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思麒, 吳雪婷, 王欣, 高婕, 王舒朗, 李雪玉, 劉代靜, 趙靜. 基于CiteSpace的國內外甲狀腺癌護理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1): 1352-1357. doi: 10.7507/1007-9424.202404080 復制
隨著醫療診斷技術的提高,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1],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了最新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新增甲狀腺癌病例821 173例(4.1%)[2],而中國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甲狀腺癌已成為中國發病率第3的惡性腫瘤,僅次于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人數為46.61萬人[3]。雖然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高,但統計顯示美國甲狀腺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8.1%[4],我國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也可達84.3%[5],這就導致甲狀腺癌患者人數日益增長,基數龐大,且患者需要長期的監測與治療,隨之帶來的是繁重的醫療壓力及患者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因此做好甲狀腺癌全病程的護理管理工作尤為重要。近年來,關于甲狀腺癌護理的研究逐漸增加,但研究質量參差不齊,尚缺少對于該領域的宏觀現狀分析,無法對后續研究提供直觀的研究參考。因此,本研究應用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甲狀腺癌護理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對發文量、作者、國家以及關鍵詞的研究,探討國內外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組
研究團隊包括從事甲狀腺癌護理工作的護士4名和護理研究生4名。其中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團隊成員均已接受過文獻計量研究的系統化課程培訓。由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檢索,當出現分歧時需與第3名研究者共同商討。
1.2 數據檢索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據庫為文獻來源,檢索以甲狀腺癌護理為主題的國內外相關文獻。時間跨度為建庫至2023年9月21日。中文檢索式為主題=(‘甲狀腺癌’ OR ‘甲狀腺癌癥’ OR ‘甲狀腺腫瘤’ OR ‘甲狀腺惡性腫瘤’)AND(‘護理’)。英文檢索式為TS=(“thyroid neoplasm*” OR “thyroid carcinoma*” OR “thyroid cancer*” OR “thyroid tumor*”) AND (“nurs*” OR “care”),文獻類型為“Article OR Review”,語種類型為“English”。
1.3 文獻的納入與排除標準
文獻納入標準:① 與甲狀腺癌護理主題相關的文獻;② 語言限定為中文或英文。文獻排除標準:① 會議摘要、修訂、新聞、個案報道等類型文獻;② 同一研究重復發表的文獻。通過閱讀文獻題目、摘要,必要時通讀全文進行文獻篩選,確定最終納入文獻。
1.4 可視化分析
以純文本格式從數據庫導出納入文獻數據,導入至Citespace 6.2R4。CNKI及WOS數據庫時間跨度分別設置為1982–2023年和1998–2023年,時間分區選擇“1”,設置完成后依次對作者、國家、關鍵詞等進行可視化分析,生成可視化圖譜。
2 結果
2.1 文獻發文量
共檢索出中文文獻1 436篇,英文文獻2 224篇。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最終共納入中文文獻1 096篇、英文文獻263篇,CNKI與WOS數據庫發文量如圖1顯示。我國1982年發表了第1篇關于甲狀腺癌護理的文章,前期發文量總體較少,但整體發文量呈穩步上升趨勢。國外在1998年發表了第1篇相關文獻,2010年后發文量逐漸增多。從總體來看,CNKI每年的發文量均高于WOS,且在2019年時發文量最高,達到了149篇。

2.2 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圖譜中節點的大小表示作者發表論文的數量,節點越大,發表論文越多,而節點間的連線代表作者間的合作關系。CNKI發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王娟6篇、尹萍5篇、張恒4篇、任靜4篇、李晶4篇;WOS發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Anna Mary Sawka 10篇、David Goldstein 8篇、Shereen Ezzat 8篇、James Brierley 8篇、Olga Husson 5篇。補充材料1顯示,中國多以單個人名出現,團體形式較少,作者間缺乏合作;相較于國內,國外作者聯系較為緊密;其中Anna Mary Sawka學者的中心性最高,為0.02,提示其在國際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影響力較其他人高。
2.3 國家合作網絡分析
國家合作網絡分析中,將WOS來源數據中的國家名稱及其縮寫合并后分析,見補充材料2。發文數量在前5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97篇)、中國(55篇)、加拿大(35篇)、韓國(32篇)和荷蘭(17篇),其中美國的中心性最高(0.32),說明其在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最大,而中國雖發文量排名第2,但其中心性僅為0.15,排名第4,次于美國、馬來西亞、意大利。
2.4 關鍵詞分析
2.4.1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出現頻次越高,節點及文字越大。中文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共有368個節點、1 164條連線,密度為0.017 2。合并同義詞如圍手術期護理、圍術期護理、圍術期護理干預,剔除如尿毒癥、銅綠假單胞菌注射液、吲哚菁綠等與本研究無關的詞以及文獻檢索策略中出現的關鍵詞,得到頻次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分別為手術、焦慮抑郁、圍手術期護理、生活質量、并發癥、術后護理、臨床路徑、快速康復外科、分化型甲狀腺癌以及心理護理,見補充材料3。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中除快速康復外科外,其他關鍵詞的中心性大于0.1。基于文獻結果,分化型甲狀腺癌在甲狀腺癌患者中最為常見,甲狀腺癌圍手術期的護理研究較多,涉及的具體護理干預方法有臨床路徑、快速康復外科、心理護理等。在結局指標方面,護理干預對甲狀腺癌患者焦慮抑郁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最受關注,同時學者也在并發癥方面有所注重。
英文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共有296個節點、1 095條連線,密度為0.025 1。合并并剔除相應關鍵詞,得到頻次前10位的關鍵詞分別為quality of life(生活質量)、management(管理)、131I(131碘)、papillary thyroid cancer(甲狀腺乳頭狀癌)、surgery(手術)、impact(影響)、anxiety(焦慮)、prevalence(發生率)、risk factor(危險因素)、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分化型甲狀腺癌),見補充材料3和4。其中quality of life在共現網絡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心性最大,為0.34,是當前的研究熱點。
2.4.2 關鍵詞聚類分析
通常關鍵詞聚類分析時,模塊值(Q值)>0.3表明聚類結構顯著,平均輪廓值(S值)>0.5表明聚類結果合理,當S值>0.7時認為聚類結果具有高信度。本研究結果表明,國內外研究的Q值分別為0.536 6和0.510 3,劃分出來的聚類結構均是顯著的;S值分別為0.769 6和0.818 6,聚類結果的信度都較高。中英文關鍵詞聚類均形成7個聚類,中文聚類:#0焦慮抑郁、#1分化型甲狀腺癌、#2圍術期、#3并發癥、#4優質護理、#5生活質量、#6臨床護理路徑、#7心理護理;英文聚類:#0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甲狀腺乳頭狀癌)、#1 quality of life(生活質量)、#2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未分化甲狀腺癌)、#3 anxiety(焦慮)、#4 thyroid neoplasms(甲狀腺癌)、#5 risk(風險)、#6 long term survivors(長期幸存者)、#7 decision making(決策),見圖2a和2b。

2.4.3 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圖譜中,紅色橫線表示突現時間的始末,橫向越長,表明該關鍵詞熱度持續越久。因CNKI來源的有效文獻記錄較多,將突現詞的 γ 值調為0.6,共出現 14 個突現詞,見圖3a。持續時間最久的關鍵詞是手術(1999–2011年);目前突現強度最高的是131I(7.82),其次是手術(6.85)。生活質量從2020年突現至今。

由于WOS來源的有效文獻記錄<200條,因此將突現詞的 γ 值調為0.5以觀察較多出現的突現詞,共13個。關鍵詞ablation(消融)和therapy(治療)的持續時間最久,且ablation(消融)是突現強度最高的關鍵詞(3.20),見圖3b。association guidelines(協會指南)、risk factor(危險因素)、symptoms(癥狀)從2021年突現至今。
3 討論
3.1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有關甲狀腺癌護理的文獻數量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但自2020年起該領域發文量有所下降,原因可能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有關,減少了甲狀腺癌的就診患者數量以及限制了甲狀腺癌護理的實施。從發文量上來看,國內在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研究較國外數量多。分析原因可能為,一方面中國甲狀腺癌患者的發病率(4.7%)高于全球水平(4.1%),中國擁有龐大的甲狀腺癌患者群體,其疾病護理更加得到國內研究者的關注;另一方面,隨著主動監測概念的提出,國外在面對低危甲狀腺癌患者時會考慮對其進行主動監測[6],且他們有著成熟的家庭醫生服務制度,這就導致在院外主動監測的過程中臨床護理的作用逐漸弱化[7]。在中國,由于醫生顧慮、傳統觀念等問題,甲狀腺癌主動監測方式推進困難[8],現仍以手術治療為主[9],圍繞手術開展的護理問題也層出不窮,導致研究數量增多。但從作者關聯度及國家合作角度上看,國外作者間的聯系明顯較我國緊密,雖然國外甲狀腺癌護理研究的發文量低,但美國、馬來西亞、意大利等國家在該領域的影響力高于我國。這提示我國應積極開展不同作者間、不同國家間的合作,不斷交流經驗,相互探討,以提高甲狀腺癌護理的研究水平,擴大國際影響力,從而更好地促進甲狀腺癌患者的康復。
3.2 國內外研究熱點及前沿分析
3.2.1 重視長期患者生活質量,做好隨訪管理
由關鍵詞共現及聚類分析結果可知,生活質量是目前的研究熱點。關鍵詞突現圖譜顯示,我國甲狀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在2020年開始突現,且持續至今,說明今后生活質量在甲狀腺癌護理領域仍可能會是研究方向。從診斷開始,甲狀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一直受到影響,且其生活質量與其他預后較差的惡性腫瘤患者相似甚至更差[10]。根據英文關鍵詞聚類結果可知,甲狀腺癌長期患者群體在國外備受關注。研究[11]預測,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后長達20年內可能仍會經歷一些不利的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挑戰。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高,生存期長,更需重視長期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目前我國對于長期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依然較少,缺乏大樣本的縱向調查研究。而且,長期患者多處于居家環境,為了更好地監測與改善其生活質量,離不開系統、科學的隨訪管理,所以通過“互聯網+”隨訪平臺進行隨訪逐漸成為最受患者歡迎的隨訪方式[12]。相較于國外,我國關于甲狀腺癌長期患者的“互聯網+”隨訪平臺起步晚。未來還需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更加完善的隨訪管理平臺,做好隨訪管理工作,從而有效提高甲狀腺癌長期患者的自護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疾病康復。
3.2.2 摒棄“好癌癥”概念,加強心理社會支持
從“焦慮抑郁” “心理護理”等關鍵詞及聚類結果可知,甲狀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相關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患者的癌癥診斷、相關治療經歷、對復發的恐懼、長期的隨訪監測等都可能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10]。雖然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較高,但有研究顯示其心理狀況與其他生存率較差的癌癥患者相似,且治療結束后情緒困擾依舊存在[13]。由于甲狀腺癌的疾病癥狀較輕,預后較好,甲狀腺癌通常被認為是“好癌癥”[14]。但這種概念若被患者所接受,就可能會導致其在出現手術后不良癥狀時質疑他們對治療的反應是否正常,或是他們的疾病是否比預期的進展更加嚴重,從而產生負面心理[15]。甲狀腺癌患者存在大量未滿足的心理社會支持需求[16],研究[16-17]顯示大部分患者并未在其生存治療期間得到醫護人員的心理社會支持以及有關心理問題的護理信息。這說明目前向甲狀腺癌患者提供心理社會支持存在障礙。“好癌癥”的概念會導致醫護人員輕視疾病帶給患者的負擔,加之其臨床工作繁忙,不能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治療,使患者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及惡化[18]。所以,讓患者及醫護人員摒棄“好癌癥”概念,及時了解甲狀腺癌患者的情緒狀態,給予必要干預,加強心理社會支持,是甲狀腺癌患者護理中重要的步驟。關于如何滿足患者的心理社會需求,以及提供怎樣的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3.2.3 了解患者需求,提供針對性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手術治療是甲狀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9]。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圍手術期是現在甲狀腺癌護理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狀腺癌人群是該領域中國學者關注最多的群體,而并發癥及相關癥狀則是該領域研究較多的主題。術前,患者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較高,其疾病及治療知識的缺乏和對手術的恐懼,會對其手術配合和術后康復產生不良影響[19]。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創傷可能會出現如發熱、感染、疼痛、疲乏、睡眠障礙等一系列并發癥和相關癥狀[20],從而導致生理與生活方面的需求提高[21]。所以,醫護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圍手術期不同時段的基本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圍手術期并發癥及其相應癥狀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促進患者康復[22]。關鍵詞共現結果表明,國內外關于甲狀腺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的文獻較多,其中快速康復外科及臨床路徑是最受關注的干預對策,但對于不同需求患者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案卻研究得較少,今后還需進一步探析。同時還需相關政策制定者和機構建立護理標準,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確保護理人員在干預實施過程中能夠規范圍手術期護理行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總之,由于甲狀腺癌發病率的不斷上升,手術患者數量也會逐漸增加,甲狀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仍然會是今后研究的熱點問題。
3.2.4 關注微小癌患者,促進主動監測的推進
中英文關鍵詞共現及聚類分析結果中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提及較多。由于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在這些新發病例中,大多為低危甲狀腺乳頭狀癌,其又稱微小癌。該類癌癥在10年的隨訪期間,腫瘤生長的總體發生率僅為8.0%[23]。所以,1993年日本學者首次提出對微小癌患者進行主動監測[23],并于 2015 年被美國甲狀腺協會采用[24]。研究[25]顯示,手術治療的成本是主動監測的4.7~6.5倍,所以對微小癌患者來說主動監測能夠避免過度治療,降低患者治療成本。雖然主動監測被譽為是立即手術的一種安全且經濟的替代方法[26],但相較于國外,我國微小癌主動監測措施的推行較為困難。在中國,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談癌色變”[27],而且有調查發現,我國患者缺乏關于主動監測的全面知識,大多數患者難以在手術與主動監測中做出選擇,并希望得到相關治療決策指導與建議[28]。因此,未來還需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從而促進主動監測的推進,降低治療成本,避免過度治療。
4 小結
近幾年,甲狀腺癌護理逐漸受到重視,發文量增多,但較少有關于甲狀腺癌護理的文獻計量學研究。本研究系統全面地分析了截至2023年9月21日,CNKI及WOS數據庫中有關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文獻,總結并歸納出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研究熱點。但是在檢索與分析過程中,WOS數據庫檢索出的文獻較少,可能影響國外相關研究的可視化分析結果,所以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甲狀腺癌“好癌癥”的看法是許多復雜和令人困惑情緒的根源。在未來,為實現甲狀腺癌護理目標,滿足患者護理需求,需要相關醫護人員及政策制定者拒絕甲狀腺癌“好癌癥”概念,繼續加強甲狀腺癌護理相關研究,并采取重要措施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促進甲狀腺癌患者的康復。需繼續加強國內多中心合作,拓展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促進甲狀腺癌護理事業的繁榮發展。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王思麒和吳雪婷進行文獻檢索、數據分析及撰寫稿件;李雪玉和劉代靜協助數據分析;高婕和王舒朗提供研究思路并進行研究方案設計;趙靜和王欣進行研究過程管理和稿件的修改。
隨著醫療診斷技術的提高,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1],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了最新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新增甲狀腺癌病例821 173例(4.1%)[2],而中國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甲狀腺癌已成為中國發病率第3的惡性腫瘤,僅次于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人數為46.61萬人[3]。雖然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高,但統計顯示美國甲狀腺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8.1%[4],我國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也可達84.3%[5],這就導致甲狀腺癌患者人數日益增長,基數龐大,且患者需要長期的監測與治療,隨之帶來的是繁重的醫療壓力及患者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因此做好甲狀腺癌全病程的護理管理工作尤為重要。近年來,關于甲狀腺癌護理的研究逐漸增加,但研究質量參差不齊,尚缺少對于該領域的宏觀現狀分析,無法對后續研究提供直觀的研究參考。因此,本研究應用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甲狀腺癌護理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對發文量、作者、國家以及關鍵詞的研究,探討國內外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組
研究團隊包括從事甲狀腺癌護理工作的護士4名和護理研究生4名。其中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團隊成員均已接受過文獻計量研究的系統化課程培訓。由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檢索,當出現分歧時需與第3名研究者共同商討。
1.2 數據檢索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據庫為文獻來源,檢索以甲狀腺癌護理為主題的國內外相關文獻。時間跨度為建庫至2023年9月21日。中文檢索式為主題=(‘甲狀腺癌’ OR ‘甲狀腺癌癥’ OR ‘甲狀腺腫瘤’ OR ‘甲狀腺惡性腫瘤’)AND(‘護理’)。英文檢索式為TS=(“thyroid neoplasm*” OR “thyroid carcinoma*” OR “thyroid cancer*” OR “thyroid tumor*”) AND (“nurs*” OR “care”),文獻類型為“Article OR Review”,語種類型為“English”。
1.3 文獻的納入與排除標準
文獻納入標準:① 與甲狀腺癌護理主題相關的文獻;② 語言限定為中文或英文。文獻排除標準:① 會議摘要、修訂、新聞、個案報道等類型文獻;② 同一研究重復發表的文獻。通過閱讀文獻題目、摘要,必要時通讀全文進行文獻篩選,確定最終納入文獻。
1.4 可視化分析
以純文本格式從數據庫導出納入文獻數據,導入至Citespace 6.2R4。CNKI及WOS數據庫時間跨度分別設置為1982–2023年和1998–2023年,時間分區選擇“1”,設置完成后依次對作者、國家、關鍵詞等進行可視化分析,生成可視化圖譜。
2 結果
2.1 文獻發文量
共檢索出中文文獻1 436篇,英文文獻2 224篇。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最終共納入中文文獻1 096篇、英文文獻263篇,CNKI與WOS數據庫發文量如圖1顯示。我國1982年發表了第1篇關于甲狀腺癌護理的文章,前期發文量總體較少,但整體發文量呈穩步上升趨勢。國外在1998年發表了第1篇相關文獻,2010年后發文量逐漸增多。從總體來看,CNKI每年的發文量均高于WOS,且在2019年時發文量最高,達到了149篇。

2.2 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圖譜中節點的大小表示作者發表論文的數量,節點越大,發表論文越多,而節點間的連線代表作者間的合作關系。CNKI發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王娟6篇、尹萍5篇、張恒4篇、任靜4篇、李晶4篇;WOS發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Anna Mary Sawka 10篇、David Goldstein 8篇、Shereen Ezzat 8篇、James Brierley 8篇、Olga Husson 5篇。補充材料1顯示,中國多以單個人名出現,團體形式較少,作者間缺乏合作;相較于國內,國外作者聯系較為緊密;其中Anna Mary Sawka學者的中心性最高,為0.02,提示其在國際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影響力較其他人高。
2.3 國家合作網絡分析
國家合作網絡分析中,將WOS來源數據中的國家名稱及其縮寫合并后分析,見補充材料2。發文數量在前5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97篇)、中國(55篇)、加拿大(35篇)、韓國(32篇)和荷蘭(17篇),其中美國的中心性最高(0.32),說明其在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最大,而中國雖發文量排名第2,但其中心性僅為0.15,排名第4,次于美國、馬來西亞、意大利。
2.4 關鍵詞分析
2.4.1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出現頻次越高,節點及文字越大。中文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共有368個節點、1 164條連線,密度為0.017 2。合并同義詞如圍手術期護理、圍術期護理、圍術期護理干預,剔除如尿毒癥、銅綠假單胞菌注射液、吲哚菁綠等與本研究無關的詞以及文獻檢索策略中出現的關鍵詞,得到頻次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分別為手術、焦慮抑郁、圍手術期護理、生活質量、并發癥、術后護理、臨床路徑、快速康復外科、分化型甲狀腺癌以及心理護理,見補充材料3。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中除快速康復外科外,其他關鍵詞的中心性大于0.1。基于文獻結果,分化型甲狀腺癌在甲狀腺癌患者中最為常見,甲狀腺癌圍手術期的護理研究較多,涉及的具體護理干預方法有臨床路徑、快速康復外科、心理護理等。在結局指標方面,護理干預對甲狀腺癌患者焦慮抑郁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最受關注,同時學者也在并發癥方面有所注重。
英文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共有296個節點、1 095條連線,密度為0.025 1。合并并剔除相應關鍵詞,得到頻次前10位的關鍵詞分別為quality of life(生活質量)、management(管理)、131I(131碘)、papillary thyroid cancer(甲狀腺乳頭狀癌)、surgery(手術)、impact(影響)、anxiety(焦慮)、prevalence(發生率)、risk factor(危險因素)、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分化型甲狀腺癌),見補充材料3和4。其中quality of life在共現網絡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心性最大,為0.34,是當前的研究熱點。
2.4.2 關鍵詞聚類分析
通常關鍵詞聚類分析時,模塊值(Q值)>0.3表明聚類結構顯著,平均輪廓值(S值)>0.5表明聚類結果合理,當S值>0.7時認為聚類結果具有高信度。本研究結果表明,國內外研究的Q值分別為0.536 6和0.510 3,劃分出來的聚類結構均是顯著的;S值分別為0.769 6和0.818 6,聚類結果的信度都較高。中英文關鍵詞聚類均形成7個聚類,中文聚類:#0焦慮抑郁、#1分化型甲狀腺癌、#2圍術期、#3并發癥、#4優質護理、#5生活質量、#6臨床護理路徑、#7心理護理;英文聚類:#0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甲狀腺乳頭狀癌)、#1 quality of life(生活質量)、#2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未分化甲狀腺癌)、#3 anxiety(焦慮)、#4 thyroid neoplasms(甲狀腺癌)、#5 risk(風險)、#6 long term survivors(長期幸存者)、#7 decision making(決策),見圖2a和2b。

2.4.3 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圖譜中,紅色橫線表示突現時間的始末,橫向越長,表明該關鍵詞熱度持續越久。因CNKI來源的有效文獻記錄較多,將突現詞的 γ 值調為0.6,共出現 14 個突現詞,見圖3a。持續時間最久的關鍵詞是手術(1999–2011年);目前突現強度最高的是131I(7.82),其次是手術(6.85)。生活質量從2020年突現至今。

由于WOS來源的有效文獻記錄<200條,因此將突現詞的 γ 值調為0.5以觀察較多出現的突現詞,共13個。關鍵詞ablation(消融)和therapy(治療)的持續時間最久,且ablation(消融)是突現強度最高的關鍵詞(3.20),見圖3b。association guidelines(協會指南)、risk factor(危險因素)、symptoms(癥狀)從2021年突現至今。
3 討論
3.1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有關甲狀腺癌護理的文獻數量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但自2020年起該領域發文量有所下降,原因可能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有關,減少了甲狀腺癌的就診患者數量以及限制了甲狀腺癌護理的實施。從發文量上來看,國內在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研究較國外數量多。分析原因可能為,一方面中國甲狀腺癌患者的發病率(4.7%)高于全球水平(4.1%),中國擁有龐大的甲狀腺癌患者群體,其疾病護理更加得到國內研究者的關注;另一方面,隨著主動監測概念的提出,國外在面對低危甲狀腺癌患者時會考慮對其進行主動監測[6],且他們有著成熟的家庭醫生服務制度,這就導致在院外主動監測的過程中臨床護理的作用逐漸弱化[7]。在中國,由于醫生顧慮、傳統觀念等問題,甲狀腺癌主動監測方式推進困難[8],現仍以手術治療為主[9],圍繞手術開展的護理問題也層出不窮,導致研究數量增多。但從作者關聯度及國家合作角度上看,國外作者間的聯系明顯較我國緊密,雖然國外甲狀腺癌護理研究的發文量低,但美國、馬來西亞、意大利等國家在該領域的影響力高于我國。這提示我國應積極開展不同作者間、不同國家間的合作,不斷交流經驗,相互探討,以提高甲狀腺癌護理的研究水平,擴大國際影響力,從而更好地促進甲狀腺癌患者的康復。
3.2 國內外研究熱點及前沿分析
3.2.1 重視長期患者生活質量,做好隨訪管理
由關鍵詞共現及聚類分析結果可知,生活質量是目前的研究熱點。關鍵詞突現圖譜顯示,我國甲狀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在2020年開始突現,且持續至今,說明今后生活質量在甲狀腺癌護理領域仍可能會是研究方向。從診斷開始,甲狀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一直受到影響,且其生活質量與其他預后較差的惡性腫瘤患者相似甚至更差[10]。根據英文關鍵詞聚類結果可知,甲狀腺癌長期患者群體在國外備受關注。研究[11]預測,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后長達20年內可能仍會經歷一些不利的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挑戰。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高,生存期長,更需重視長期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目前我國對于長期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依然較少,缺乏大樣本的縱向調查研究。而且,長期患者多處于居家環境,為了更好地監測與改善其生活質量,離不開系統、科學的隨訪管理,所以通過“互聯網+”隨訪平臺進行隨訪逐漸成為最受患者歡迎的隨訪方式[12]。相較于國外,我國關于甲狀腺癌長期患者的“互聯網+”隨訪平臺起步晚。未來還需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更加完善的隨訪管理平臺,做好隨訪管理工作,從而有效提高甲狀腺癌長期患者的自護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疾病康復。
3.2.2 摒棄“好癌癥”概念,加強心理社會支持
從“焦慮抑郁” “心理護理”等關鍵詞及聚類結果可知,甲狀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相關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患者的癌癥診斷、相關治療經歷、對復發的恐懼、長期的隨訪監測等都可能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10]。雖然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較高,但有研究顯示其心理狀況與其他生存率較差的癌癥患者相似,且治療結束后情緒困擾依舊存在[13]。由于甲狀腺癌的疾病癥狀較輕,預后較好,甲狀腺癌通常被認為是“好癌癥”[14]。但這種概念若被患者所接受,就可能會導致其在出現手術后不良癥狀時質疑他們對治療的反應是否正常,或是他們的疾病是否比預期的進展更加嚴重,從而產生負面心理[15]。甲狀腺癌患者存在大量未滿足的心理社會支持需求[16],研究[16-17]顯示大部分患者并未在其生存治療期間得到醫護人員的心理社會支持以及有關心理問題的護理信息。這說明目前向甲狀腺癌患者提供心理社會支持存在障礙。“好癌癥”的概念會導致醫護人員輕視疾病帶給患者的負擔,加之其臨床工作繁忙,不能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治療,使患者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及惡化[18]。所以,讓患者及醫護人員摒棄“好癌癥”概念,及時了解甲狀腺癌患者的情緒狀態,給予必要干預,加強心理社會支持,是甲狀腺癌患者護理中重要的步驟。關于如何滿足患者的心理社會需求,以及提供怎樣的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3.2.3 了解患者需求,提供針對性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手術治療是甲狀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9]。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圍手術期是現在甲狀腺癌護理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狀腺癌人群是該領域中國學者關注最多的群體,而并發癥及相關癥狀則是該領域研究較多的主題。術前,患者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較高,其疾病及治療知識的缺乏和對手術的恐懼,會對其手術配合和術后康復產生不良影響[19]。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創傷可能會出現如發熱、感染、疼痛、疲乏、睡眠障礙等一系列并發癥和相關癥狀[20],從而導致生理與生活方面的需求提高[21]。所以,醫護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圍手術期不同時段的基本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圍手術期并發癥及其相應癥狀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促進患者康復[22]。關鍵詞共現結果表明,國內外關于甲狀腺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的文獻較多,其中快速康復外科及臨床路徑是最受關注的干預對策,但對于不同需求患者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案卻研究得較少,今后還需進一步探析。同時還需相關政策制定者和機構建立護理標準,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確保護理人員在干預實施過程中能夠規范圍手術期護理行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總之,由于甲狀腺癌發病率的不斷上升,手術患者數量也會逐漸增加,甲狀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仍然會是今后研究的熱點問題。
3.2.4 關注微小癌患者,促進主動監測的推進
中英文關鍵詞共現及聚類分析結果中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提及較多。由于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在這些新發病例中,大多為低危甲狀腺乳頭狀癌,其又稱微小癌。該類癌癥在10年的隨訪期間,腫瘤生長的總體發生率僅為8.0%[23]。所以,1993年日本學者首次提出對微小癌患者進行主動監測[23],并于 2015 年被美國甲狀腺協會采用[24]。研究[25]顯示,手術治療的成本是主動監測的4.7~6.5倍,所以對微小癌患者來說主動監測能夠避免過度治療,降低患者治療成本。雖然主動監測被譽為是立即手術的一種安全且經濟的替代方法[26],但相較于國外,我國微小癌主動監測措施的推行較為困難。在中國,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談癌色變”[27],而且有調查發現,我國患者缺乏關于主動監測的全面知識,大多數患者難以在手術與主動監測中做出選擇,并希望得到相關治療決策指導與建議[28]。因此,未來還需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從而促進主動監測的推進,降低治療成本,避免過度治療。
4 小結
近幾年,甲狀腺癌護理逐漸受到重視,發文量增多,但較少有關于甲狀腺癌護理的文獻計量學研究。本研究系統全面地分析了截至2023年9月21日,CNKI及WOS數據庫中有關甲狀腺癌護理領域的文獻,總結并歸納出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研究熱點。但是在檢索與分析過程中,WOS數據庫檢索出的文獻較少,可能影響國外相關研究的可視化分析結果,所以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甲狀腺癌“好癌癥”的看法是許多復雜和令人困惑情緒的根源。在未來,為實現甲狀腺癌護理目標,滿足患者護理需求,需要相關醫護人員及政策制定者拒絕甲狀腺癌“好癌癥”概念,繼續加強甲狀腺癌護理相關研究,并采取重要措施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促進甲狀腺癌患者的康復。需繼續加強國內多中心合作,拓展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促進甲狀腺癌護理事業的繁榮發展。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沒有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王思麒和吳雪婷進行文獻檢索、數據分析及撰寫稿件;李雪玉和劉代靜協助數據分析;高婕和王舒朗提供研究思路并進行研究方案設計;趙靜和王欣進行研究過程管理和稿件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