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觀察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視網膜下注射阿替普酶(tPA)、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療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PCV)繼發大面積黃斑下出血(SM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顧性臨床研究。2021年1~9月于南昌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檢查確診的PCV繼發大面積SMH患者32例32只眼納入研究。大面積SMH定義為出血直徑≥4個視盤直徑(DD)。32例32只眼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72.36±8.62)歲;均為單眼發病。出現癥狀至治療時病程為(7.21±3.36)d。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行BCVA檢查,統計時換算為最小分辨角對數(logMAR)視力。采用譜域OCT儀測量黃斑中心凹厚度(CMT)。患眼SMH大小(6.82±1.53)DD;logMAR BCVA 1.73±0.44;CMT(727.96±236.40)μm。所有患眼均行經睫狀體平坦部標準三通道23G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視網膜下注射tPA、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療。治療后1、3、6、12個月采用治療前相同設備和方法行相關檢查。觀察BCVA和CMT變化、黃斑部積血清除率以及手術中及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前后BCVA、CMT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1、3、6、12個月,患眼BCVA逐漸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77.402,P<0.001);治療后不同時間BCVA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12個月時BCVA與病程呈負相關(r=-0.696,P<0.001)。治療后1周,黃斑部積血完全清除30只眼(93.75%,30/32)。治療后1、3、6、12個月,患眼CMT分別為(458.56±246.21)、(356.18±261.46)、(345.82±212.38)、(334.64±165.54)μm。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CMT逐漸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12.480,P<0.001);治療前與治療后不同隨訪時間CMT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手術中及手術后聯合康柏西普治療次數為(4.2±1.8)次。末次隨訪時,所有患眼未見SMH復發、視網膜層間積液及其他并發癥發生。結論視網膜下注射tPA聯合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療PCV繼發大面積SMH安全有效,可顯著提高患者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