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的肺康復治療已成為當下研究熱點。肺康復可有效改善 COPD 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降低死亡風險,但目前關于 COPD 肺康復的開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該文基于現有研究,介紹了 COPD 患者肺康復的益處,并針對肺康復開展的時機、地點的選擇及康復療程進行闡述,旨在為 COPD 患者制定個體化肺康復方案提供依據。
引用本文: 郭燦燦, 劉丹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的研究進展. 華西醫學, 2024, 39(6): 965-969. doi: 10.7507/1002-0179.20240509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進行性慢性肺部疾病,以持續存在的呼吸道癥狀及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1]。COPD 目前已成為全球重大健康問題,全球疾病負擔顯示,預計至 2050 年,全球 COPD 患者約 6 億例,與 2020 年相比,COPD 患病人數相對增長了 23%[2]。盡管不斷有新的藥物應用于臨床治療,但是進行性下降的肺功能及諸多合并癥給 COPD 患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因此,需要新的干預措施改善疾病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肺康復已成為 COPD 患者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方式,可幫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減少并發癥和住院風險,提高生存質量,降低醫療成本。但我國關于肺康復方案的認識和實施尚有不足,基于此,本文通過檢索近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對 COPD 患者開展肺康復的益處,開展肺康復的時機、地點及康復療程進行梳理與綜述,旨在為個體化肺康復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1 COPD 肺康復的定義
近年來,隨著 COPD 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對 COPD 的治療不應僅局限于呼吸方面,同時還應關注非呼吸方面及可改善的行為特征,實現精準醫療[3]。目前,肺康復是 COPD 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方式。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指出:肺康復是指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后制定專業治療計劃的一種綜合干預措施,包括運動訓練、教育和行為等改變,旨在幫助慢性疾病患者提升其身心狀況,并長期堅持促進健康的行為[4]。肺康復的開展通常貫穿疾病始終,需要跨學科多團隊協作。運動訓練是肺康復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長期規律進行運動訓練可以有效提升 COPD 患者的運動耐力。但還有許多其他方式可以減輕 COPD 帶來的疾病負擔,促進患者心理健康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貫徹肺康復計劃可以促進肺部健康,降低疾病復發風險,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遠期生存率。
2 COPD 肺康復的益處
2.1 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質量
于婷婷等[5]將納入研究的 COPD 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止咳化痰、抗感染),并對觀察組進行為期 6 周的呼吸肌鍛煉,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呼吸肌康復訓練后,COPD 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得到有效改善,且其日常活動、社會活動、焦慮及抑郁等生活質量方面亦得到改善。還有研究納入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 COPD 患者,在使用無創機械通氣的基礎上,給予短期強化肺康復訓練,結果顯示,患者的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動脈氧分壓及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及 6 分鐘步行試驗顯著優于開展肺康復前[6]。Thapamagar 等[7]發現肺康復可以改善 COPD 患者的睡眠質量,該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是退伍軍人,與普通患者相比其焦慮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患病風險較高,這些因素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睡眠。另外,一項關于美國成人 COPD 患者肺康復的研究表明,肺康復為每位 COPD 患者節省了
2.2 降低死亡風險
2019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造成 400 萬人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其中 COPD 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病因[9]。因此,通過合理的治療措施控制 COPD 病情進展,從而降低死亡率刻不容緩。一項回顧性研究指出,因 COPD 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后 3 個月內開展肺康復治療,其 1 年全因死亡率較 3 個月后開展肺康復治療或不進行肺康復治療的患者顯著降低[10]。COPD 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是 COPD 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我國 COPD 患者每年因急性加重住院治療 0.5~3.5 次[11]。有研究表明,早期實行肺康復監督可以減少 AECOPD 患者的住院天數,降低死亡率及再入院風險,并且對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方面有益[12]。
2.3 改善身心健康
COPD 以不可逆的氣流受限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會導致氣道狹窄及肺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對 COPD 患者進行全面的身心健康管理和支持至關重要。臨床上 COPD 患者為了避免勞力性呼吸困難的發生,通常會久坐不動,這有可能會導致社交孤立以及負面的心理障礙。France 等[13]研究指出,肺康復可以改善具有認知障礙的穩定期 COPD 患者的認知功能,對于輕中度認知障礙的AECOPD 患者,都應積極鼓勵其參加肺康復治療。在臨床實踐中,COPD 患者常合并焦慮和抑郁[14]。研究顯示,在肺康復計劃中納入心理治療可以降低 COPD 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15]。Lan 等[16]的研究顯示,肺康復不僅可以改善 COPD 患者的睡眠質量,還可以提升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合理開展肺康復計劃可以改善 COPD 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況,提升整體幸福感。
3 COPD 肺康復的內容
COPD 肺康復是一項綜合措施,旨在通過運動訓練、呼吸訓練、教育和支持等手段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況[4]。肺康復計劃的開展需要多團隊協作及患者本人的積極參與,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目前關于 COPD 患者肺康復的指南已達成共識,各國醫療權威機構基于最新的臨床研究及專家共識均發布了相關指南及建議,提供了 COPD 患者實行肺康復計劃的最佳實踐建議,強調了針對 COPD 患者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以滿足不同患者的特定需求及狀況。因此,在制定肺康復計劃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存在的并發癥以及個人偏好等多方面因素。下文將結合國內外研究對 COPD 肺康復的具體方案,如開展的時機、地點、療程及患者依從性等進行總結闡述。
3.1 肺康復的時機
目前多認為大多數 COPD 患者均可以進行肺康復治療,但仍需要根據個體情況評估是否確實適合進行肺康復。COPD 穩定期、AECOPD 后均可以進行肺康復治療,但在 AECOPD 期間是否應進行肺康復仍存在爭議。
3.1.1 COPD 穩定期的肺康復
COPD 穩定期患者進行肺康復的時機選擇相對靈活,可以在專業醫療團隊的指導下隨時開始肺康復計劃,可以是定期的康復課程,也可以居家進行自我管理和鍛煉。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堅持參與康復活動,以提高肺功能,減輕呼吸困難癥狀,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預防病情惡化。對于穩定期 COPD 患者,以藥物治療為基礎的肺康復訓練比單純藥物治療更能有效改善肺功能、運動耐量、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而且,每周 5 次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每周訓練 3 次[17]。不同頻次的肺康復訓練對 COPD 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改善效果不同[18]。需注意的是,COPD 穩定期患者在自我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提高自我管理意識、技能和管理效能,通過情景模擬訓練可以起到監督作用,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相較于常規的肺康復效果更好[19]。
3.1.2 AECOPD 后的肺康復
COPD 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后進行肺康復是非常重要的,但肺康復的時機需在急性加重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之后。在一項納入 150 例因 AECOPD 住院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受試者被分配至出院后 2 周內進行肺康復治療,或在出院 2 個月后開始接受相同的肺康復治療,結果表明與穩定期后期開始的肺康復相比,早期肺康復雖然沒有延長 AECOPD 患者再入院的時間間隔或提高生存率,但是可以使患者的身體機能更快改善[20]。亦有研究顯示,AECOPD 患者早期進行肺康復對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有顯著益處[21]。納入 20 項隨機對照試驗的 Meta 分析指出,AECOPD 住院患者的早期肺康復對再入院率、運動能力、生活質量和呼吸困難有顯著的有益影響[22]。AECOPD 后的早期肺康復對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作用尚不確切,早期肺康復的具體時機應根據 AECOPD 患者病情的穩定性和醫院的肺康復設施來決定。
3.2 肺康復的地點
目前 COPD 肺康復可以在醫院、社區、家庭等多種場所開展[23]。目前居家及遠程的 COPD 肺康復都已有廣泛應用[24],但傳統的醫務人員監督下進行肺康復的方法仍是首選[23]。
Lindenauer 等[10]的研究納入
劉桂霞等[28]通過調查指出,AECOPD 患者經有效治療后病情穩定階段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時期,但受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和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患者的依從性較差,通過醫院-社區-家庭肺康復訓練可以更好地改善 COPD 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降低疾病復發的風險。雖然在醫院進行肺康復可以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和監督,且有豐富的康復設備和醫療資源,但是,若部分患者由于交通不便、身體狀況不允許等原因選擇居家進行肺康復,則可以通過遠程康復實現。遠程康復可以通過電話、視頻會議或線上平臺進行,醫護人員可以遠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監測病情變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遠程肺康復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患者居家或者在其他地方接受康復服務,無需頻繁前往醫院,這增加了康復的可及性,特別是對處于偏遠地區或活動不便的患者而言更為重要。一項隨機多中心試驗表明,遠程肺康復較傳統肺康復完成率更高,且與傳統肺康復組相比,遠程肺康復組的 COPD 評估測試、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改善[29]。
遠程醫療讓患者居家就可以接受醫療服務,較傳統康復而言,雖然其康復效果沒有顯著提升,但可以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減少交叉感染,具有可及性和可行性,而且還提高了患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30]。已有研究表明,線上服務可以改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預后,在要求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對于需要面對面進行診療的患者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需要其花費額外的時間處理線上診療[31]。一項為期 2 年對 COPD 患者進行遠程康復的試驗表明,長期遠程康復和在家中進行無監督訓練都成功地減少了 COPD 患者的再入院次數,且在 1 年內患者的健康狀況較好,運動能力達到并保持顯著改善[32]。Benzo 等[33]對 154 例中度及重度 COPD 患者進行為期 8 周、每周 6 次的視頻指導練習,每周通過電話進行健康指導,以監測受試者的活動和癥狀,結果發現患者表現出高度的依從性,并且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遠程監測和健康指導可促進 COPD 患者的健康和行為改變,因為 COPD 對生活質量、自我管理、日常身體活動、睡眠和抑郁等各個方面都有影響[34]。遠程醫療的優勢在于解決了患者行動不便、交通費用昂貴等諸多問題,但是 COPD 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難以獲取網絡信息及進行網絡社交,且存在遠程醫療設備成本高昂等問題,這些均成為當下發展遠程醫療的阻力[35]。我國目前存在缺乏專業的呼吸康復團隊、肺康復治療資源整體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均導致患者很少得到專業的肺康復治療[36]。因此,醫務人員應積極主動學習肺康復相關知識以適應不同的肺康復模式。
3.3 肺康復的療程
COPD 患者肺康復的療程因人而異,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整體狀況、康復目標以及參與程度等。通常情況下,肺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非一次性的治療,需要長期參與和努力。COPD 診治指南指出,COPD 穩定期患者肺康復療程至少為 6~8 周,醫務工作者監督下至少每周 2 次,GOLD(COPD 全球倡議)2022 版指南亦推薦 COPD 肺康復療程需有 6~8 周的強化期并長期維持康復治療[23]。COPD 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需要終身管理和監測。即使在康復達到一定程度后,患者仍然需要定期參與康復活動,遵循醫療團隊的建議,并進行持續的自我管理和監測,以保持健康狀態,這對于改善肺功能、減輕呼吸道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4 總結
綜上所述,應鼓勵 COPD 患者開展肺康復治療,肺康復訓練的開展可以使 COPD 患者多方面受益,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風險,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經濟開銷及減輕家庭負擔。但目前我國 COPD 肺康復的開展尚有不足,開展肺康復的時機、地點、療程以及患者依從性等臨床具體問題仍有待進一步優化。尚需要制定個體化的肺康復計劃,通過跨學科多團隊共同合作進行序貫治療和全程管理。此外,COPD 遠程肺康復如何有效開展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進行性慢性肺部疾病,以持續存在的呼吸道癥狀及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1]。COPD 目前已成為全球重大健康問題,全球疾病負擔顯示,預計至 2050 年,全球 COPD 患者約 6 億例,與 2020 年相比,COPD 患病人數相對增長了 23%[2]。盡管不斷有新的藥物應用于臨床治療,但是進行性下降的肺功能及諸多合并癥給 COPD 患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因此,需要新的干預措施改善疾病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肺康復已成為 COPD 患者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方式,可幫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減少并發癥和住院風險,提高生存質量,降低醫療成本。但我國關于肺康復方案的認識和實施尚有不足,基于此,本文通過檢索近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對 COPD 患者開展肺康復的益處,開展肺康復的時機、地點及康復療程進行梳理與綜述,旨在為個體化肺康復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1 COPD 肺康復的定義
近年來,隨著 COPD 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對 COPD 的治療不應僅局限于呼吸方面,同時還應關注非呼吸方面及可改善的行為特征,實現精準醫療[3]。目前,肺康復是 COPD 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方式。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指出:肺康復是指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后制定專業治療計劃的一種綜合干預措施,包括運動訓練、教育和行為等改變,旨在幫助慢性疾病患者提升其身心狀況,并長期堅持促進健康的行為[4]。肺康復的開展通常貫穿疾病始終,需要跨學科多團隊協作。運動訓練是肺康復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長期規律進行運動訓練可以有效提升 COPD 患者的運動耐力。但還有許多其他方式可以減輕 COPD 帶來的疾病負擔,促進患者心理健康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貫徹肺康復計劃可以促進肺部健康,降低疾病復發風險,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遠期生存率。
2 COPD 肺康復的益處
2.1 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質量
于婷婷等[5]將納入研究的 COPD 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止咳化痰、抗感染),并對觀察組進行為期 6 周的呼吸肌鍛煉,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呼吸肌康復訓練后,COPD 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得到有效改善,且其日常活動、社會活動、焦慮及抑郁等生活質量方面亦得到改善。還有研究納入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 COPD 患者,在使用無創機械通氣的基礎上,給予短期強化肺康復訓練,結果顯示,患者的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動脈氧分壓及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及 6 分鐘步行試驗顯著優于開展肺康復前[6]。Thapamagar 等[7]發現肺康復可以改善 COPD 患者的睡眠質量,該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是退伍軍人,與普通患者相比其焦慮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患病風險較高,這些因素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睡眠。另外,一項關于美國成人 COPD 患者肺康復的研究表明,肺康復為每位 COPD 患者節省了
2.2 降低死亡風險
2019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造成 400 萬人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其中 COPD 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病因[9]。因此,通過合理的治療措施控制 COPD 病情進展,從而降低死亡率刻不容緩。一項回顧性研究指出,因 COPD 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后 3 個月內開展肺康復治療,其 1 年全因死亡率較 3 個月后開展肺康復治療或不進行肺康復治療的患者顯著降低[10]。COPD 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是 COPD 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我國 COPD 患者每年因急性加重住院治療 0.5~3.5 次[11]。有研究表明,早期實行肺康復監督可以減少 AECOPD 患者的住院天數,降低死亡率及再入院風險,并且對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方面有益[12]。
2.3 改善身心健康
COPD 以不可逆的氣流受限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會導致氣道狹窄及肺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對 COPD 患者進行全面的身心健康管理和支持至關重要。臨床上 COPD 患者為了避免勞力性呼吸困難的發生,通常會久坐不動,這有可能會導致社交孤立以及負面的心理障礙。France 等[13]研究指出,肺康復可以改善具有認知障礙的穩定期 COPD 患者的認知功能,對于輕中度認知障礙的AECOPD 患者,都應積極鼓勵其參加肺康復治療。在臨床實踐中,COPD 患者常合并焦慮和抑郁[14]。研究顯示,在肺康復計劃中納入心理治療可以降低 COPD 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15]。Lan 等[16]的研究顯示,肺康復不僅可以改善 COPD 患者的睡眠質量,還可以提升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合理開展肺康復計劃可以改善 COPD 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況,提升整體幸福感。
3 COPD 肺康復的內容
COPD 肺康復是一項綜合措施,旨在通過運動訓練、呼吸訓練、教育和支持等手段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況[4]。肺康復計劃的開展需要多團隊協作及患者本人的積極參與,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目前關于 COPD 患者肺康復的指南已達成共識,各國醫療權威機構基于最新的臨床研究及專家共識均發布了相關指南及建議,提供了 COPD 患者實行肺康復計劃的最佳實踐建議,強調了針對 COPD 患者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以滿足不同患者的特定需求及狀況。因此,在制定肺康復計劃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存在的并發癥以及個人偏好等多方面因素。下文將結合國內外研究對 COPD 肺康復的具體方案,如開展的時機、地點、療程及患者依從性等進行總結闡述。
3.1 肺康復的時機
目前多認為大多數 COPD 患者均可以進行肺康復治療,但仍需要根據個體情況評估是否確實適合進行肺康復。COPD 穩定期、AECOPD 后均可以進行肺康復治療,但在 AECOPD 期間是否應進行肺康復仍存在爭議。
3.1.1 COPD 穩定期的肺康復
COPD 穩定期患者進行肺康復的時機選擇相對靈活,可以在專業醫療團隊的指導下隨時開始肺康復計劃,可以是定期的康復課程,也可以居家進行自我管理和鍛煉。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堅持參與康復活動,以提高肺功能,減輕呼吸困難癥狀,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預防病情惡化。對于穩定期 COPD 患者,以藥物治療為基礎的肺康復訓練比單純藥物治療更能有效改善肺功能、運動耐量、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而且,每周 5 次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每周訓練 3 次[17]。不同頻次的肺康復訓練對 COPD 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改善效果不同[18]。需注意的是,COPD 穩定期患者在自我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提高自我管理意識、技能和管理效能,通過情景模擬訓練可以起到監督作用,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相較于常規的肺康復效果更好[19]。
3.1.2 AECOPD 后的肺康復
COPD 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后進行肺康復是非常重要的,但肺康復的時機需在急性加重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之后。在一項納入 150 例因 AECOPD 住院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受試者被分配至出院后 2 周內進行肺康復治療,或在出院 2 個月后開始接受相同的肺康復治療,結果表明與穩定期后期開始的肺康復相比,早期肺康復雖然沒有延長 AECOPD 患者再入院的時間間隔或提高生存率,但是可以使患者的身體機能更快改善[20]。亦有研究顯示,AECOPD 患者早期進行肺康復對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有顯著益處[21]。納入 20 項隨機對照試驗的 Meta 分析指出,AECOPD 住院患者的早期肺康復對再入院率、運動能力、生活質量和呼吸困難有顯著的有益影響[22]。AECOPD 后的早期肺康復對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作用尚不確切,早期肺康復的具體時機應根據 AECOPD 患者病情的穩定性和醫院的肺康復設施來決定。
3.2 肺康復的地點
目前 COPD 肺康復可以在醫院、社區、家庭等多種場所開展[23]。目前居家及遠程的 COPD 肺康復都已有廣泛應用[24],但傳統的醫務人員監督下進行肺康復的方法仍是首選[23]。
Lindenauer 等[10]的研究納入
劉桂霞等[28]通過調查指出,AECOPD 患者經有效治療后病情穩定階段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時期,但受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和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患者的依從性較差,通過醫院-社區-家庭肺康復訓練可以更好地改善 COPD 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降低疾病復發的風險。雖然在醫院進行肺康復可以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和監督,且有豐富的康復設備和醫療資源,但是,若部分患者由于交通不便、身體狀況不允許等原因選擇居家進行肺康復,則可以通過遠程康復實現。遠程康復可以通過電話、視頻會議或線上平臺進行,醫護人員可以遠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監測病情變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遠程肺康復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患者居家或者在其他地方接受康復服務,無需頻繁前往醫院,這增加了康復的可及性,特別是對處于偏遠地區或活動不便的患者而言更為重要。一項隨機多中心試驗表明,遠程肺康復較傳統肺康復完成率更高,且與傳統肺康復組相比,遠程肺康復組的 COPD 評估測試、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改善[29]。
遠程醫療讓患者居家就可以接受醫療服務,較傳統康復而言,雖然其康復效果沒有顯著提升,但可以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減少交叉感染,具有可及性和可行性,而且還提高了患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30]。已有研究表明,線上服務可以改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預后,在要求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對于需要面對面進行診療的患者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需要其花費額外的時間處理線上診療[31]。一項為期 2 年對 COPD 患者進行遠程康復的試驗表明,長期遠程康復和在家中進行無監督訓練都成功地減少了 COPD 患者的再入院次數,且在 1 年內患者的健康狀況較好,運動能力達到并保持顯著改善[32]。Benzo 等[33]對 154 例中度及重度 COPD 患者進行為期 8 周、每周 6 次的視頻指導練習,每周通過電話進行健康指導,以監測受試者的活動和癥狀,結果發現患者表現出高度的依從性,并且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遠程監測和健康指導可促進 COPD 患者的健康和行為改變,因為 COPD 對生活質量、自我管理、日常身體活動、睡眠和抑郁等各個方面都有影響[34]。遠程醫療的優勢在于解決了患者行動不便、交通費用昂貴等諸多問題,但是 COPD 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難以獲取網絡信息及進行網絡社交,且存在遠程醫療設備成本高昂等問題,這些均成為當下發展遠程醫療的阻力[35]。我國目前存在缺乏專業的呼吸康復團隊、肺康復治療資源整體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均導致患者很少得到專業的肺康復治療[36]。因此,醫務人員應積極主動學習肺康復相關知識以適應不同的肺康復模式。
3.3 肺康復的療程
COPD 患者肺康復的療程因人而異,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整體狀況、康復目標以及參與程度等。通常情況下,肺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非一次性的治療,需要長期參與和努力。COPD 診治指南指出,COPD 穩定期患者肺康復療程至少為 6~8 周,醫務工作者監督下至少每周 2 次,GOLD(COPD 全球倡議)2022 版指南亦推薦 COPD 肺康復療程需有 6~8 周的強化期并長期維持康復治療[23]。COPD 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需要終身管理和監測。即使在康復達到一定程度后,患者仍然需要定期參與康復活動,遵循醫療團隊的建議,并進行持續的自我管理和監測,以保持健康狀態,這對于改善肺功能、減輕呼吸道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4 總結
綜上所述,應鼓勵 COPD 患者開展肺康復治療,肺康復訓練的開展可以使 COPD 患者多方面受益,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風險,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經濟開銷及減輕家庭負擔。但目前我國 COPD 肺康復的開展尚有不足,開展肺康復的時機、地點、療程以及患者依從性等臨床具體問題仍有待進一步優化。尚需要制定個體化的肺康復計劃,通過跨學科多團隊共同合作進行序貫治療和全程管理。此外,COPD 遠程肺康復如何有效開展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