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互聯網醫院應運而生,其可以從多層面、多維度為大眾提供多樣化的健康服務。該文以國家頒布的互聯網醫院相關政策為依據,對全國各地公開報道的互聯網醫院資料進行梳理和歸納,對比分析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和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兩大服務模式的分類特點和異同點,針對如何完善互聯網醫院服務模式提出建議,揭示了互聯網醫院面臨的挑戰,旨在為今后全國各地大力推行和發展互聯網醫院提供參考。
國家關于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提出,需強化信息化支撐,積極推廣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數智化時代下如何應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及運作模式促進 MDT 溝通及診療效率提升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方向。該文系統回顧了目前國內外 MDT 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基于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從強化 MDT 運行的數智化支撐、聯通 MDT“信息孤島”、深化 MDT 質量控制與監管評價體系建設等方面,對 MDT 信息化建設未來發展作出展望。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醫療發展勢如破竹,形成醫療云服務數字化生態環境新局面。然而醫療服務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卻給信息素養水平偏低和手機移動端信息化智能應用操作困難的老年人帶來諸多問題與挑戰,形成與智慧醫療之間的“數字鴻溝”。該文對老年群體“數字鴻溝”進行了現狀分析,并根據老年人智慧就醫的痛點和難點,通過用戶畫像將老年人分類,針對性地實施一系列線上+線下適老化改造,構建形成了和諧人文關懷型的老年人互聯網+就醫服務生態。該改造項目貼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及就醫習慣,關乎社會民生,推廣可及性強,具有一定的借鑒性。
針對區域醫療衛生分級診療服務現狀及目前醫療服務連續性存在的問題,該文運用供應鏈管理方法和系統協同理論、服務生態系統概念,將醫療聯合體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疑難/復雜/重癥疾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疾病管理的質量和效益出發,以患者流、服務流、技術流、信息流這 4 大核心要素構建了疑難/復雜/重癥疾病醫聯體多層級多學科醫療服務供應鏈模型,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為我國區域分級診療的實施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
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廣為推崇的領先診療模式,在明確疾病診斷、確定治療方向、減少患者時間人力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我國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醫院大力發展 MDT。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于 2013 年成立 MDT 門診,通過經驗積累、臨床資源整合、學科協同合作等方面持續創新、大膽突破,打破了院際 MDT 壁壘,及時幫助了疑難危重患者解決診治需求,為患者提供了最優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提高。因此,該文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開展 MDT 門診的實施過程與經驗進行了介紹與總結。
目的 研究四川省醫療機構門診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開展現狀,為進一步推廣門診 MDT 模式提供參考。方法 于 2022 年 11 月向四川省門診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各醫療機構門診管理人員發布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及醫療機構基本情況、門診 MDT 工作的開展現狀、運營管理現狀、MDT 發展的內外部影響因素。結果 共收到問卷 106 份,其中有效問卷 104 份。已開展門診 MDT 服務的醫院有 70 家,開展率為 67.31%,主要集中在近 5 年內開展。60 家(85.71%)醫院建立有 MDT 相關制度,但僅有 14 家(20.00%)醫院開展了相關質量考評工作。104 例接受調研的門診管理人員中,83.65%認為影響門診 MDT 發展的外部因素是患者缺乏對 MDT 的正確認識,78.85%認為影響門診 MDT 發展的內部因素是科室和醫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結論 四川省門診 MDT 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門診 MDT 模式在成立標準、組織方式、運營管理、收費標準等方面尚未統一。未來仍需要相關部門和醫療機構共同推動,以促進其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