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總結圍手術期處理經驗。 方法回顧性分析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施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47例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齡60~79歲;風濕性心臟病35例,退行性心臟瓣膜病10例,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畸形2例;術前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23例,Ⅲ級19例,Ⅳ級5例。體外循環下行心瓣膜置換術,或同期行三尖瓣成形術(TVP)、左心房血栓清除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觀察手術早期病死率、并發癥及心功能改善情況。 結果全組行二尖瓣置換術(MVR)27例,主動脈瓣置換術(AVR)15例,MVR+AVR 5例,同期行TVP 4例,左心房血栓清除術3例,CABG 6例。全組手術時間138~412(196±52)min,體外循環時間48~301(108±33)min,主動脈阻斷時間34~196(87±21)min,住院時間12~31(19±5)d。無術中死亡病例,術后早期死亡2例(4.3%),死亡原因為左心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術后發生并發癥23例(51.1%),包括呼吸功能不全6例,肺部感染5例,心律失常5例,切口感染2例,胸腔積液2例,低心排血量綜合征2例,腎功能不全1例。通過電話、網上視頻、來院復查等方式隨訪生存患者45例,隨訪時間1~32個月,隨訪率100%,心功能改善至Ⅰ級11例、Ⅱ級32例、Ⅲ級2例。 結論針對老年瓣膜疾病的特點,提高手術技巧,改善圍手術期處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減少并發癥。
目的 探討單核細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monocyte count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對行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患者術后早期并發癥的影響,并探索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早期并發癥的預測因子。方法回顧性納入 2021年10月—2023年 9月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行非體外循環下單純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依據MHR中位數將患者分為低值組和高值組。比較兩組的臨床資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探索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及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預測因子。結果 共納入220例患者,MHR中位數為0.48。低值組(MHR<0.48)患者共108例,其中男71例、女37例,平均年齡(65.28±7.85)歲。高值組(MHR≥0.48)患者共112例,其中男84例、女28例,平均年齡(64.57±8.7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值組術后AF及AKI發生率明顯高于低值組(P<0.05),其他術后并發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MHR是術后AKI及AF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MHR是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新發AF及AKI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