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menu id="0mmq6"></menu>
  • <table id="0mmq6"><option id="0mmq6"></option></table>
  • <bdo id="0mmq6"></bdo><noscript id="0mmq6"><kbd id="0mmq6"></kbd></noscript>
  • <td id="0mmq6"></td><table id="0mmq6"></table>
  • <table id="0mmq6"></table><td id="0mmq6"></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左惠娟" 1條結果
    • 肺栓塞快速反應團隊(PERT)模式對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療策略和遠期預后的影響—PERT實施一年研究結果

      目的 評估在中國首個肺栓塞快速反應團隊(Pulmonary Embolism Response Team,PERT)實施前后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治療策略和遠期預后的影響。方法 以PERT正式開始運行時間2017年7月為節點,通過醫院電子病歷系統納入此節點時間前后各1年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就診的所有APE患者。2016年7月5日—2017年7月4日接受傳統治療的108例APE患者為對照組(Pre-PERT組),2017年7月5日—2018年7月4日接受PERT模式救治的102例APE患者為干預組(Post-PERT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策略并對這些患者進行出院1年的隨訪,評價其抗凝治療、隨訪依從性和遠期預后。結果 共納入Pre-PERT組108例,Post-PERT組102例。兩組APE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抗凝治療(87.3%比81.5%,P=0.251)、導管定向治療(3.9%比2.8%,P=0.644)、下腔靜脈濾器治療(1.0%比1.9%,P=1.000)、外科血栓切除術(2.0%比0.9%,P=0.613)、全身溶栓(3.9%比4.6%,P=0.582)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出院1年時Post-PERT組利伐沙班使用率高于Pre-PERT組,華法林使用率低于Pre-PERT組(54.5%比32.5%,43.6%比59.0%,P=0.043),Post-PERT組抗凝時長比Pre-PERT組長(11.9個月比10.3個月,P<0.001)。1年內兩組全因死亡率、出血事件發生率和因肺栓塞再住院率分別為10.4%比8.6%、14.3%比14.8%和1.3%比2.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3.453,P=0.485)。結論 PERT實施早期階段,APE治療仍以抗凝和常規治療手段為主,高級治療手段(導管定向治療、外科血栓切除術)有改善,差異雖未呈現統計學意義,但實施僅1年已呈現擴大的趨勢。隨訪發現PERT實施后高級治療手段略有提升的情況下,未增加1年內全因死亡率和出血事件。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日本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