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核醫學科(北京 100020);
  • 2.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青島 266003);
  • 3.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北京 10073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放射性碘-131(radioiodine-131,131I)治療是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術后經典的靶向治療手段。基于DTC腫瘤細胞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表達鈉碘同向轉運體(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的功能,131I引入人體后可被DTC細胞特異性攝取,其發射的γ射線有助于核醫學顯像在體內探測殘余甲狀腺組織及DTC病灶,而其發射的β射線將會對上述探測靶區實施精準打擊。通過131I這種診療一體化(theranostic)手段,可有效改善具有攝碘功能殘留/復發/轉移性病灶DTC患者的無進展生存、疾病特異性生存及總生存,并有助于降低高危患者的復發風險。然而,與131I“精準化”治療理念相比,臨床實踐過程中,131I治療前評估、治療劑量制定、治療后療效評價等環節仍欠精細化,未能真正展現出131I診療一體化的優勢。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證據的增加,131I治療在診療理念、治療前風險分層、治療后動態評估、患者全程管理等方面不斷更新與細化,以發揮131I精準診療的優勢,筆者就上述內容及其更新作一簡述。

引用本文: 張騰, 李嬌, 林巖松. 分化型甲狀腺癌131I治療簡述與展望.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1): 1300-1306. doi: 10.7507/1007-9424.202405028 復制

  • 上一篇

    局部晚期甲狀腺癌新輔助治療的現狀與展望
  • 下一篇

    RAS突變型甲狀腺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單中心分析