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〇九醫院,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院骨科(福建漳州 363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微創鋼板接骨術(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術后脛骨旋轉對患者膝、踝關節功能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MIPO治療并符合選擇標準的45例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患者臨床資料。男20例,女25例;年齡19~68歲,平均43.6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傷11例,交通事故傷15例,重物砸傷7例,跌倒傷12例。受傷至入院時間1~6 h,平均3.7 h。單純脛骨骨折28例,合并同側腓骨骨折17例。開放骨折9例,閉合骨折36例。脛骨遠端骨折國際內固定研究協會/美國骨創傷協會(AO/OTA)分型:43A1型12例,43A2型17例,43A3型16例。隨訪期間采用下肢功能評分(LEFS)、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膝關節損傷與骨關節炎評分(KOOS)分別評估下肢以及踝、膝關節功能,測量膝、踝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攝踝關節正側位X線片評估骨折愈合情況。CT檢查測量雙下肢脛骨旋轉角度并計算患側與健側差值,旋轉角度差值絕對值≥10° 判定為脛骨旋轉不良。根據是否脛骨旋轉不良,將患者分為正常組和旋轉不良組進行療效比較。結果  術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早期并發癥發生。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26個月,平均18.6個月。影像學復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時間9~14周,平均11.2周。末次隨訪時,LEFS評分為60~68分,平均62.3分;AOFAS評分為89~97分,平均92.6分;KOOS評分為158~164分,平均161.3分。踝關節ROM:跖屈40.0°~45.0°,平均42.8°;背伸10.5°~22.0°,平均17.7°。膝關節ROM:屈曲130.0°~135.0°,平均132.6°;伸直–8.8°~–5.0°,平均–7.1°。患者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為89~93分,平均90.7分。45例患者脛骨旋轉角差值絕對值為2.6°~17.3°,平均8.9°;15例(33.3%)脛骨旋轉不良,其中內旋10例、外旋5例。旋轉良好組與正常組術前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構成比以及末次隨訪時AOFAS評分、KOOS評分、LEFS評分、SF-36量表評分以及膝、踝關節各向ROM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MIPO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術后脛骨旋轉不良發生率較高,但對膝、踝關節功能無明顯影響。盡管如此,術中仍應精細操作、精確評估以避免旋轉不良的發生。

引用本文: 張劍平, 劉暉, 徐維臻, 熊遠飛, 張金輝, 吳進. 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微創鋼板接骨術后脛骨旋轉對膝、踝關節功能影響的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0): 1236-1241. doi: 10.7507/1002-1892.20240404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機器人輔助股骨頸動力交叉釘系統聯合空心加壓螺釘治療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近期療效
  • 下一篇

    尺骨橫向骨搬移技術在治療上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的初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