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對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和評價。方法廣泛查閱國內外關于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的相關研究文獻,對其優缺點、臨床療效和未來展望等進行總結。結果目前廣泛認可的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優勢在于數字化、智能化的術前規劃,精準化假體安裝和量化的術中軟組織平衡,以及良好的術后影像學假體對位和對線,但臨床療效優勢仍存在爭議。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主要有機器人系統價格昂貴、手術時間延長、影像學依賴機器人系統的放射性損傷增加等。結論相較于傳統手術,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可提高假體位置的精準度、輔助量化評估軟組織張力,且可重復性高。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評估臨床功能和假體生存率,以及優化機器人系統。
目的探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髕骨置換與否對療效的影響。方法將 2013 年 3 月—2015 年 8 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 30 例(60 膝)骨關節炎患者納入研究。男 24 例,女 6 例;年齡 37~65 歲,平均 57.2 歲。體質量指數 19.5~40.3 kg/m2,平均 28.2 kg/m2。Kellgren-Lawrence 分級:Ⅲ級 8 例,Ⅳ級 22 例。患者均行雙膝 TKA,隨機選取一側行髕骨置換(置換側),另一側不置換髕骨(未置換側)。記錄雙側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隨訪期間行膝關節學會評分系統(KSS)評分,參照人工關節被遺忘指數(FJS)評分計算遺忘率,觀察膝前痛、膝關節束縛感、捻發音或握雪感、髕前彈響、髕腱無力發生情況;患者自評上下樓、屈曲負重、下蹲起立、盤腿、下跪、伸膝困難程度以及自我感覺評價;影像學檢查觀察假體位置。結果置換側手術時間為(126±14)min,未置換側為(112±11)mi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103,P=0.030);術中失血量兩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3.431,P=0.800)。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2~4 年,平均 2.6 年。術前及術后 6 周、6 個月、2 年時雙側 KSS 臨床及功能評分比較,術前及術后 6 周雙側膝前痛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比較,術后 6 周、6 個月、2 年時雙側膝關節捻發音或握雪感、束縛感、膝前彈響、髕腱無力發生率比較,患者自評雙側上下樓、屈曲負重、下蹲起立、盤腿、下跪、伸膝困難率比較,以及術后 2 年時雙側 FJS 評分遺忘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6 個月及 2 年置換側 VAS 評分顯著低于未置換側(Z=–1.997,P=0.046;Z=–2.197,P=0.028)。術后 6 周患者自我感覺評價分級髕骨置換側好于未置換側(χ2=4.271,P=0.039);術后 6 個月及 2 年兩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影像學檢查顯示,隨訪期間均無假體松動發生。結論TKA 術中行髕骨置換后患者總體感覺優于未置換。
目的 比較初次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行髕骨置換與否的中、遠期臨床療效。 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9月行雙側TKA的2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選擇一側行髕骨置換(置換組),另一側不行髕骨置換(對照組)。男4例,女22例;年齡51~65歲,平均59歲。Kellgren-Lawrence分級:雙膝Ⅳ級21例、Ⅲ級5例。兩組手術側別及術前膝關節協會評分(KSS)的臨床和功能評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術前膝前痛定位點構成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并比較患者雙側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有無髕前彈響、束縛感、髕腱無力、捻發音或握雪感等異常體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主觀評價包括人工關節遺忘評分(FJS)、膝關節高級活動困難程度(包括屈曲負重、上樓、下樓、下蹲起立、下跪、伸膝、盤腿7個項目);采用KSS臨床/功能評分及VAS評分評價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通過定位圖進行膝前痛位置定位。 結果置換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時間8~23 d,平均12.6 d。術后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9~11年,平均9.7年。除1例因內科疾病導致多器官衰竭于術后9年死亡以及5例影像學資料不全,余20例患者經影像學評估后發現,對照組1側膝關節發生髕骨脫位;其余患者無假體失敗(斷裂、松動、移位等)、髕骨骨折、髕骨壞死、髕骨不穩、髕韌帶斷裂、假體翻修等發生。患者兩側膝關節均無因髕骨相關并發癥或膝前痛導致的再次手術。術后2年及末次隨訪時,兩組雙膝關節髕前彈響、束縛感、髕腱無力、捻發音或握雪感等異常體征發生率,膝關節高級活動困難發生率,以及膝前痛定位點構成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KSS臨床評分、功能評分及VAS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術后兩時間點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年和末次隨訪時,兩組FJ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初次TKA中行髕骨置換與否具有相似的中、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