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menu id="0mmq6"></menu>
  • <table id="0mmq6"><option id="0mmq6"></option></table>
  • <bdo id="0mmq6"></bdo><noscript id="0mmq6"><kbd id="0mmq6"></kbd></noscript>
  • <td id="0mmq6"></td><table id="0mmq6"></table>
  • <table id="0mmq6"></table><td id="0mmq6"></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徐美青" 3條結果
    • 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的遠期療效

      目的評價胸腺擴大切除術術后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遠期療效及預后的影響因素。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4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1例、女34例,年齡32.6(16~50)歲。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計算有效率,了解療效隨時間的變化,并對患者性別、年齡、Osserman分型、病理類型進行單因素分析。 結果45例完成隨訪,隨訪率100%,隨訪時間58.3(36~108)個月。有效率80.0%(36/45),隨訪時間越長有效率越高。影響重癥肌無力療效的單因素分析表明,性別(P=0.666)不是MG預后的影響因素,而年齡(P=0.019)、Osserman分型(P=0.024)和病理類型(P=0.043)是預后的影響因素。 結論胸腺擴大切除術遠期療效滿意,且隨訪時間越長預后更好。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微創McKeown術治療局部晚期食管鱗癌近期結果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目的 探索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微創McKeown術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臨床療效。 方法回顧性納入2022年7月—2023年3月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行微創McKeown手術聯合新輔助治療的局部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鱗癌)患者。根據術前是否接受免疫治療,將患者分為新輔助免疫治療組和非新輔助免疫治療組。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臨床資料和術后3個月隨訪資料。 結果共納入47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齡(67.57±7.64)歲。免疫治療組29例,非免疫治療組18例。兩組基線資料、圍手術期并發癥、近期并發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輔助治療、3個月內轉移/復發、R0切除率、術后病理分期降期、美國病理學會(CAP)腫瘤退縮分級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微創食管癌手術治療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鱗癌安全可靠,不延長手術時間,不增加術中出血量和圍手術期并發癥。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肺部手術后慢性咳嗽影響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行肺部手術后慢性咳嗽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行肺部手術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其術后8周是否存在咳嗽分為慢性咳嗽組103例和非慢性咳嗽組324例。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吸煙史、合并癥、術前肺功能指標、胸腔粘連、麻醉時間、手術部位、手術方式、淋巴結清掃方式、腫瘤最大徑、術后胸腔引充管留置時間等。對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共納入427例肺部手術患者,男165例、女262例,平均年齡(59.93±12.11)歲;慢性咳嗽發生率為24.12%,單因素分析表明,兩組患者吸煙史、術前肺功能指標、胸腔粘連、麻醉時間≥135.5 min、手術部位、手術方式、淋巴結清掃方式、腫瘤最大徑和術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手術部位(右上肺)、手術方式(肺葉切除術)、行淋巴結清掃和麻醉時間≥135.5 min是肺部手術后慢性咳嗽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行右上肺手術、肺葉切除術、行淋巴結清掃及麻醉時間≥135.5 min的患者術后出現慢性咳嗽的風險較高。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日本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