式,從理論效果評價、操作技能評價及滿意度 3 個方面均收到較好的培訓效果。操作技能評價中操作前主要涵蓋防護用品使用和物品準備的知識,操作中和操作后主要涵蓋剩余模塊的內容,因此從理論效果評價和操作技能評價的培訓效果模塊比較中,可見對于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兩前三后時機的落實、無菌操作技術的應用、職業暴露預防的行為控制以及5種醫療廢物的正確分類,這些實踐性強的模塊,在“貫穿診療全過程”模擬培訓中更容易讓學員學習吸收,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因此在滿意度評價中,學員對于培訓方法、教材價值、課程吸引力、臨床適用性等方面亦給予充分的肯定。
綜上所述,醫院感染培訓教育是保障醫務人員素質,保障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14],世界衛生組織多次呼吁要提高對醫院感染培訓教育工作的重視[15],然而,醫院感染培訓教育在我國起步比較晚,教學體系亦不夠成熟完善[3],本研究創新性建立“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模擬院感培訓教學模式,將院感培訓與臨床技能教學培訓相結合,制定培訓教案和考核評價標準,更加有利于將感控培訓轉化為臨床實踐,有利于院感防控措施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的落實,值得在以后的醫學生教育中進一步探索及推廣。另一方面,本研究對醫護人員貫穿診療全過程醫院感染管理學教學培訓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課程設計主要針對基礎感控內容,伴隨著專業技術的日新月異,醫院感染防控策略亦需關注新技術帶來的醫院感染挑戰,如何進行課程拓展以適應各級各類人員的個性化培訓需求,以及應對新技術帶來的醫院感染防控挑戰亦值得進一步探索實踐。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醫院感染管理學[1]是研究醫院感染管理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院感染管理學作為醫學界的重要學科,其重要程度不斷凸顯,尤其是國內外一些嚴重的醫院感染暴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可深刻地認識到醫院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需要感染控制(感控)意識,都需要真正的關注感控并將感控措施落實到診療工作的全過程,才能真正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安全。培訓是獲取正確的理論和實踐的必經之路,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通知》也明確指出,要開展全員培訓,全面提升感控能力水平,然而,既往醫學教育中感控相關教育相對缺失[2];醫務工作者感控培訓大多在從事工作后獲得,在大多數本科課程,沒有一套統一的教材和培訓方法[3-4]。因此,本研究以“貫穿診療全過程”的醫院感染(院感)模擬培訓理念為指導,摒棄純理論教學傳統理念,選取臨床基礎教學內容“四大穿刺、靜脈留置針”為培訓背景,將整個診療操作全過程的院感實踐融入其中,旨在通過改變院感教學培訓模式,將感控的基礎知識和理念貫穿診療護理全過程,創立“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模擬院感培訓教學模式,為人人都是感控踐行者的落實奠定培訓基礎。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2 年 1 月 1 日—10 月 31 日,從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的醫院感染兼職人員中選撥組建師資隊伍。納入標準:①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能力,熱心教學工作,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② 掌握醫院感染管理基礎理論和技能,并且獲得“廣東省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兼職人員培訓考核合格證書”;③ 有嚴謹的治學態度;④ 具備中級以上職稱,能安排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培訓。排除標準: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經驗者。本研究經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根據已發表的同類型研究[5-7],樣本量選取為 60~300,均滿足統計學差異要求。因此,結合本課題實際研究對象情況及排除納入標準,選取樣本量至少為 196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
利用隨機數表法將師資隊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1.2.2 培訓方法
① 對照組:采用傳統理論培訓模式,由醫院感染專職人員進行,按照歷年培訓模式對對照組師資以 PPT 形式進行培訓,每周 1 個培訓內容,45 min/次,共培訓 5 周。培訓內容包括: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和醫療廢物分類。
② 試驗組:采用“貫穿診療全過程”模擬培訓模式,由新組建的師資培訓團隊進行,選取臨床醫學中基礎教學的內容為情景,醫師選取四大穿刺(骨髓穿刺術、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和腰椎穿刺術),護士選取靜脈留置針操作,將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和醫療廢物分類 5 個模塊的院感管理學理論落實點融入到臨床專業的操作教學中,建立培訓教案和考核評分標準,以此更好地指導醫院感染管理措施在臨床工作中的落實。
試驗組培訓教案實施方案為:由醫院感染管理科、科教科、醫務科、護理部、內科教研室及護理靜脈留置針小組選拔 20 名骨干組成師資培訓團隊。師資培養團隊由廣州市醫院感染管理資深專家進行院感基礎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院感管理學學科發展、院感的判定與防治措施、清潔消毒與滅菌基礎概念、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及標準預防、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技術、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置、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等。同時由中山大學教師發展中心進行醫學教育基本理論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醫學教育研究概述、教學方法概述、課堂教學技巧及教案設計、教學評估實施等。培訓后,師資培訓團隊及時進行同質化討論及共識,結合四大穿刺及靜脈留置針操作過程,將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教學點融入其中,研究制定培訓教案。
試驗組具體培訓方法為:培訓以小組培訓的方式進行,由師資培訓團隊按照制定的教案進行培訓,每次培訓不超過 20 人。① 課程導入:隨機抽取小組 1 名醫師和護士師資進行模擬四大穿刺之一和靜脈留置針的操作,其他師資進行觀察,操作結束后,引導其他師資找出醫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充分調動師資主動思考的能力,然后總結錯誤點的分布及涉及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的內容,時間 45 min。② 理論講授:由 5 位師資培訓團隊的老師結合臨床情景分別進行五大課程的講授,包括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和醫療廢物分類。講授內容以臨床為切入點,以點及面,舉一反三讓師資充分理解知識點在臨床的應用及意義。每周 1 個培訓課程,45 min/次,共培訓 5 周。③ 強化總結:由 2 位師資培訓團隊的老師分別進行一次四大穿刺之一和靜脈留置針操作醫院感染知識點的正確演示,使師資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落實,時間 45 min。
1.2.3 考核方法
兩組均在培訓后 1 個月進行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滿意度考核,考核收集信息包括組別、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專業類別、職稱和工作年限。① 理論知識考核:結合臨床應用建立院感理論知識考核題庫,使用番禺區三基三嚴考試系統進行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分別從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醫療廢物分類 5 個模塊內隨機抽取 20 題進行考核,每個模塊 20 分,總分 100 分。
② 操作技能考核:制定“貫穿診療全過程醫院感染臨床技能考核評分表”,通過觀看醫師四大穿刺操作,護士靜脈留置針操作,觀察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醫療廢物分類等理論是否在臨床實踐中落實,評分表主要包括操作前防護用品的正確選擇和使用,物品準備等,操作中手衛生規范落實,無菌操作技術和預防職業暴露行為控制等,操作后醫療廢物正確分類及處置等,歸納操作前評分 25 分,操作中評分 25 分,操作后 40 分,整體印象 10 分,總分 100 分。
③ 師資滿意度考核: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研究對象對培訓效果的評價,問卷包括了師資對培訓內容、培訓方法、教材價值、課程吸引力、臨床適用性及課程總體滿意度 6 個項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定法[8],分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不確定、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人數/總人數。該問卷信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數為 0.86,重測信度為 0.79。
1.3 數據篩選
在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中,核對基本信息與師資庫信息的一致性,剔除基本信息填寫不完整、不準確的數據,確保數據的一致性與準確性。滿意度考核收集中,剔除同一人員多份問卷,減少數據偏移。
1.4 質量控制
研究團隊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培訓考核嚴格落實實名制簽到制度,培訓教案、理論考核、技能考核及滿意度考核內容均經三輪專家團隊審核,考核人員經同質化培訓,統一考核注意事項、考核填寫方法及評分方法,保證考核信息收集的準確性。所有數據由雙人分別錄人,出現不一致時,對原始數據核查,共同討論協商解決,保證數據準確可靠。由不了解本研究的統計學專業人員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保證結果的客觀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等級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醫院感染管理師資 196 人,每組各 98 人。兩組師資基本情況比較見表1。可見,兩組在性別、年齡、學歷、專業類別、職稱和工作年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理論知識考核評分比較
兩組師資培訓后理論知識考核評分比較見表2。可見,試驗組理論知識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其中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職業暴露處置、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的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而個人防護模塊的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操作技能考核評分比較
兩組師資培訓后操作技能評分比較見表3。可見,試驗組操作技能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其中操作中、操作后和整體印象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操作前的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師資滿意度評分比較
兩組師資培訓滿意度比較見表4。可見,試驗組師資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其中對培訓方法、培訓教材、課程吸引力、臨床適用性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培訓內容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醫院感染管理學經過近 40 年的專業化發展積累,“人人都是科學感控踐行者”“以臨床為主導”“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感控理念與實踐深入人心,目前醫學教育中醫院感染管理學相關教育相對缺失,工作后醫院感染管理學后續教育大多數由院感專職人員以理論培訓的方式完成,缺乏同質化、科學化的培訓課程及培訓方法,亦難以達到臨床應用的目的。有學者也提出采用集中授課方式培訓,往往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少互動,培訓效果明顯不佳[9],因此如何進行醫療機構各級各類人員的培訓,并最終轉化為臨床實踐,科學的醫院感染管理學培訓體系、培訓方法及考核評價標準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借鑒了情景模擬教學的理念,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接近真實的臨床情景,有目的的將學員引入,使其對內容進行思考并作出判斷,是培養學生臨床勝任力的有效方法[10],這正切合了目前“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感控理念,但目前這一方法在醫院感染管理學方面的培訓、研究及使用尚沒有普遍使用[11]。情景模擬教學的培訓效果與場景環境和模擬教學后的反饋密切相關[12-13],因此本研究選取臨床最基礎的教學內容“四大穿刺、靜脈留置針”為培訓背景,既涵蓋了醫師和護士在醫院感染管理學培訓中的內容,又彌補了目前醫學教育中醫院感染管理學相關教育的不足。
本研究顯示,“貫穿診療全過程”模擬培訓模式較傳統理論培訓模式,從理論效果評價、操作技能評價及滿意度 3 個方面均收到較好的培訓效果。操作技能評價中操作前主要涵蓋防護用品使用和物品準備的知識,操作中和操作后主要涵蓋剩余模塊的內容,因此從理論效果評價和操作技能評價的培訓效果模塊比較中,可見對于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兩前三后時機的落實、無菌操作技術的應用、職業暴露預防的行為控制以及5種醫療廢物的正確分類,這些實踐性強的模塊,在“貫穿診療全過程”模擬培訓中更容易讓學員學習吸收,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因此在滿意度評價中,學員對于培訓方法、教材價值、課程吸引力、臨床適用性等方面亦給予充分的肯定。
綜上所述,醫院感染培訓教育是保障醫務人員素質,保障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14],世界衛生組織多次呼吁要提高對醫院感染培訓教育工作的重視[15],然而,醫院感染培訓教育在我國起步比較晚,教學體系亦不夠成熟完善[3],本研究創新性建立“貫穿診療全過程”的模擬院感培訓教學模式,將院感培訓與臨床技能教學培訓相結合,制定培訓教案和考核評價標準,更加有利于將感控培訓轉化為臨床實踐,有利于院感防控措施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的落實,值得在以后的醫學生教育中進一步探索及推廣。另一方面,本研究對醫護人員貫穿診療全過程醫院感染管理學教學培訓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課程設計主要針對基礎感控內容,伴隨著專業技術的日新月異,醫院感染防控策略亦需關注新技術帶來的醫院感染挑戰,如何進行課程拓展以適應各級各類人員的個性化培訓需求,以及應對新技術帶來的醫院感染防控挑戰亦值得進一步探索實踐。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