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金 1,2 , 何春念 3 , 周健 1,2 , 陳偉 1,2 , 聶開瑜 1,2 , 魏在榮 1,2 , 常樹森 1,2
  • 1.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貴州遵義 563003);
  • 2. 遵義醫科大學組織損傷修復與再生醫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貴州遵義 563003);
  • 3.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日間手術病房(貴州遵義 5630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尺骨橫向骨搬移技術治療上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的可行性和臨床效果。 方法  回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7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7例男性上肢TAO患者臨床資料。年齡32~50 歲,平均40.1歲。病程6~24個月,平均13.6個月。吸煙史8~31年,平均18.4年。均伴有手指潰瘍或壞疽,包括拇、示指1例,示、中指1例,中、環指1例,環指1例,環、小指3例。術前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為(9.1±0.7)分。所有患者均行尺骨橫向骨搬移技術治療。記錄創面愈合時間及靜息痛消失時間;采用VAS評分評估患者手術前后手部疼痛程度;術前及術后1個月檢測血清IL-6水平變化;術前及術后3個月行患肢動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檢查評估患者血管變化情況;術后1年基于Patwa和Krishnan分級系統評估臨床效果。 結果 7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2~17個月,平均 13.7個月。所有患者潰瘍均順利愈合,創面愈合時間14~21 d,平均17.3 d;隨訪期間患者均無并發癥發生,潰瘍無復發。患者靜息痛消失時間為8~15 d,平均12.1 d。術前及術后1個月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別為(25.1±5.9)pg/mL和(11.9±2.9)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63,P=0.002)。術后3個月CTA檢查示上肢部分血管再通,側支循環建立,較術前明顯改善。術后1、7、28 d及6個月VAS評分分別為(6.4±0.8)、(3.7±0.8)、(0.6±0.8)、(0.1±0.4)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并且隨時間延長逐漸降低,術后各時間點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年根據Patwa和Krishnan分級系統評價臨床效果,7例患者均為優。 結論 尺骨橫向骨搬移技術能夠改善上肢TAO患者上肢血液循環,重建微循環,抑制炎癥、促進潰瘍愈合,緩解肢體疼痛。

引用本文: 莫小金, 何春念, 周健, 陳偉, 聶開瑜, 魏在榮, 常樹森. 尺骨橫向骨搬移技術在治療上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的初步應用.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0): 1242-1248. doi: 10.7507/1002-1892.20240409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微創鋼板接骨術后脛骨旋轉對膝、踝關節功能影響的研究
  • 下一篇

    老年男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圍術期血清IL-6水平變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