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利用模仿生物神經細胞同步脈沖發放的交叉視覺皮質模型(ICM)對生物視覺系統的輪廓整合機制及注意力選擇機制進行初步探索。將生物神經元“興奮-抑制”振蕩子的思想引入到ICM中,同時引入目標輪廓鏈碼作為高層反饋控制輸入,提出了擁有自底向上(BUTTON-UP)及自頂向下(TOP-DOWN)機制的興奮-抑制交叉視覺皮質模型(EI-ICM)。仿真實驗顯示,本文提出的模型可有效抑制噪聲使得光滑邊緣同步發放,從而完成BOTTOM-UP過程;目標輪廓鏈碼的引入可得到與輸入目標鏈碼一致的目標輪廓,而其它目標由于與輸入目標鏈碼不匹配,無法形成閉合輪廓,從而完成TOP-DOWN過程。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模擬視覺皮層V1區輪廓整合及注意力選擇機制。
本文基于電容耦合原理, 研究了一種非接觸式心電監測技術。系統利用導電纖維制成電容電極并集成在床單上, 身體靠近電極即可形成電容并耦合心電信號, 經放大、濾波等處理后可拾取用于監護的心電信號。試驗表明, 對9名健康志愿者的R波檢出率達到93.5%, 對2名燒傷患者亦可獲得質量較高的心電波形。基于電容耦合的非接觸式心電監測技術操作方便, 對皮膚無刺激、無損傷, 特別利于燒傷患者的持久監護和慢性患者的家庭監護, 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22年12月—2023年1月4例肺移植受者(男3例、女1例,年齡52~60歲,接受移植手術均<1年)術后因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就診于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臨床表現多為體溫升高伴有氣促,心率、血氧飽和度、氧合指數等指標可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根據情況及時調整免疫抑制藥物、升級氧療方式、抗細菌抗真菌、俯臥位通氣、一般治療及抗凝治療等。最終3例患者治愈后出院,1例死亡。
目的探討豬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構建方法。 方法通過動物麻醉、氣管插管、供肺獲取、受體移植等詳細的手術操作步驟,檢測移植肺再灌注2 h后的組織學形態及血氣分析,評估移植肺的組織學變化及功能。結果利用該方法對4頭平均體重(40.0±2.5)kg的雄性約克夏豬進行左肺原位移植,該模型有效模擬了人肺移植的相關條件。移植后2 h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動脈血氧分壓范圍為155.4~178.6 mm 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范圍為53.1~62.4 mm Hg,氧合指數范圍為310.8~357.2 mm Hg。蘇木精-伊紅染色結果顯示,肺組織水腫程度低、細胞浸潤少。結論該方法構建的豬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穩定性,研究人員可按照相關方法重復該模型構建,進一步開展基礎研究和探索臨床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