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menu id="0mmq6"></menu>
  • <table id="0mmq6"><option id="0mmq6"></option></table>
  • <bdo id="0mmq6"></bdo><noscript id="0mmq6"><kbd id="0mmq6"></kbd></noscript>
  • <td id="0mmq6"></td><table id="0mmq6"></table>
  • <table id="0mmq6"></table><td id="0mmq6"></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沈成" 2條結果
    • 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術后新發心臟并發癥的預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討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術后發生心臟并發癥的影響因素。方法收集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食管外科2019年12月—2023年6月期間行食管癌手術且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是否發生心臟并發癥將患者分為兩組。以術后是否發生心臟并發癥作為因變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探討相關影響因素。結果共納入223例患者,其中男148例(70.71%)、女75例(20.29%),平均年齡53~88(71.78±6.31)歲。有71例(31.84%)至少發生1次心臟并發癥,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2例、心功能不全13例、術后新發心律失常59例。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全身免疫炎癥指數、肺部感染、呼衰需要有創呼吸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急性譫妄、胸腔積液需要額外引流、急性腎功能不全是術后發生心臟病并發癥的危險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年齡[OR=1.062,95%CI(1.008,1.120),P=0.024]、ARDS[OR=7.690,95%CI(3.498,16.903),P<0.001]是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術后新發心臟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加強食管癌圍手術期管理,從術前嚴格評估到術后并發癥的治療,尤其關注年齡、ARDS等指標,對提高冠心病合并食管癌術后患者的預后質量至關重要。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手術治療陳舊性Ⅱ區伸肌腱損傷的療效分析

      目的探討采用不同手術方法治療陳舊性Ⅱ區伸肌腱損傷的臨床效果,選擇最佳手術方法。 方法2006年5月-2014年5月采用不同手術方法治療68例各類陳舊性Ⅱ區伸肌腱損傷患者。男50例,女18例;年齡18~52歲,平均36歲。致傷原因:挫傷50例,撕脫傷11例,燒傷7例。左側21例,右側47例。指別:示指18例,中指21例,環指24例,小指5例。受傷距二次手術時間1.5個月~1年,平均6.75個月。其中患指主動不能伸直、被動活動尚可伸直者32例,采用中央束直接修補法;主、被動均不能伸直者18例,采用側束交叉縫合(8例)或Littler-Eaton修復法(10例);Ⅱ區伸肌腱缺損者11例,采用肌腱移植修復方法;燒傷后伴指間關節攣縮7例,采用終點切斷術。 結果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68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3~12個月,平均6.9個月。3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肌腱粘連,均相應出現不同程度疼痛,囑患者繼續理療至康復。2例分別于術后3周和1個月時復發,中央束再松馳,再次行伸指肌腱緊縮術治療。術后3~6個月采用手指總活動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功能評定標準評價療效:優52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優良率92.6%。 結論對陳舊性Ⅱ區伸肌腱損傷,嚴格選擇適應證、采用正確治療方法及術后康復,可獲得滿意療效。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日本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