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table id="0mmq6"><kbd id="0mmq6"></kbd></table>
  • <menu id="0mmq6"></menu>
  • <table id="0mmq6"><option id="0mmq6"></option></table>
  • <bdo id="0mmq6"></bdo><noscript id="0mmq6"><kbd id="0mmq6"></kbd></noscript>
  • <td id="0mmq6"></td><table id="0mmq6"></table>
  • <table id="0mmq6"></table><td id="0mmq6"></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圣" 7條結果
    • 心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

      目的 探討心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以提高診療水平。 方法 2004年4月~2008年6月,共19例心臟原發性惡性腫瘤患者在我科接受診斷及治療,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齡17~64歲(40.7±12.1歲)。術前臨床診斷:心臟占位性病變,原發性惡性腫瘤。在全身麻醉體外循環下完整切除腫瘤3例,部分切除1例,行同種異體心臟移植1例,開胸探查取活組織檢查5例;9例(47.4%)患者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 結果 全組無圍手術期死亡。住院時間9~15 d(10±7 d),均順利出院。術后發生心包積液2例,發熱1例,均經對癥治療治愈。術后病理檢查:平滑肌肉瘤1例,惡性間皮瘤1例,血管內皮肉瘤8例。隨訪14例(73.7%),隨訪時間1~38個月,死亡14例(73.7%),死于腫瘤復發或遠處轉移,失訪5例(26.3%)。 結論 心臟原發性惡性腫瘤預后差,盡早明確診斷,盡可能完整地切除腫瘤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發表時間:2016-08-30 06: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目的 探討胸骨下段小切口在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應用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2 年 6 月至2014 年 12 月前降支單支病變的冠心病患者行胸骨下段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19 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11 例、女 8 例,年齡 59.6(44~68)歲。所有患者均游離左乳內動脈與前降支吻合,其中 1 例因術中探查見第一對角支近端明顯粥樣斑塊且對角支粗大,遂向上延長切口,全胸骨打開,游離大隱靜脈行對角支搭橋,近端吻合于升主動脈,術后 1、3、6、12 個月進行隨訪。 結果 其中 1 例術中轉為常規胸骨正中切口手術,其余 18 例手術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無圍術期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無乳內動脈損傷、無吻合口漏血及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無大出血、二次開胸止血及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出現,術后住院 4~6 d,監護室入住時間、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及住院費用均較常規開胸手術明顯降低,術后隨訪期間無心絞痛復發病例。 結論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創傷較小,安全可靠;而且是一種操作相對簡單,容易掌握及可靈活應變的小切口微創手術,尤其適合于初學小切口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術者。

      發表時間:2018-06-01 07:1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種治療有外科手術禁忌或高危的癥狀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微創方法。隨著指南的更新,TAVR 適應證已擴展至中危主動脈瓣狹窄人群,甚至有進一步向低危人群擴展的趨勢。該綜述重點介紹了 TAVR 的患者選擇、瓣膜和入路的選擇、種族差異以及瓣周漏、心臟傳導阻滯、血管并發癥、腦卒中、急性腎損傷、冠狀動脈阻塞等手術并發癥的研究進展和出現的較新證據。

      發表時間:2020-05-26 02: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冠狀動脈心肌橋外科治療的臨床分析

      目的探討冠狀動脈心肌橋(myocardial bridge,MB)的診斷、手術適應證、手術方式及手術效果。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13例冠狀動脈心肌橋患者行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資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齡42~68歲。單純MB 8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瓣膜病2例,合并先天性房間隔缺損1例,單純8例MB均在非體外循環下行心肌橋松解術,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非體外循環下行心肌橋松解+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其余3例均在體外循環心臟停跳下行心肌橋松解+心內畸形矯治術。 結果13例外科手術均獲成功,無并發癥發生,患者心絞痛癥狀緩解,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明顯改善,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心功能較術前明顯提高,術后隨訪3~48個月,1例單純MB患者行松解術后仍有心絞痛,應用藥物控制,其余術后無不適癥狀,冠狀動脈CT顯示無心肌橋。 結論對冠狀動脈心肌橋行外科手術治療,能取得較滿意的近、中期效果。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右側第2肋間小切口主動脈瓣手術臨床效果的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

      目的 對比右前小切口與傳統正中切口行主動脈瓣手術圍手術期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8月于鄭州大學華中阜外醫院接受單純主動脈瓣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微創組及正中切口組。采用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方法將兩組患進行匹配,比較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資料及臨床療效。結果微創組共納入58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12例,平均年齡(52.0±14.1)歲。正中切口組共納入128例,其中男87例、女41例,平均年齡(60.0±12.4)歲。傾向性評分匹配后兩組各51例。與正中切口組相比,微創組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及主動脈阻斷時間較長,呼吸機輔助時間、ICU停留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較短,術后24 h引流量較少(P均<0.05)。微創組輸血率更低,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全因死亡率及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右側第2肋間小切口主動脈瓣手術安全有效,與傳統正中開胸手術相比具有創傷更小、恢復更快、術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時間更短的優勢,值得進一步推廣。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左側肋間小切口微創多支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療效的單中心回顧性研究

      目的 研究經左側肋間小切口行微創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療多支冠狀動脈病變的早期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納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鄭州大學華中阜外醫院接受單純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按照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左側肋間小切口組(肋間小切口組)和傳統正中開胸切口組(正中切口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共納入143例患者,其中肋間小切口組73例,平均年齡(63.8±8.0)歲,男性比例69.9%(51/73);正中切口組70例,平均年齡(63.0±7.8)歲,男性比例74.3%(52/70),兩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肋間小切口組無中轉開胸手術。肋間小切口組與正中切口組相比,其術后24 h引流量[(239.4±177.7)mL vs.(338.0±151.9)mL,P<0.001]較少,圍術期輸血率[32.9%(24/73)vs. 51.4%(36/70),P=0.028]、術后24 h肌紅蛋白[366.1(247.9,513.0)ng/mL vs. 220.8(147.2,314.9)ng/mL,P<0.001]較高,術后重癥監護病房停留時間[45.5(31.5,67.5)h vs. 68.0(46.0,78.5)h,P=0.001]、術后住院時間[(10.8±4.0)d vs.(13.1±5.3)d,P=0.028]均較短,兩組患者主要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2.7%(2/73)vs. 2.9%(2/70),P=1.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與傳統正中開胸切口相比,肋間小切口MICS CABG療效滿意,創傷更小,整體恢復更快并減少了圍術期輸血。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國產左心室輔助裝置植入是否同期行二尖瓣成形術的早期臨床結果

      目的 比較國產第三代磁懸浮左心室輔助裝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是否同期行二尖瓣成形術(mitral valvuloplasty,MVP)的早期臨床結果。方法 納入2018年5月—2023年3月于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行LVAD植入合并術前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17例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根據是否同期行MVP將患者分為LVAD組和LVAD+MVP組,比較兩組患者早期臨床結果。結果 LVAD組4例,均為男性,年齡(43.5±5.9)歲;LVAD+MVP組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齡(46.8±16.7)歲。同期行MVP手術均成功,術后早期無MR復發。與LVAD組相比,LVAD+MVP組術后72 h肺動脈收縮壓、平均肺動脈壓明顯較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肺動脈收縮壓、術后1個月肺動脈收縮壓及平均肺動脈壓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個月死亡率、急性腎損傷、二次開胸、消化道出血及血栓栓塞等并發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國產第三代磁懸浮LVAD植入同期行MVP安全可行,可能會改善術后血流動力學,沒有顯著增加圍手術期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發表時間:2024-11-27 02:4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日本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