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不同核磁序列對氨己烯酸引起相關頭顱MRI異常(Vigabatrin-associated brain abnormalities on MRI,VABAM)的檢出差異,從而進一步指導臨床對VABAM的認識,完善適宜影像檢查序列。方法回顧性納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癲癇中心門診或住院診治的嬰兒痙攣及癲癇性痙攣患者353例。其中行頭顱MRI檢查,包括3D薄掃T1、T2、T2-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FLAIR)像,以及DWI、ADC序列患兒131例,其中服用氨己烯酸患者65例。評估不同影像序列檢查對氨己烯酸繼發核磁異常的檢出情況。結果在這65例患者中,檢出VABAM23例,檢出率為35.4%。平均應用氨己烯酸劑量(100.73±35.54)mg/(kg·d)。VABAM陽性檢出率為:DWI序列 95.7%,ADC序列 26.1%,FLAIR序列21.3%,T2序列4.3%,T1序列 0 。DWI組檢出率同其他序列均存在顯著性差異,ADC序列同DWI序列及T1 序列的檢出率存在顯著差異,同T2序列、FLAIR序列不存在差異。結論DWI序列對于VABAM的檢出率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我們對于服用氨己烯酸的嬰兒痙攣及癲癇性痙攣發作的患者,盡量完善DWI序列核磁掃描,提高VABAM陽性檢出率,避免出現臨床癥狀及進一步腦損傷。
目的 探討中國抗癲癇協會(China Association Against Epilepsy,CAAE)新版腦電報告系統的科研應用價值,并初步探索三級綜合癲癇中心腦電大數據庫的建立模式。方法 回顧性分析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癲癇中心行腦電圖檢查、同時應用CAAE新版腦電報告系統出具腦電報告的門診患者,共納入6 380例,與既往本癲癇中心的數據庫進行數據整合,結合已有數據庫的信息進行大數據初分析。結果 在6 380例患者中,正常腦電報告2 253例(35.3%),異常腦電報告 4 031例(63.2%),界限性腦電圖96例。各年齡段比例分別為兒童3 290例(51.0%)、成人1 372例(22.0%)、青少年 753 例(12.0%)、幼兒730例(11.0 %),嬰兒235例(4.0%)。共計1 466例(23.0%)患者記錄到發作事件,其中癲癇發作874例,占總發作事件的60.0%;非癲癇事件517例,占總發作事件的35.0%。結論 新版腦電報告系統可以提供大量可研究的腦電數據資料,起到臨床指導作用,是今后數據共享、大數據研究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