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menu id="0mmq6"></menu>
  • <table id="0mmq6"><option id="0mmq6"></option></table>
  • <bdo id="0mmq6"></bdo><noscript id="0mmq6"><kbd id="0mmq6"></kbd></noscript>
  • <td id="0mmq6"></td><table id="0mmq6"></table>
  • <table id="0mmq6"></table><td id="0mmq6"></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戴一像" 1條結果
    • 改良式髕骨單隧道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的療效分析

      目的 探討改良式髕骨單隧道內側髕股韌帶(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23年1月—6月,共納入61例擬行自體半腱肌重建MPFL治療的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2組,31例采用髕骨內側雙錨釘MPFL重建(髕骨錨釘組),30例采用髕骨單隧道MPFL重建(髕骨隧道組),兩組股骨端均采用可吸收擠壓螺釘固定。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側別、脛骨結節至滑車溝距離(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TT-TG)、Q角、Caton-Deschamps指數、脫位次數及術前Kujala評分、術前髕骨傾斜角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復查膝關節CT觀察髕骨骨道、髕骨錨釘位置及髕骨復位情況,同時測量髕骨傾斜角;術前,術后2周及1、3、6、12個月采用Kujala評分評估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術后3個月行切口美觀滿意度評分;術后12個月復查膝關節MRI測量移植肌腱信噪比(signal-to-noise quotient,SNQ)比較兩組患者移植物的成熟度。 結果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膝關節CT復查示髕骨骨道、髕骨錨釘位置與術中透視定位一致;兩組髕骨傾斜角手術前后差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14個月,平均12.8個月。髕骨錨釘組有1例髕骨端錨釘縫線排斥反應,經清創換藥后切口愈合。隨訪期間患者均無髕骨脫位復發、感染、術后僵硬等相關并發癥發生。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后各時間點Kujala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術后3個月均恢復至正常水平。術后極早期(2周時)髕骨隧道組Kujala評分高于髕骨錨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時間點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髕骨隧道組患者術后3個月切口美觀滿意度評分及術后12個月SNQ顯著優于髕骨錨釘組(P<0.05)。 結論 采用改良式髕骨單隧道MPFL重建治療不伴病理性TT-TG的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髕骨單隧道定位方式形成的髕骨端滑動-固定結構為重建的MPFF提供了一個可變自由度,在康復極早期展現了很好的臨床療效。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日本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