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23年1月4例肺移植受者(男3例、女1例,年齡52~60歲,接受移植手術均<1年)術后因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就診于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臨床表現多為體溫升高伴有氣促,心率、血氧飽和度、氧合指數等指標可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根據情況及時調整免疫抑制藥物、升級氧療方式、抗細菌抗真菌、俯臥位通氣、一般治療及抗凝治療等。最終3例患者治愈后出院,1例死亡。
外科手術是治療早期食管癌的經典傳統方法,也是醫學界公認有效的首選方法。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在早期食管癌的治療中,保留食管的食管癌綜合治療(以內鏡下微創治療為主要手段)相比于外科手術已經取得了幾乎相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優的效果,諸多臨床指南也已經推薦將前者作為早期食管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外科手術治療食管癌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本文就胸外科視角下保留食管的食管癌綜合治療模式進行探討,旨在尋求胸外科在食管癌治療中的新位置。
目的 探討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新輔助化療治療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行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新輔助化療的11例男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52.0~79.0(62.0±6.9)歲。對比新輔助治療前后的影像學資料及病理學改變,記錄新輔助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以客觀緩解率、主要病理緩解率及病理完全緩解率為主要觀察終點。結果 經帕博利珠單抗聯合鉑類或紫杉醇進行新輔助治療后,全組患者均成功進行了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客觀緩解率為72.7%,主要病理緩解率為81.8%,其中,45.5%的患者達到了病理完全緩解。主要的不良反應為低白蛋白血癥、食欲下降及惡心。術后30 d內死亡率為0,未觀察到腫瘤轉移。結論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新輔助化療治療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目的探討豬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構建方法。 方法通過動物麻醉、氣管插管、供肺獲取、受體移植等詳細的手術操作步驟,檢測移植肺再灌注2 h后的組織學形態及血氣分析,評估移植肺的組織學變化及功能。結果利用該方法對4頭平均體重(40.0±2.5)kg的雄性約克夏豬進行左肺原位移植,該模型有效模擬了人肺移植的相關條件。移植后2 h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動脈血氧分壓范圍為155.4~178.6 mm 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范圍為53.1~62.4 mm Hg,氧合指數范圍為310.8~357.2 mm Hg。蘇木精-伊紅染色結果顯示,肺組織水腫程度低、細胞浸潤少。結論該方法構建的豬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穩定性,研究人員可按照相關方法重復該模型構建,進一步開展基礎研究和探索臨床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